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技培训:“191农资人”在路上

2017-05-09 08:36王新娟
中国果业信息 2017年4期
关键词:柑桔农技农资

本刊记者/王新娟

“互联网+”农技培训:“191农资人”在路上

本刊记者/王新娟

【导读】 四川县茂县是“优质苹果商品生产基地县”,“茂汶苹果”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较高的声誉,后因品种单一和退化等原因,果农的经济效益日趋下滑。2000年后,茂县结合水果产业结构大调整,大力实施万亩特色水果基地建设,形成了以羌脆李、脆红李、苹果、甜樱桃、枇杷、酿酒葡萄、猕猴桃栽培为主的多种特色水果配套的产业结构格局。

▲培训会现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都在发生着重大变革。农业作为基础行业,也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生着变化。2月中旬,记者手机微信上收到一条推送,点开一看,原来是柑桔产业技术培训的报名通知,包括会议内容、日程以及培训专家的详细介绍,点击链接即可直接报名,还可以直接在手机上支付报名费。如此方便快捷,足见移动互联网的影响之深入。这种新颖的参会报名模式一下子吸引了我们的注意,而更吸引我们的是,这次会议每人收取600元的培训费。在记者印象中,多年以来,全国各地面向农业、农民搞的培训都是免费的;即便是免费培训,往往也是参会者寥寥。为了提升“人气”,不少会议组织方还会对参培的人员给予的一定现金补贴,即使这样,培训效果往往也很一般。在免费培训、倒贴钱培训已成常态的今天,居然还有人敢搞收费的培训!记者在好奇的同时,带着猜疑的心理,于2017年2月25—26日前往广西南宁参加了有关柑桔的收费培训会。在现场感受培训气氛的同时,与参会专家、企业、种植户进行了深入交流。在此,对这种收费培训的前景试作一次探讨。

▲报到现场签到墙

▲“191农资人”农技部总监金友前先生主持培训会

▲”大桔大利“微信公众号负责人何文忠

※这个培训场面有点火暴

会议于2月25日在广西南宁相思湖国际大酒店召开,由互联网企业“191农资人”与微信公众号“大桔大利”联合主办的“2017柑桔春季管理培训会”。2月25日上午报到,记者到前台了解报名情况,走入酒店大厅,带有“‘柑’货呈现,‘桔’首广西”一行大字的签名墙映入眼帘,一看便知是经过精心筹备。“191农资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原本预计200人的培训会,没想到网上报名加上现场报名,参会报名人数已经超过300人了,比原定规模多出了1/3。参会人员有来自广西本地的,也有来自广东、湖南、湖北甚至四川、重庆等省(市)的。为了保证培训效果,面对仍在不断增加的报名人员,会议主办方不得不开始控制现场报名人数。

广西是我国最大的柑桔产区。近年来,随着香蕉生产和蔗糖产业的萎缩,加上以沙糖桔、沃柑等为代表的柑桔生产效益大幅提高,柑桔产业在广西得到了快速发展。不过,在产业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生产管理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因此,主办方希望从建园到管理,从技术指导到新优品种选择,从各个环节打通种植者的脉络,事半功倍,未雨绸缪,为广大柑桔从业人员提供一次优质的学习机会。据了解,此次会议是 “191农资人”2017年举办的首次培训会,他们称为“开年大戏”,历时2个月的调查与筹备及以连续40天的准备与宣传。作为一场收费的培训,要获得广大种植者的青睐,确实不易。“191农资人”此次会议的策划与组织者、“191农资人”农技部总监金友前告诉记者,通过2016年的尝试和努力,今年他们举办的会议更加精准,主题更加明晰。本次会议共设9个主题,邀请了8位专家。每套课件都通过了严格审核和制作,会前与各位专家进行了多次沟通,仔细打磨了会议课件内容,甚至特地拍摄了一些很难见到的图片,目的就是让参培人员能够学习到接地气的、有深度的技术。另外,本次培训会议有6家农资企业参与赞助和支持。

