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企业创新的市场机制研究

2017-05-09 21:23王建业贾西猛
现代管理科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市场机制创新

王建业 贾西猛

摘要:高科技企业创新的市场机制包括产品市场机制、资本市场机制、人才市场机制和技术市场机制。其中产品市场是创新的动机和激励来源,资本市场和人才市场是创新的要素支撑,技术市场是创新的保障。四种市场机制共同作用,推动着高科技企业创新的实施。

关键词:高科技企业;创新;市场机制

一、 引言

高科技企业创新的市场支撑来自于资本市场、人才市场。资本和劳动力要素是企业实现创新的重要支撑。高科技企业普遍面临融资约束、创新人才短缺问题,以及难以保留高素质创新人才等问题。资本市场机制解决高科技企业融资约束和资本支撑问题,人才市场机制解决创新人才供给、培养、激励等问题。高科技企业盈利可持续的保障来自于技术市场的支持。技术市场机制对创新成果进行适度知识产权保护,并且为创新产品提供技术交易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激励高科技企业持续创新。

二、 高科技企业创新的产品市场机制

1. 市场结构与高科技企业创新。自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以来,市场竞争与创新的关系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大家一致认同市场竞争会影响创新,但是在不同的竞争程度如何影响创新上,学者们观点存在差异。有的学者认为完全竞争有利于创新(竞争与创新存在正相关关系)(Arrow,1962;Aghion et al.,2014)。相反,有的学者认为垄断有利于创新(竞争与创新存在负相关关系)(Schumpeter,1942)。大部分学者研究认为,竞争适度有利于创新(竞争与创新存在倒U型关系)(Aghion et al.,2005;田原等,2013)。

企业规模、所有制结构与市场竞争密切相关,因此对市场结构与创新关系的研究也体现在对企业规模与创新、所有制结构与创新的相关研究上。

规模大小对企业创新有重要的影响。现有很多关于企业规模和创新之间关系的研究,但研究结论不尽一致。Schumpeter(1942)最早强调了大企业在创新中的关键作用,他认为只有大企业才能够负担得起研发费用,较大而且多元化的企业能够通过大范围的研发创新来消化失败,创新成果的收获也需要企业具有一定的市场控制能力。随后很多学者研究都发现企业规模与创新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Minguela-Rata,2014;程聪,2013)。但是也有学者并不认同该观点,他们认为企业规模和创新之间存在负向相关关系,小规模的企业比大规模企业创新动力更强,进行的创新活动更多(Freeman & Soete,1997;柴斌锋,2011)。除此之外,还有人认为企业规模大小和创新活动二者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创新活动不受企业规模大小的影响(Jefferson et al.,2006;吴延兵,2006)。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学者们发现企业规模和创新二者之间也许不单单存在着一种单一的线性关系,在企业规模和创新之间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小于临界点时,规模增加,企业创新能力增强,超过临界点之后,即使规模继续增大,创新不再随规模增加,甚至随规模下降,也即企业规模与创新之间呈现出倒U型关系(Acs & Audretsch,1987;李婧,2013)。

企业资源的分配、所有者与管理者的合作以及所有者的协作和控制等相应的治理结构问题都是由企业产权结构来决定的(Jensen & Meckling,1976)。企业的创新行为与绩效也会受到产权结构的影响。在相应的研究中,Marshall(1907)第一个发现,在那些需要持续创新的生产领域,一旦政府介入,往往会阻碍创新及知识的增长。随后,Shleifer(1998)进一步研究提出,国有背景的企业中,管理层往往缺乏降低成本与提高业绩的创新投资激励,所以私人所有权在那些需要创新激励与降低成本的行业会优于政府所有权。

用西方发达国家数据进行的研究基本上围绕着企业内部的产权结构和创新的关系进行分析(Cosh et al.,2005),较少研究所有制类型不同的企业其创新行为与绩效的关系。其中可能的原因是国外的研究通常以发达国家的私有产权作为基础,从而导致用发达国家数据进行研究的重点与用发展中国家数据进行研究的重点存在着不同。在所有制结构对创新的影响研究中,有的学者关注研发投入,发现私有企业和合资企业比国有企业有更高的研发投资倾向(Lin et al.,2010);有的学者关注创新产出,发现非国有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有更高的专利申请倾向、专利注册数(Hu & Jefferson,2008;Choi et al.,2011);还有学者关注所有制与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发现国有产权对创新效率具有负效应(吴延兵,2006;李婧,2013),国有控股企业的创新效率低于非国有控股企业(吴延兵,2012;李永,2014)。

2. 提升竞争力与高科技企业创新。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已不再仅仅是传统经济学中的商品和价格的竞争,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动态竞争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必由之路(黄鲁成、张红彩,2007;Weerawardena & Mavondo,2011)。关于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相关关系,绝大多数学者都通过实证研究得出技术创新与竞争力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技术创新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Castellacci,2008;谢言、高山行,2013)。

