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新思路新技术
——2017饲料行业技术交流活动在福州举办
[本刊讯]2017年是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为认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饲料工业转型升级,依靠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4月16日,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在2017中国饲料工业展览会期间举办了主题为“绿色、安全、精准”的饲料行业技术交流活动,邀请了包括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行业内知名专家、学者相聚榕城,围绕抗生素替代、养殖业源头减排、绿色饲料添加剂、精准营养等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交流研讨。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振海首先介绍了我国畜牧业发展形势和技术推广体系重点工作。他指出,畜牧业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支柱产业,畜牧业产值突破3万亿元,约占农业总产值的30%。去年畜牧业发展形势较好,今年总体保持平稳,但不同品种出现了分化,受政策调控,尤其是环保政策的影响,生猪产能增长势头放缓;受H7N9疫情影响,肉雏鸡价格较低,蛋鸡产能过剩,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奶牛存栏、生鲜乳产量、拒收奶量均在增加;肉羊生产总体稳定,市场供应充足。
他强调,“十三五”期间,我国畜牧业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培育发展新动能,协调推进“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各项工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现代化进程,目标是实现持续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稳步发展,大幅度提升畜牧业生产水平;持续推进种养结合、协调发展,大幅度降低畜牧业生产成本;持续推进生态循环发展,大幅度提升绿色畜牧业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等。2017是落实“十三五”规划关键之年,粮改饲试点工作、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畜禽遗传资源保护、草种资源管理、推进标准化建设、加强产业监测预警是今年畜牧业的重点工作。他希望大家能够“马上就干,真抓实干”推进饲料行业转型升级,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国养猪业在畜牧总产值中占比较大,是关乎民生的重要产业。研究表明,仔猪阶段的死亡率占猪一生死亡率的50%~70%,而仔猪死亡率的主要诱因则是肠道健康问题。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从分子学角度阐述了仔猪肠黏膜形态结构发育和断奶适应性的变化规律,以及仔猪肠上皮隐窝绒毛轴发育分化和蛋白质代谢之间的关系。他认为,精氨酸和谷氨酸可促进肠道黏膜发育和有效改善肠道黏膜结构,在仔猪日粮中添加精氨酸、谷氨酸及其衍生物,可显著降低仔猪腹泻率达20%。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针对绿色安全水产饲料构建作了详细的报告。他提出,绿色安全水产饲料必须具备饲料原料可持续供给,所生产的水产饲料在任何环节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不危害饲养对象和养殖产品安全等基本要求。他认为,绿色安全水产饲料的实现途径包括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其中技术体系主要包括提高蛋白质生物利用率、使用高能饲料、开发绿色水产饲料添加剂、改进饲料加工工艺等。在谈到管理方面时,他认为,目前我国水产饲料企业生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质量控制水平一般,建议在我国全面实施水产饲料良好规范GAFMP认证。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刘连贵主持交流活动
印遇龙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
麦康森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
精准饲喂不仅可以降低养殖成本,还可节能减排,减少畜牧业对环境的污染。中国农业大学谯仕彦教授介绍了猪低氮排放日粮配制技术的最新进展。他认为,配制氨基酸平衡的低氮日粮不仅不会影响猪的生产性能,还能减少养猪业的氮排放。一般情况,将日粮中粗蛋白质水平降低1个百分点,可减少氮排放8~10个百分点。低蛋白质日粮除了可减少氮排放外,还可增加动物肠道健康,减少断奶仔猪腹泻,从而减少抗菌素治疗仔猪腹泻的使用量。他提出,对氨基酸在机体内代谢转化的深入认识和使用净能体系是低蛋白质日粮配制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
苏州大学叶元土教授一直致力于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配方技术研究。他认为,目前我国市场上水产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偏高,这不仅损伤鱼体,造成蛋白质的浪费,更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市场上以蛋白质含量定价:高蛋白,高价格。他用大量的试验数据说明,适当降低目前市面上水产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对鱼体生长性能并无负面影响。他建议,市场不要以饲料蛋白质含量定价,而是形成以养殖效果(单位增重的饲料成本)定价的机制,希望这个理念能够得到推广,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畜牧业对环境的污染,除了氮、磷、重金属外,甲烷排放也不容忽视。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刁其玉研究员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反刍动物甲烷的生成机制和瘤胃中甲烷的产生途径。他认为,提高饲料利用率是减少牛羊等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的最佳选择,具体可利用大数据处理和分析数学模型的建立,根据不同生理阶段精准配制日粮。其次,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对瘤胃微生物区系中甲烷菌进行调控。