参加培训和授课的8位专家分别是:广西大学农学院副院长何新华,广西新胜利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吴理慧,广西阳桂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欧乃榕,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技推广总站原站长许立明,广西鸣鸣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纪素峰,中国柑桔学会理事马培恰,中国柑桔学会会员叶根成和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农艺师吕运。据介绍,这8位专家均长期扎根于柑桔生产第一线,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会议设置的9个主题分别是:柑桔黄龙病识别防控,沙糖桔保花保果技术,柑桔溃疡病综合防治技术,2016年柑桔新优品系优劣势分析,柑桔害螨综合防控应用技术,柑桔标准化建园(株行距、生草)技术,柑桔蓟马综合防治技术,沃柑市场前景分析以及柑桔常见问题现场专家解答。会议课程总共一天半的时间,课程安排得非常满,晚上也有授课。

▲广西大学农学院副院长何新华授课

▲广西鸣鸣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纪素峰授课

记者全程参加了此次培训会议,发现请的专家与组织者介绍的大体一致,大都比较接地气,实践经验很丰富,授课内容也比较实用。会场氛围非常好,学员们听课认真,手拿本子和笔做着笔记,遇到感兴趣的、难以完整记录下的问题,还用手机拍照。25日晚的专家论坛现场答疑环节,参培人员踊跃提问;专家们也不遗余力、细致认真地解答,气氛热烈,现场共解答问题50多条。会议期间,主办方还给大家准备了娱乐活动,运用手机APP“农查查”现场抽奖。另外,25日下午会议采用双机位全程直播形式,利用“191农资人”网络,为广大在线网友提供免费学习的机会。

会后,参培人员还前往广西鸣鸣果业沃柑基地进行了参观学习,现场了解沃柑的栽培管理技术。

▲广西阳桂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欧乃榕老师

▲现场抽奖环节

※“191农资人”与收费培训

“191农资人”,对于记者而言,在得到会议举办消息之前,几乎还从未听说过,更别说了解了。在得到会议举办消息后,记者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对其有了一个基本了解,但具体情况还是比较陌生。为了让广大读者对“191农资人”和他们组织的收费培训有一个详细了解,我们采访了“191农资人”农技部总监金友前(网名金绪博)先生。

记 者:金总您好,请介绍一下“191农资人”及其发展历程。

金友前:“191农资人”是目前业内知名的互联网农资媒体,是一个专注为中国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的农技社区服务平台。2006年成立,刚开始叫“中国农资人论坛”。起因是我与几个农资企业的业务员,由于要经常出差,感觉讨论一些问题不太方便,于是就在网上开了一个BBS(论坛)。那时候BBS比较热,大家都在论坛上抒发感情,谈工作、谈生活和谈理想。后来,参与BBS讨论的公司和人员越来越多,不少业务员、经销商、零售商和种植户聚集在一起,交流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后来,我们就把论坛设计为几个板块,从一开始感情和信息的交流发展到市场信息、种植结构、种植面积及主流作物等业务方面的交流,交流内容更加集中,更具有针对性,定位也开始有一定的跨越。现在的“191农资人”的定位是:真正的技术需求。但其中有一条线始终没有变,就是情感的交流和吐露,板块叫“农人文苑”,这方面是自始至终贯穿着“191”的成长的。

2010年,论坛改为“191农资人”,因为域名由BBS改为www.191.cn。之所以叫“191”,是因为我们中国人吃饭主要通过一双筷子一个勺子,因此我们就用数字 “191”来形象地代表。“191农资人”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曲折,从一开始的论坛到后来的农资类门户网站,做了很多尝试。2016年开始,我们网站定位更加清晰了。2014年以前,行业内的人知道“191”仅局限为农资人论坛,其他的就不清楚了,即使现在,网站上也没有很详细的简介。之所以这样,是因为“191”不希望大家过多地关注它的过去,希望大家更多地关注它的现在和未来,知道我们真正能为用户带来什么。

“191农资人”(以下简称“191”)从2015年开始搞培训。现在搞农业培训的很多,包括行业协会、政府、农资企业及其下面的经销商、零售商,大家都在搞培训。但我们觉得,我们应该做出我们的特色。我们认为,应该将知识变成真正有价值的、可以直接用于实践的东西,这是我们认为可以深入去做的一个工作。所以,我们现在的工作主要聚焦于终端用户的需求。“191”本身就是一个草根媒体,没有任何的政府背景,我们认为,我们要突出重围,只能做更多的接地气的东西。2015年的两场培训会结束以后,2016年我们开始重新定位,开始将“191农技行”作为我们的一个培训品牌,我们的口号就是“接地气,有深度”。意思就是说,我们不仅能够帮农民解决问题,并且通过这个培训会,你还能够举一反三,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我们的技术培训会才会更加吸引人。因为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短暂性的,能让人思考和沉淀的东西才更加重要。这就是我们对“191农技行”的定位。

▲记者采访“191农资人”农技部总监金友前(右)先生

记 者:2015年刚开始做培训的时候,有困难吗?

