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强
摘 要:科学合理配置机构编制资源,既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编制资源的需求,又有效管住管好机构编制,是各级机构编制部门的首要职责和中心工作。
关键词:科学配置;编制资源;数学模型
1 数学模型与区划分类
1.1 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指根据对研究对象所观察到的现象及实践经验,归结成的一套反映其内部因素数量关系的数学公式、逻辑准则和具体算法,用以描述和研究客观现象的运动规律。数学模型建立的过程称为数学建模。
1.2 数学模型在机构编制管理中的应用
中央编办《关于印发市、县及乡镇分类标准的通知》(中编办[1993]17号)确定了城市分类标准,用以指导各地合理确定市(不含直辖市)、县及乡镇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这个“城市分类标准”就是数学模型的具体应用。以县为例,分类标准的确定共分七个步骤。一是选择人口、面积、工农业总产值、财政预算内收入四项指标作为依据。二是确定指标权数,人口权数为50、土地面积为10、工农业总产值为10、财政收入为30。三是指标数值标准化,根据综合指标分析一般要求,运用数字方法对各个指标的数值进行标准化,使其转化为无量纲数值,消除不同计量单位的影响,并使数据趋于稳定。四是结果分值化,对标准化结果过高或过低(通常表现为异常)的个别数据进行控制处理,使其分值在绝对值2.5以内;由于标准化结果大部分在-1和+1之间,因此将标准化的结果加上1,使大多数数据表现为正值。五是计算单项指数,用该指标所确定的权重,乘以结果分值化的数值,即为该单项指标的指数。六是计算总指数,将各单项指数加总,得到总指数,总指数是对四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后得到的一个综合得分,以表示各县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七是确定分类标准,总指数大于160的为一类县;总指数在85-160之间的为二类县;总指数在45-85之间的为三类县;总指数低于45的为四类县,此外,将人口在5万以下的县作为特殊情况对待。
1.3 使用数学模型对黑龙江省各县进行分类
黑龙江省县的分类在1993年之后没有发生变化,但不是按照一至四类划分,而是分为较大县、中等县和较小县三类,其中,较大县19个(18市1县),中等县41个,较小县8个(含大兴安岭4个区)。以较大县为例,套用该“数学模型”,引用省统计局发布的2010年度人口、工农业总产值、面积、财政收入四项指标数据,得出19个较大县总指数,其平均总指数为212,其中,最高指数为尚志市的254,最低指数为绥芬河市的59。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1993年相比,县一级的规模整体上发生了较大变化。以中等县为例,目前我省中等县为41个,按照四项指标,以2010年度数据计算,总指数大于较大县平均值的有10個。当时,黑龙江省中等县已经达到或超出较大县总指数标准,今后再研究县的分类时,可适当考虑重新划分类别。此外,我省县的分类与中央编办确定的类别有所区别,在“数学模型”套用上可能存在出入,下步应根据我省自身特点,特别是作为全国第一产粮大省,农业县偏多的现状,适当增加农业总产值的权数,来重新制定县的分类标准(数学模型)。从机构编制管理角度讲,“数学建模”还没有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实践,据我们了解,目前除中央编办确定的城市分类标准外,还没有其他成熟的“数学模型”得到实际应用。我省从2001年开始使用“单机版”机构编制管理软件,2009年又实现了全省联网,在数据量等方面已经具备一定条件,可以尝试建立相应的机构编制“数学模型”。
2 财政供养编制与人口总量的比较分析
2.1 财政供养编制与人口总量
财政供养编制是指纳入财政预算的行政、政法专项和财政补助事业编制。财政供养编制的核定与地区人口总量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截至2010年底,黑龙江省财政供养编制为114万名,人口总数为3831万人,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分列第14、15位我们可以看出,假设以人口作为核定财政供养编制的唯一权重,按黑龙江省人口总量计算,财政供养编制应为96万名,需要在现有基础上精简7%。
2.2 黑龙江省与“辽、吉、蒙”财政供养编制及人口情况的比较
黑龙江省与辽宁、吉林、内蒙古地理位置相近,同属“东北地区”,在机构编制管理以及其他领域交流较多,经常就一些重要统计指标进行对比。四省(区)中,人口总数排在第1位的是辽宁,黑龙江省列第2位,吉林与内蒙古基本相当。其中,“人口与财政供养编制比”是指由一定数量的人口供养1名财政开支编制,其排位先后顺序与财政供养负担成反比。从统计情况看,黑龙江省与辽宁、吉林的人口与财政供养编制比例基本相当。
3 模拟实行编制控制数管理
编制控制数管理是机构编制部门将核定到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制实行动态管理的一种工作模式,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在黑龙江省尚未广泛实行。其中,将各单位一定时期、一定数量的未使用编制收回并二次分配是可探索模式。以省直机关和财政补助事业单位为例,假设允许单位自行预留的机动编制比例为核定数的10%,超出部分予以收回。经统计,省直机关和财政补助事业单位机动编制与核定数相比,>10%的单位有1065个,可收回编制12134名。
4 对合理配置编制资源的建议
第一,以摸清底数、加强分析为基础,为合理配置编制资源提供依据。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科学配置编制资源就无从谈起。按照中央编办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当前黑龙江省正在开展的机构编制核查就是摸清编制资源底数的重要工作。通过核查,掌握机构编制配置情况、实有人员情况以及超编、混岗、在编不在岗等情况,进一步挖掘编制资源的潜力。还要加强对编制资源数据的情况统计和科学分析,以认清现状、发现问题、探寻规律、制定标准,为科学核定编制、合理配置编制资源提供参考和依据。
第二,以转变职能、强化服务为核心,为合理配置编制资源开辟空间。以打造服务政府为目标,结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进程,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为编制资源优化配置开辟空间、创造条件。
第三,以结合实际、适应发展为目标,为合理配置编制资源建立科学标准。要将实践经验与科学理论有机结合,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机构编制管理范畴的变化,将研究的成果用法律形式规定下来,使机构编制工作有章可循,实现机构编制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法治化。
第四,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协调制约机制,为合理配置编制资源提供机制保障。把机构编制管理纳入目标考核体系,探索实行机构编制审计制度,强化“一把手”责任,将目标考核和审计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调整的参考依据,提高机构编制的权威性。
参考文献
[1]管住总量盘活存量 科学配置机构编制资源[EB/OL].百度文库, http://wenku.baidu.c.2012.
[2]中央编办有关机构编制问题答复意见[EB/OL].http://www.360doc.co,2015.
[3]秦超.地方政府机构编制管理规范化探析[D].开封:河南大学,2012.
[4]柏良泽.理顺关系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J].中国人才,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