三、 高科技企业创新的资本市场机制

1. 资本市场可以有效解决高科技企业创新面临的融资约束問题。高科技企业往往经营不稳定,内部融资有限(Brown et al.,2012),获取外部融资的能力成为影响企业创新的关键(Gorodnichenko & Schnitzer,2013)。区别于企业其他形式的投资,科技研发投资往往更具有灵活性,当企业面临融资约束时往往会停止或者减少研发费用,因此科技密集型企业的风险会随着融资约束的增加而增加(Li,2011)。资本市场可以为高科技企业拓展融资渠道(Ayyagari et al.,2011),降低资本成本,有效促进企业创新行为(Atanassov,2007;Hsu et al.,2014)。同时资本市场可以降低高科技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现金流敏感性,使得企业可以进行更多的研发活动(Benfratello et al.,2008),甚至会影响企业未来持续创新和发展的路径(Smith,2011)。

2. 资本市场可以为高科技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资产溢价。高科技企业的创新活动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企业在进行创新时都会面临失败风险(Garcia-Muina,2007;Cheng,2012)。资本市场不仅要为高科技企业创新提供资金支持资金,还需要承担创新失败的风险(Maskara,2011;Manso,2011)。而资本市场之所以愿意为企业承担风险,是因为资本市场认可高科技企业的创新项目,给拥有该项目的企业较高的定价(Li,2011),并对其风险进行溢价补偿。高科技企业会产生机会价值,资本市场是希望获得企业创新的未来长期收益(Manso,2011),因而资本市场对高科技企业创新的投资具有期权性质(陈志龙,2011),利用期权法对企业创新项目进行评估是最符合企业创新特点的,也是当今学术界研究的主流(Muzziol & Reynaerts,2007;周孝华等,2012)。

3. 资本市场波动会对高科技企业创新活动产生影响。功能完善的资本市场在降低企业创新融资成本、分配稀缺资源、对创新项目进行价值评估、管理创新风险和监督管理者、促进企业创新有效性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Hsu et al.,2014)。高科技企业创新的失败率很高(Shane,2008;Hall & Woodward,2010),自身价值的波动性很大。资本市场可以揭示和传递技术创新信息(Benfratello et al.,2008),可以有效的降低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可以将聚集的资金投资到符合资格的企業中(Amore et al.,2013)。如果资本市场在内外部环境影响下发生波动,势必会对企业创新的过程和结果产生重大影响。资本市场出现萧条和衰退时,会直接导致企业创新数量以及质量的下降(Nanda & Nicholas,2013);而在资本市场的繁荣时期,资金的增加使得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和机构,更愿意投资高风险的创新项目(Nanda & Rhodes-Kropf,2013),这会极大的促进企业创新的开展(Samila & Sorenson,2011;Hsu et al.,2014),尤其会激励企业进行突破式创新,有利于企业重大创新成果的出现(Bravo-Biosca,2007)。

四、 高科技企业创新的人才市场机制

高科技企业在资本市场获得资金支持后,需要在内部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人力资本状况也直接决定了企业创新的能力和水平。而企业人力资本的质量又取决于人才市场。

企业创新最初的起点是企业人员的创新想法,不同企业的人力资本状况会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展开产生不同的影响(Barnir,2012;Gorodnichenko & Schnitzer,2013)。企业的研发投资所产生的知识是无形的,会部分的依附在人力资本上(Hall & Lerner,2010),人力资本比企业的设备和市场定位更不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Lado和Wilson,1994),创新的成果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的人力资本状况的影响(Ayyagari et al.,2011;Okamuro et al.,2011)。

企业中的创新型人力资本具有社会稀缺的创新能力,是决定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靳娟,2006;林崇德和罗良,2007)。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内的不同组织和单位,都为市场培养出大量创新型人才(夏鲁惠,2009;Lee and Witz,2009)。国内外学者对人才市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教育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相关研究可以分为两方面:高校如何培养综合创新素质人才,实现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夏鲁惠,2009;Lee & Witz,2009);以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导向的高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Lam et al.,2009;Zemsky,2009)。

企业可以通过招聘的方式直接获得创新型人才资源,这对于促进企业重大、突破性创新项目的开展有重要意义(Su & Yang,2013)。企业也可以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获得创新型人才。产学研模式的研究有很多,包括委托开发模式(D'Este & Patel,2007)、联合开发模式(Wright et al.,2008)、咨询服务模式(仲伟俊等,2009)等。

高科技企业受到资源的限制较多,尤其是员工的技术水平,因此它们对产学研的需求更加迫切(Eom & Lee,2010)。但是受到资金或合作网络的限制,高科技企业缺乏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基本要素(刁丽琳等,2011)。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成为开展产学研合作、建设科技型人才市场交流合作的关键(付俊超,2013)。为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培养的技术型人才的技术优势,实现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良性互动,促进科技型企业人才队伍的发展和建设,我国政府在1992年开始组织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经过20几年来的发展,我国在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之间逐步形成了“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产学研联合模式。

产学研合作创新为高科技企业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科技型人才队伍,国家为了更好地实现高科技企业创新的开展,建立规划了一批产业园项目,为产学院合作创新提供场所和条件(曹静等,2010)。包括天津滨海高新区、南京世界之窗创意等产业园项目,为企业提供了人才交流的平台,为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之间搭建了合作创新的渠道。高科技企业可以在科技园得到人才、资金、技术等相关的服务,为创新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吴保根,2012)。