金友前:困难是肯定有的。因为我们之前都是做的线上,不太清楚线下的农户到底有什么需求。比如开葡萄会议,还涉及到品种的选择,如果选一个冷门的品种的话,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另外,还涉及到人员的组织。这些都是比较头疼的。“191”第一次做培训做的是葡萄技术培训,325人参加培训,是和别人合作的。

记 者:对这次满意吗?

金友前:相对来讲还算是成功的。去年办了6场,这次是第九场了。2017年我们计划举办12场培训会。

记 者:搞这样的培训会不会感觉特别累?

金友前:说实话,累是肯定的。我认为这场会成不成功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这个团队能够成长。一场培训会的成功有可能是昙花一现。所以团队的成长和提高,我们会更加看重。

记 者: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你们想到举办这种培训会?

金友前:我们的会员跟老师沟通交流的时候引发的,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市场有需求。

记者:以什么样的形式通知到参会人员来参加?

金友前:我们“191”主要是依托于自己媒体的传播,当然跟其他的办会主题相比,我们显得更弱势一些,我们没有行业协会和政府的背景。我们这次是和汉和集团的微信公众号 “大桔大利”合作,互利互惠。

记 者:现在的培训比较多,还有很多免费的培训,而你们这种收费的培训,成功的关键在哪里?

金友前: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提供了果农真正需要的东西,培训必须要帮助农户或者经销商解决问题。每次培训结束,我们都会做相应的反馈性调研,基本上满意度都在90%以上。连续几场培训会,每次我们发会议通知的时候,他们会问:“这个会议是你们‘191’办的吗?如果不是,我就不去了”。

记 者:是因为你们的品牌已经打造出来了吗?

金友前:在部分人的心中形成了一定的认可,但品牌的打造还需要一个过程,一个农资产品的品牌打造大概需要5年,这和实体不同,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属于一个互联网产品,周期相对短一些,但至少也需要2~3年的时间。我们在2015年开始做尝试,2016年打基础,希望2017年能有所突破。如果我们2017年完成预计效果的80%,我认为这个品牌的影响力应该会迅速地形成。当然,如果今年打造不出来的话,那估计就够呛了。所以今年就显得很关键,我感觉压力很大。我的同事们总是喊累,我从2月10号到现在,每天的平均睡眠时间没有超过5个小时。主要是精神压力比较大,一个会议接一个,刚下火线,又要上下一个火线。

记 者:专家的课件你们是怎么把关的?

金友前:选专家,我们要做一些功课。首先我们要对老师有所了解,比如专业能力和讲课能力,然后针对性的会给他们一个课题,这样内容一般问题不大。我们会对专家老师课件展现的形式做一些调整。对于课件上产品的广告我们会进行严格的把关,所有的技术都要落地,靠的是产品,我们会换一种形式让企业做宣传,不会展示出赤裸裸的广告,因为这样大家会比较反感。

记 者:你觉得这种技术培训会,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金友前: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前期的准备工作,如果前期准备不充分,就会有很多问题。今年我们的前期准备工作和往年比更加顺畅了。这次会议的成功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我们经过这9场培训会的磨练,总结出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包括课题的选择、老师的选择以及企业的筛选,以及培训会流程的设定。这些工作都已经很顺畅了,团队协作能力更加强了。之前有的会议,由于没有责任到人,就会出现一些状况,所以我认为团队人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如果一个人完成的事变成3个人去完成,就比较容易出乱子。我认为真正的团队成长起来以后,每个人的回报是很大的,不仅仅是金钱上的,更重要的是个人能力的提升。比如我刚到“191”的时候,当时公司定位还不明确,大家有劲儿不知道往哪儿使,现在定位明确以后就可以有的放矢了。工作规范化流程化以后,效率提高了,结果也不会差。改进的地方:培训会的内容和结构要做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也就是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记 者:类似培训会,今后有什么样的规划?

