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华胜
摘 要:语文是初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知识具有综合性、实用性的特点,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拓展性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相融合,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文應用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对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拓展性教学进行一些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拓展性教学
所谓拓展性教学,就是指在传统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然后对语文课堂做出弹性的调整,适当增加一些教学实践活动,以逐渐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但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拓展性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拓展内容与教学内容联系不紧密、拓展活动陈旧单一等。这些问题影响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故以下笔者就对当前初中语文拓展性教学进行一些探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延伸教学内容,提升情感体验
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中,受应试教育影响,通常大部分教师将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唯一文本,没有意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与学生情感体验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改善这一情况,在新时期初中语文拓展性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学内容的延伸,以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的提升。
事实上,丰富的拓展性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有助于帮助学生增加对教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如《孔乙己》,这篇课文是鲁迅先生借助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分析并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的一篇经典作品。为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再次细读课文,回忆孔乙己的形象与事件,然后根据课文结尾“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续写孔乙己的故事。续写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有些学生认为孔乙己可能饥寒过度、暴尸荒野;而有些学生则认为孔乙己生命顽强就这样游荡漂泊在其他地方;甚至有学生认为孔乙己没死反而后来成就一番事业。通过以上教学内容的延伸,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借助教学资源,拓展学生视野
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时常认为教材中教学资源不足,于是借助各种教学资料、历史文献进行补充,没有考虑所补充的教学资源与原本的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是否符合初中生的学习发展特点,导致延伸内容质量不高。事实上,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今作品各有千秋且作品中蕴含的教学资源也十分丰富。因此在延伸性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教材资源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散曲作品为例,曲中写到“枯藤老树昏鸦”,而这个“昏”字似乎学生并不陌生,在古诗词、文言文中经常看到,如:李煜的“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等,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古诗词中常出现的黄昏意象,让学生了解诗人如何借助黄昏来表达自己的日暮情思。另外,教学内容讲完之后,教师可以以“黄昏”为题,鼓励学生查阅书籍资料或网络资源创作一首小诗,古今不限、字数不限。通过这样的延伸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参与度,同时学生在资料的查询中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扩充自身的知识量,促进自身文学素养的提升。
三、组织拓展活动,提升综合能力
在初中语文知识的学习中,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所以,为促进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课外开展相关的拓展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融合,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热情,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如《送东阳马生序》,这篇课文是宋濂(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写于晚年的一篇劝学之作。他以自己青少年时求学的艰辛来告诫年轻人要认真刻苦地学习,文中的谆谆教诲至今仍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因此,为深化学生的理解,课下教师可以抽时间组织学生以“顺境更易成才”“逆境更易成才”为话题进行一场辩论。比赛之前,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提示学生做好资料查询、准备好辩论稿等,然后鼓励学生在比赛中积极发言,激情而理性。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宽、思维能力得到强化,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及竞争意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总结
总而言之,拓展性训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可以推进学生学习效率与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反思自身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现拓展性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然后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拓展方式,利用好各方面的教学资源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待军.初中语文拓展性教学的实施策略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6(8):155-156.
[2]李振忠.文本拓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6(75):43.
[3]王隆昆.拓展艺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天地,2016(23):24-25.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