李弗不
虽说作文无定法,但一些最基本的写法还是有的,比如“制造悬念”法、“以小见大”法、“卒章显志”法、“景物衬托”法,等等。这里,我们再来补充介绍一种作文写法,就是“欲扬先抑”或“先抑后扬”法,简称“抑扬”法。
何为“欲扬先抑”法呢?别急,我先讲个故事,大家就会明白了。
有篇古文《冯谖客孟尝君》,文中写了一个叫冯谖的人,他家穷,经常连饭都吃不上,孟尝君收留了他,供他吃喝不愁。按理说,冯谖该知足了,该感激了,可这冯谖偏不,还不断提出一些不合理要求,什么没有鱼吃啰,什么出门没有车坐啰……反正,引得其他人都对冯谖不满……你看,作者这样写冯谖,不是在贬损他吗?这就是“抑”。文章后面写到,可正是这个人人都讨厌的冯谖,后来却为孟尝君出谋划策,让孟尝君走出困境,赢得胜利。冯谖替孟尝君做了什么呢?干了几件漂亮的事,如替孟尝君收租时,免去穷人的租税,换得民心;在孟尝君遭齐王猜忌时,游说国君,使之威名重立;替孟尝君经营狡兔三窟的“三窟”。他为孟尝君办了三件大事(买民心、引魏国器重、赢齐国重用),牢牢地巩固了孟尝君在齐国的国相地位,展现出了冯谖的杰出才华。这就是“扬”。也就是,作者刻画冯谖这个人物时,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把冯谖写得栩栩如生,让人印象极为深刻。
听了这个故事,大家明白了什么是“欲扬先抑”法了吧。
“欲扬先抑”是进行人物描写时的一种写作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则是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要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從相反的贬抑处落笔。这种方法,可以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扬”和“抑”,在艺术上都是一种强调手段。古人做文章强调“蓄势”,讲的也是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道理。
我们写作文,很多时候要写人,也就是说当大家要写一个人时,就可以考虑采用这种“欲扬先抑”法来写。有些同学采用这种方法,在中考作文中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请看下面的佳作。
上海一考生
我们小区附近有一条“地摊街”,那儿有卖蔬菜水果的,有卖肉类水产的,商品种类数不胜数,品质优良,价格亲民,受到了小区居民的青睐。“地摊街”上有一个卖黄鳝的中年人让人印象深刻。他身材强壮,皮肤黝黑,右脸上有一块藏青色的文身,好像戴着半边面具一样。
他时常穿着一身脏兮兮带着泥点的酒红色工作服和一双长筒靴子,乍一看,像是刚从田里捉完黄鳝回来。我对黄鳝这种类似蛇的动物毫无好感,因此,在我眼中这个卖黄鳝的人也变得面目狰狞——至少不会和善。他脸上的文身,还有他冷峻寡言的性格,足够让我把他归类为“怪人”。
每天放学,我都要经过那条“地摊街”,而那时也正好是“怪人”收摊回家的时刻,我一般都会快速穿过“地摊街”,避免跟“怪人”迎面碰见。
这天,我路过“地摊街”时他已经离开了,我放下戒备,慢慢往前走。经过一个卖鲫鱼的摊子时,我停下了脚步。摊主是一个小男生,虽然看起来比我小一点,但动作麻利,操作熟练。我知道鲫鱼摊平时是由他的母亲在管理,最近变成了他,我好奇地问他:“你妈妈呢?”他脸上闪过一丝异样的神情,嘴唇动了动,又抿紧,然后低下头一边拨弄着盆里的“输氧管”,一边轻轻地说了句:“我妈妈生病了,我来帮忙。”我“哦”了一声,不知该怎么接话,就准备离开。
没走几步,我看见“怪人”正在我前方挑着担子走着,两个装黄鳝的白色塑料桶里分别盛着小半桶水,似乎还有不少黄鳝没有卖出,我不禁在心里幸灾乐祸。谁知,走到桥边他停了下来,提着水桶来到河边,并把水桶里的东西倒进了河里。我不禁纳闷:“黄鳝卖不完可以明天再卖,为什么要倒进河里?”又仔细看了看,他倒进去的不是黄鳝,是鲫鱼!
我深呼吸后,颤抖着走过去,不解地问他:“这是你买的鱼吗?你为什么要放回河里?”他有些诧异背后有人,但又咧了咧嘴,不好意思地笑笑,说:“鲫鱼摊小男孩儿的母亲生病了,他家不容易,我就寻思着买点鱼,帮点小忙。可是我每天晚上要去郊区河里放黄鳝笼,这些鱼没有时间做着吃,只好放进河里。”
这是我听他说得最长的一句话了,我看着他的脸,突然发现那半边脸上的印记不是文身,而是胎记。
(2016年中考上海中考题:没想到,真没想到)
这是一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写成的佳作。文中写了一个“怪人”。
对这个“怪人”“我”开始很不待见,很不看好,甚至是讨厌。因为这个“怪人”“面目狰狞”——脸上有文身、性格冷峻寡言……总之,无论是从外貌,还是行为上看,他真是个“怪人”……这些描写似乎都是在贬斥,在“抑”。可是,没料到,这个“怪人”为了帮助小男孩,竟然买小男孩的鱼偷偷拿去放生。多么好的一个人啊!这分明就是在赞颂,在“扬”。这就是欲扬先抑。
文章立意深刻,构思精巧。莫看其选材很平常,但是蕴含深意。你看,小男孩的母亲生病,“怪人”为了帮助小男孩,同时又保护小男孩的自尊心,买了鲫鱼偷偷放生,作者通过很平凡的小事彰显了人性的美丽,可谓立意深刻。而构思也非常巧妙,文章开篇就把读者带入场景,很自然地引出主要人物——“怪人”。接着采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叙写了自己对“怪人”由讨厌到敬佩的情感变化,尤其是结尾很精妙,“那半边脸上的印记不是文身,而是胎记”,含蓄点题,真没有想到,耐人寻味。这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考场佳作。
(编辑 巧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