各地政府组织建立科技企业家协会,促进高科技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之间的交流,促进共同成长。同时,政府还组织开展创新政策、管理方法、融资渠道等系列培训工程,提升高科技企业人才综合素质(宋超英、朱静,2008)。

五、 高科技企业创新的技术市场机制

1. 知识产权保护和高科技企业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的关系方面,现有文献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活动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二是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活动之间存在负向相关关系;三是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二者之间可能不是单纯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着更为复杂的不确定关系。支持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创新观点的学者提出,知识产权保护不仅可以作为保护创新者利益、促进研究开发与技术扩散的有效工具,而且可以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Schumpeter,1950;Gould & Gruben,2011;李蕊、巩师恩,2013)。反对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创新观点的学者则提出,科学研究的自由被知识产权垄断阻碍,技术的合理扩散及应用也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造成了社会福利损失,知识产权保护的改善对创新能力的提高没有明显的作用(朱东平,2004;陈国宏、郭弢,2008;Kima & Leeb,2012)。不同于以上两种观点,一些学者认为,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不确定的或倒U型关系,知识产权保护有一个度的问题(Penha & Turchickz,2012;张先锋、陈琦,2012)。

在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研究中,有人提出,发展中国家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话,就会更容易吸引到国外投资与技术转移,也可以鼓励本国的原始创新(Branstetter & Saggi,2011;岳书敬,2011);也有学者提出,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并不能有效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创新,但却增强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对创新的激励作用微乎其微(Yuichi,2007;Chu et al.,2011);还有学者提出,知识产权保护对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与后发国的相对技术水平和模仿能力相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度应该随着各种影响因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Hudson & Minea,2013;阳立高等,2013)。

还有一些学者研究了不同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认为不同行业技术结构、研发投资的大小、企业间知识溢出多少等差异较大,因此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度也应该有所区别(董雪兵、史晋川,2006;贺贵才、于永達,2011)。

2. 大学技术转移和高科技企业创新。大学技术转移指的是把大学中的新技术、新发明产品化和商业化,并最终实现其市场价值的过程(Rothaermel & Thursby,2005)。技术转移使得大学和企业之间能够进行深入的科技信息交流,也使得高科技成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围绕着大学技术转移,学者们在大学技术转移模式、资源投入、技术转移绩效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在技术转移模式方面,学者们分析了常见的大学技术转移模式,如:传统模式(自有成果推广与转化)、技术孵化器模式(大学科技园、国家工程中心、省校研究院、校企联合研发机构)、技术转移平台模式(大学与企业合作委员会、产学研合作办公室、技术转移中心)和技术创业模式(高校创立高新技术企业),分析了这些模式的优缺点,提出了促进大学技术转移的相应对策建议(郭冬妮,2013;Richard et al.,2011)。资源投入方面,学者们分别研究了政府资助经费投入、企事业单位科技经费投入、科研人员投入、大学技术转移机构人员投入等分别对技术转移的影响(Bolli & Somogyi,2011;范柏乃、余钧,2013)。技术转移绩效方面,学者们分别研究了大学激励制度、补偿体系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对技术转移绩效的作用机制(Link & Siegel,2005;张玉利等,2013);网络构建对大学技术转移绩效的驱动效应(Siegel et al.,2006;Smith & Powell,2009);大学异质性对技术转移绩效的影响(Xu et al.,2011;Foltz et al.,2008);大学技术转移过程中的模式差异以及它对转移绩效的影响(Markman et al.,2008;Chapple et al.,2010);发明持有人异质性、大学所在区域特征以及产业环境特征对技术转移绩效的影响(Bercovitz et al.,2010;Thursby et al.,2011)。

六、 结论

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四个市场机制中,产品市场是激励,资本市场和人才市场是支撑、技术市场是保障。其中存在三个关键问题:产品市场对创新产品的溢价、资本市场对创新企业的估值、技术市场知识产权保护度的权衡。三个关键问题是高科技企业创新决策中需要权衡的重要问题,也是国家创新政策制定中需要考虑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田原,王宗军,王山慧.产品市场竞争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3,18(2):104-110.

[2] 吴延兵.中国哪种所有制类型企业最具创新性?[J].世界经济,2012,(6):3-29.

[3] 阳立高,贺正楚,柒江艺,等.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J].中国软科学,2013,(11):123-138.

基金项目:天津教委社科重大项目“构建技术创新的产品与资本市场机制研究”(项目号:2014ZD03);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河南省产业聚集区内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项目号:13B630246)。

作者简介:王建业(1980-),男,汉族,河南省新野县人,南开大学商学院博士生,郑州成功财经学院管理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风险投资;贾西猛(1988-),男,汉族,山东省济宁市人,南开大学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风险投资。

收稿日期:2017-03-10。

猜你喜欢
市场机制创新
逆向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作用下 城市垃圾治理系统仿真
论公共财政与市场机制关系问题研究
非常规天然气管理与发展之路
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政府与市场分工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国企改革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微观主体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