四川农业大学余冰教授介绍了食物链中的铜锌营养及其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铜、锌是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具有广泛而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她指出,在日粮中添加高铜、高锌可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生长素分泌,改善生产性能,降低仔猪腹泻率等,然而也存在一些负面效应,包括对肝脏造成损伤,增加产品中的铜、锌残留,增加粪便中铜、锌排放量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等。她建议,尽量选择生物学利用率较高的有机铜、有机锌,严格按照不同生长阶段适量添加。
谯仕彦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叶元土 苏州大学教授
刁其玉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余 冰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
呙于明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蔡宝昌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抗生素的使用曾经对中国乃至世界畜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我国养殖业在抗生素的使用上存在不规范使用,甚至滥用的情况。中国农业大学呙于明教授认为,目前抗菌药物在疾病治疗上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必须严格按照处方和规定用药,如果没有病原菌,就无需抗生素。他指出,空气、饲料、饮水等环境清洁是无抗养殖的关键。他还介绍了主要饲用抗生素替代品及其作用机制。抗生素替代物的主要作用机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益生菌竞争性排除病原菌,二是黏附阻断排除病原菌,三是抑杀病原菌,四是增强动物免疫机能,五是加固肠道机械屏障。
南京中医药大学蔡宝昌教授介绍了植物提取物替代抗生素在畜牧行业的研究与应用。天然植物提取物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机体新陈代谢,抗菌、抗病毒,毒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残留量少等优点。天然植物提取物的品质是影响其在畜牧业中应用效果的关键。关于如何确保植物提取物的有效性,他认为必须通过定标准、建方法,才能保证质量稳定且可控,具体可从植物源头控制、植物质量控制、提取工艺优选、中间过程控制以及成品控制五方面着手,充分发挥天然植物的潜力,研制出“残留量少”“效果好”的抗生素替代品,这不仅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还能最大限度地摆脱长期以来对抗生素的依赖。
沈建忠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
王黎文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推广研究员
创荷美营养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若寒主持交流活动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饲料生产国。饲料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头,已成为大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建忠详细阐述了饲料安全的危害因素、危害来源和控制措施。他认为,超量、不按规范使用药物添加剂是产生药物残留和细菌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也是饲料安全的最大隐患。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源头控制,应用法律法规、科学技术、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理,并加强监测抗菌药物和动物源细菌耐药性,开展风险评估。他还详细介绍了我国兽用抗菌药监管工作的进展,用表格数据的形式总结了中国、美国、欧盟饲料中霉菌毒素的限量标准和检测标准。他用数据表明,我国饲料及原料污染整体较为严重,多种毒素混合污染是主要的污染形式。他建议,我国养殖业尤其应关注ZEN、DON、AFB以及隐蔽性霉菌对饲料的污染。
饲料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饲料法规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保证饲料安全的关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王黎文推广研究员对我国饲料质量安全现状和饲料法规标准体系进行了介绍。她对近年来农业部饲料质量安全监测结果进行了解读,分析了我国饲料质量安全变化趋势。总体上看,我国饲料质量安全水平稳定向好,不合格指标主要集中在营养成分、卫生指标等方面,饲料中禁用物质监测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100%。经过20多年发展,我国基本形成了以《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为基石,以5项农业部颁布的部门规章为具体措施,以部令公告和标准为补充的完善的法规体系,为保障饲料质量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她详细解读了《饲料原料目录》《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等近年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以及《饲料标签》《饲料卫生标准》等强制性国家标准。
交流活动由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刘连贵和创荷美营养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若寒主持。
通过本届饲料行业技术交流活动的举办,为探寻新形势下的健康养殖发展之路提供了新理念、新思路、新技术。各位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不虚此行,并希望来年还能再次相聚交流会,再论行业健康养殖发展大计。
晓蓉
10.15906/j.cnki.cn11-2975/s.2017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