金友前:我们会将它作为“191”的核心内容之一来做,培训只能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当然,以后我们可能不会以“191”为主题,以后的主题我们会转接到技术服务商手上。类似于我们去商场购物,一楼是化妆品,二楼是女装,三楼是童装,四楼是男装。我们这个平台就相当于一个商场,是以技术为主题,技术有很多种,包括在线咨询、实地指导、技术培训及试验示范展示等与农业相关的形式,我们会分类放到商场里,组合成为一个整体。3月1日我们这个平台上线,业务更聚焦,在聚焦的领域内更细化了,这是在行业内还没有人做的事情。

记 者:类似的培训很多,如何保持持续性?

金友前:其实持续性还是要归结到核心竞争力上,“191”在过去的10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论坛时期,第二个是门户网站时期。因为信息的泛滥,导致门户网站已经不值钱了,应该做精准的信息服务,比如微信公众号,但是目前已经太多了,又出现了泛滥的情况。所以现在信息已经不值钱了,那什么值钱呢?信息流大的时候,信息不值钱,那如果在某一个领域做专做精,就会有价值。产品同质化严重以后,肯定就进入一个优胜劣汰的时代,淘汰落后的劣质的生产企业,必须要做相应的转型。

“191”以前的定位是为农技人员提供学习交流创业的平台,现在的定位是为技术服务商提供学习交流创业的平台。“191”目前主要包含一个主体,两翼。主体是传统的网站;两翼分别是农查查(农资产品的网上展厅)和农技服务平台(农业技术的有偿服务平台)。主要解决3个问题:一是媒体传播(网站);二是农资生产企业的产品宣传,也就是农查查的定位;在没有做过多宣传的情况下,目前我们的农查查的用户量已经达到4万多的下载量;三是解决真正的技术稀缺问题,专家希望他们掌握的技术有所回报,解决供方的一个小痛点,但是还只是一个尝试,边尝试边完善。2017年全年我们计划招以葡萄、柑桔为主要作物的技术服务商,提供有偿服务平台,做好的话应该会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很多人都很感兴趣,如果做好的话,应该会达到颠覆整个农资行业的效果。

191农资人公司有近30人,所有的产品都是自己开发和维护。本着立足行业需求,着眼推动农业未来发展的原则,191农资人经过多年的服务与探索,已经坚定步伐,汇聚农技英才,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大的农技人员创业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让农技专家与种植户、经销商、厂家有效对接,让技术转化成生产力,使农业得以高效、高品质生产。

※授课专家眼中的农技培训

为了了解培训情况,记者采访了参与此次培训的授课教师代表。

中国柑桔学会会员叶根成老师:

191农资人的培训做得其实很不错,从大方向来说还是对的,规模比较大。但也还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病虫害防治的用药方面,为了避嫌,主办方不允许写厂家的名字,这样做有利有弊。比如,补充营养套餐,合理施肥,打什么药,农民需要知道该打什么药,怎么防治,必须清楚地告诉农民,把先进的效果好的药推荐给他们,才能解决问题。一些用了很多年的药剂,防治效果并不好。讲课时可以说通用名,不用指明商品名,是哪个厂家的药就可以。但主办方对本地的农资商又放宽政策,可以写用哪个厂生产的什么药。这样对外地的专家不公平。农民得不到具体的解决措施。

我也跟果农沟通过,我也是种果的,我希望能将新的有效的产品推介给我。农民需要通俗易懂的名字,对于学名则不清楚。总讲打红蜘蛛用什么药,哪一类,却不讲具体的什么药,农民根本不知道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哪些药,哪种是有机磷杀螨剂等,需要直接告诉他们市场上现在卖的哪种药能打红蜘蛛。农民不是学者,更不是专家,需要通俗易懂,简单的东西。药名并不是不能说,只需要弄清楚其是否经过国家正规登记,田间试验报告等。可以写商品名。如果企业培训恰到好处,利用平台,分管农资系统的政府部门如农业局、水果办等对有名的企业的产品经过当地部门审批,确是经过国家登记的好产品,正规的产品,就可以让这些企业参与培训过程,与农民进行互动。

▲中国柑桔学会会员叶根成老师

近年来的培训与之前相比,变化还挺大的。现在互联网时代的远程教育非常厉害。如湖南石门的培训,县委宣传部与柑桔办、阳光传媒与县广播电视台等单位联合,通过现场直播讲课内容。线上线下共有十万多人观看。远程培训,省时,省工,效果也不错,农技培训要规范化。

政府举办的针对农民的培训,但政府工作人员并不经常下乡。现在政府的农技人员到基层扎扎实实指导农民生产的相对较少。目前进入农业部门的门槛越来越高了,大部分是大学生,经过几年的实践,结合自己所学的理论,基本上能够掌握相应的技术。但要真正要老百姓种果致富,当地农资部门的土专家还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的。现在很多大专院校都不接受土专家,实际上土专家的实战能力很强,可以手把手教学生技术。这些土专家可以带学生到田间实习。如今的学生实战技能太差,甚至不能认识作物。我就是将这个工作当作我的事业在做,跟农民在一起聊天,下到田间地头,非常开心。

中国柑桔学会理事马培恰老师:

以前参加的培训都是免费的,包括专家和果农,均是免费培训。政府等各级科研部门有项目经费,有的需要有培训任务,搞技术培训需要给果农补贴,果农才会参与,补贴还有逐渐增加之势,但效果有好有坏。

此前农资企业搞的培训,专家出于某些原因,是几乎不会去讲课的。最近几年观念逐渐改变,媒体参与举办培训,仍然是免费培训,专家愿意给农户培训,收取劳务费,将技术落地。媒体举办培训之前,会派出记者进行实地考察,发动果农听课,给果农经济或实物补贴,媒体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加上补贴,能吸引到果农来参会。这样的培训三赢:第一,媒体达到宣传自己及农业的目的,经费来自于农资企业的赞助;第二,企业做到宣传了;第三,农民收获了技术,专家推广了研究成果及技术,也完成了工作,有了业绩。专家们为讲一节课,需要提前做很多精细的准备工作,花费时间和精力。企业举办的培训会,收取一定的劳务费,只讲技术,不给企业做广告,这样既推广了技术,农民也得到了实效。企业借助专家的名气吸引果农听课。但仍有部分专家持有旧观念,不参加企业组织的培训。企业培训请专家讲课,给专家一定的劳务费,是理所应当的。

也有企业免费给果农培训,展示自己的产品,这样的培训方式在广东这几年特别普遍,在其他省份也有不少。总之,近几年企业或政府举办的免费技术培训,大部分情况之下是要给果农补贴,甚至有时候会给农户提供免费餐,果农才会来参加,尤其是在柑桔老产区,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因为经过多次培训,种植户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技术。在柑桔新区,如粤北等,媒体采用同样的方式举办培训,则不需要给种植户餐补或其他经济补贴。为何没有补贴农民不去呢?一是农民已经有一定的技术,可以不用去了,二是授课的内容没有吸引力,高校的专家教授讲的课实践性不强,农民没有兴趣,学术性的东西农民又听不懂。抄书讲课,缺乏应用实践。有的授课老师受雇于农资商,使讲课变相为售药售肥。有的老师自己开发农资产品,半授课半推销自己的产品。这样的课多了,挫伤了农民听课的积极性。

“191”建有专家的QQ群。每次培训的专家不固定,每个专家每次讲的内容也不固定,由191进行统筹和协调。新媒体参与组织技术培训是必然的趋势,势不可挡。中国互联网的应用在世界上领先很多。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等在中国快速发展。“191”“大桔大利”他们适应新市场的需要,适时适当组织一些高端种植户(一般小农户交费舍不得)参加收费培训是有必要的。这种收费培训,授课老师精心组织课堂内容,学员们也能认真学习。但针对同一地区,一年不能举办多次这样的收费培训。因为农业技术更新相对较缓,高新技术更新慢。适当搞,不能搞多。总体来看,培训效果挺好,学员交费以后,听课非常认真。专家的内容主要涉及技术,农民有兴趣。今后的培训应多到果园进行现场讲解。目前的培训在田间讲的很少,主要是受交通等多方面条件限制。田间讲解的效果特别好,更直观。课堂的讲解与实际始终有差距。技术培训对黄龙病的防控等是非常有效的。柑桔栽培技术比其他作物复杂,更要侧重进行培训。

目前政府或专家组织技术培训比较难。政府组织培训需要看准时机,受天气影响较大,组织一次培训不易。在未来5~10年内,企业组织的培训还是有市场的,政府与企业组织的培训各占一半左右。从组织的精细度来讲,企业组织的这种收费培训更好,但内容安排需要灵活多变,多进行田间培训。

▲中国柑桔学会理事马培恰老师

广西阳桂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欧乃榕老师:

我认为农业技术工作者必须踏踏实实,自己实践过确实有用的技术和产品,才能推荐给果农用,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果农的信任。我就是这样做的,我都是亲自试验,农药菌剂在不同的条件下,效果不同,所以一定要经过实地实践检验。这种收费的培训,相对严肃一点。大部分是好的,讲的都是正能量的东西。很多免费的培训,投入人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进行到一半人都走了很多。当然,免费培训也有办得不错的。

总体来讲,收费的培训会效果要好一些,一般都有一定的含金量,但收费的培训会不会有很好的前景还不好说,因为农民也在不断地进步,农民掌握了栽培技术以后,培训就会失去受众。老产区就没用,新产区培训效果相对好一点。

参会人员如何看培训

“191农资人”在培训结束后针对培训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参会人员中种植户占64.6%,企业人员和经销商均占12.5%,零售商占 6.3%,农技人员和其他成员均占2.1%。培训会的满意度达到95.8%。针对培训方式的调查结果看出,大部分人都喜欢培训+基地指导(50~100人)的形式,占72.9%,喜欢一般培训会(200人)的占12.5%,选择远程直播小额付费观看的占8.3%,喜欢小型培训会(50人以内)的占4.2%,选择大型公益培训会(500人左右)的占2.1%。说明规模合适、理论结合实践形式的培训会更受大家欢迎。“191农资人”选择和当地柑桔界颇受欢迎的微信公众号“大桔大利”合作,对这次培训的前期宣传和后期交流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培训会采用现场授课、答疑、实地参观、现场视频直播以及问卷调查等形式,形式多样,受众群体大,有问题也能得到及时反馈,整体效果很不错。参会果业合作社负责人徐厚华说:“我就是通过微信得到本次培训会的消息,觉得培训费不高,完全可以接受,只要有收获,收不收费不重要,来听以后感觉很有收获,没有白来。”

●采访手记

从冷清的免费培训到火暴的收费培训,“191农资人”的生动实践演奏了一曲 “互联网+”时代农业科技培训的精彩乐章。笔者认为,“191农资人”的成功案例有三点启示:

第一,“互联网+”引领农技培训组织模式创新。“互联网+”正在引发生产模式、产业模式、商业模式革命性变革。最鲜明的特点是跨界创新、资源政策、错位发展、融合发展。“191农资人”选择和当地柑桔界颇受欢迎的微信公众号 “大桔大利”合作,有效破解市场经济信息不对称难题,让果农能够及时掌握和了解市场中对自己有用的培训信息。提供培训者和参与培训者在市场环境中,以便捷方式相互选择。让农民在最短时间了解培训信息,破除“大桌餐”,多开“自助餐”,根据自己“口味”进行点菜式参与培训。

第二,新产业形态下农业经营主体悄然发生变化。中国农业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农产基础厚了,农村面貌变了,农民观念也变了。中国农民,特别是以经济作物为主导产业的农民,已经成长为农场主、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等市场经营新主体。这些新主体已经深度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有着强烈发家致富的愿望,有运用科技致富的意识,有进行知识投资的观念,有参与培训的内生动力和经济实力。因此,要尊重农民的主体需求,充分激发农民参与农业科技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

第三,专业性是提升农业科技培训的根本出路。管用是农民参与培训的根本标准。农业生产一定是技术和产品的完美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相互交融。培训内容要符合农民的“胃口”,符合生产实践。要破除培训面面俱到、内容宽泛、陈旧、空洞等不良倾向,倒了农民的胃口。要聚焦特定产业、生产周期、生产技术,切实增强专业精神和专业水平,增强内容的新鲜感、新颖性、通俗性。培训中,要把深奥的理论讲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接上地气,有泥土味。不仅让农民知道用什么技术,还要明白用什么产品,最终确定怎么办。 ■

猜你喜欢
柑桔农技农资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全球:2020/2021年柑桔产量预计增长4%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不再靠农药 一只小螨化身柑桔守护神
创建农技推广新模式助推产业扶贫见成效①
美国:佛州柑桔种植者面临新威胁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
参加农资展会,细节绝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