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精彩课堂不竭的动力

2017-05-08 17:01梁世荣
广西教育·A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气温笔者测量

梁世荣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也曾说过:“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有没有学习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学习,课堂教学就会像一潭死水,无法激起美丽的涟漪;没有兴趣的学习,根本无法让学生产生智慧的火花。可见,要想打造精彩课堂,就要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一些兴趣培养的做法。

一、以资源激趣

一般而言小学生的科学知识比较贫乏,他们获取科学知识的途径就是书本。而教材只不过是编者对学生、学科知识、教育要求等进行整合思考的结果。由于各区域不同,学生情况不同,教材很难穷尽学生的实际,因而需要教师自己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备课时教师不能一成不变地按照教材的意图,照本宣科,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只有深入思考教学内容,挖掘教学资源,才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以教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为例,在引入课题时,笔者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联系生活实际,先播放录音(公鸡、狗、鸭、羊、马、蛙、牛、鸟等呜叫声),请学生仔细倾听这些动物的呜叫声。接着,笔者问道:“你们听到了哪些声音?”这样的教学方式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把注意力放到所学知识上面来。在学生回答问题后,为了把学生高涨的情绪推向深处,笔者故作神秘地说道:“大干世界,声音美妙纷繁,现在如果老师给你锣、鼓、直尺、橡皮筋等材料,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看一看哪一组想的办法多,并说出你是怎么做的。请你注意比较物体发音前后有什么变化,并告诉同伴你是如何知道的。”由于这些声源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学生很容易产生探究兴趣。很快,有的小组敲锣,有的小组打鼓,有的小组弹直尺,有的小组拨橡皮筋,有的小组甚至还敲起铅笔盒……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都是激动、兴奋的,有的发现发音前物体是静止的,发音后物体是振动的,有的将自身的生活体验与探究内容有机融合……这时,课堂是生机勃勃的。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善于挖掘教学资源,才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以问题引趣

在长长的45分钟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学习上的疲劳。那么,怎样尽最大可能地让学生保持激昂的学习情绪呢?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创设问题情境,使教学问题能巧妙地寓于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由此产生求知欲望,在欲罢不能的“愤”“徘”的状态中,积极思考问题。

以教学四年级上册《气温》这一课为例,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如何才是测量气温的正确方法”时,学生似乎出现了学习上的疲惫感,应付式地回答:“用温度计。”笔者见状,改变了教学策略,马上用幻灯播放一张图片(图片的内容是一个小朋友在凉亭内测量温度),问道:“有哪位小朋友知道图片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吗?”由此,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来了。然后,笔者再提出第二个问题:“这个小朋友正在通风的凉亭内测量当地气温,她选的测量地址对吗?为什么?”这两个问题看似简单,实质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很快,学生对问题二的理解出现了分岐,有的认为对,有的认为错,有些学生甚至还争论了起来。这时,笔者趁机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认为“测量气温应在室外、在阴凉的地方,小华在通风的凉亭内测量当地气温是完全符合这两个条件”;有的认为“小华在凉亭内测量当地气温,是属于室内”。通过争论,笔者明白了学生存在争议的是凉亭内测量气温是属于室内还是室外的问题,属于认知上发生的冲突,从而又提出一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哪位同学真正见过测量气温的方法?”有一位学生举手说:“我曾见过在一片草坪上架着一个百叶箱,里面摆放着气温计,那应该是在测量气温。”对此,笔者肯定了该生看到的测量气温的方法,然后追问:“百叶箱有什么作用?”学生经过集体讨论,最后得出“百叶箱有防太阳直射、防雨、透风的作用”的结论。笔者又提出:“为什么百叶箱要架在草坪上?”学生回答:“草坪是在室外,百叶箱架在草坪上就是放在室外。”这时,笔者再加以概括道:“只有放在背阴处的温度计测出来的才是空气的温度。温度计不能直接放在阳光下,否则太阳就会直接照射到温度计上,从而导致温度计上的温度要比周围空气温度高得多,不再是周围空气的温度了。而用放在阳光里的温度计来测量温度,一点意义也没有。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使其离开地面测出的数据,这才是准确的方法,因为它代表着自然状态下不受干扰的标准空气温度。”在问题的牵引下,学生能集中注意力来学习,并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始终沉浸在兴奋与快乐之中,很轻松地掌握了知识。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有疲倦情绪时只有适时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主動探求知识,才能使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三、以实验导趣

“实践出真知”,要想使学生真正将教材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必须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只有自己发现的知识,才是理解最深刻、记}乙最牢固的知识。对科学课而言,这种发现就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实验去探究。只有通过实验探究,学生才能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将原来静态的知识变为动态的知识;只有通过实验探究,学生才能借助已有知识、技能实现知识素养的提升。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上课伊始,笔者拿出—个玻璃杯,并在底部贴一张干纸,问道:“如果老师将这个玻璃杯垂直倒扣淹没在水中会怎样?”学生1:“这张纸会湿,因为水会将纸打湿。”学生2说:“不对,纸不会湿,因为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当玻璃杯垂直倒扣在水中时,空气会将水和纸隔开,所以纸不会湿。”笔者接着问:“要想知道谁是正确的,该怎么办?”学生纷纷说:“做实验。”笔者趁机问学生做实验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把实验注意事项归纳为:1.要垂直倒扣;2.玻璃杯要淹没在水中;3.提起时要垂直提起。从学生的回答中,笔者了解到学生已基本了解做实验的注意事项,因而要求学生根据刚才的归纳开展实验。对此,学生早就跃跃欲试,纷纷动手做实验。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发现纸真的没湿,并由此推断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使水不能靠近干纸。为了让学生把实验操作推向深处,笔者引导道:“你怎么知道里面就是空气?”这时,有的学生前后桌讨论起来,有的边说边做实验,并通过实验发现:重新再把杯垂直倒立并浸没在水中,用眼睛就可以看到这个杯子没有浸满水。当学生把杯子慢慢倾斜,看到有气泡冒出,顿时激动地叫了起来:“我们发现了!我们发现了!”对此,笔者让他们说出实验方法,并让其他小组再根据他们的方法做一次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始终沉浸在实验操作活动的快乐之中,学习科学的兴趣十分浓厚。这正应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四、以激励诱趣

(一)发现优点,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细小处去观察学生,对于学生细微的进步,要不吝表扬。比如,对于学生回答问题角度新颖、实验规范、分工合作明确、小组讨论积极等,教师都要及时表扬。教师只有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抱着诚恳的态度,从激励的角度出发,宽容、善待每—个学生,才会使学生更有学习自信心,进而以更高涨的热情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比较韧性》这节课时,学生按照教材设计的实验,分别把四张相同宽度、厚度的木条、卡纸条、铁片、塑料条伸出桌面5厘米、10厘米、15厘米,并在一端挂上一个相同重量的钩码,观察它们弯下去了多少。而当铁片、木条从桌面伸出5厘米时,学生发现两者之间弯曲程度很小,难以比较。此时,有一名学生提出一个新的实验方法:“老师,能不能让四种材料都伸出桌面15厘米,不改变它们的长度,用重物压着,在伸出桌面的一端先挂1个相同的钩码,看看它们弯下去了多少?然后,再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记录下弯曲程度。最后,再挂上2个、3个钩码,记录弯下去的情况。”这个实验方法出人意料,但笔者很快意识到该生提出的方法可能比教材中的方法更具有操作性,实验效果可能会更好,于是鼓励该生用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法进行操作。结果,学生发现虽然实验方法不同,但结论却是相同的。本节课,正是由于教师肯定了学生不同的想法,并鼓励其进行实验操作,才能使课堂呈现精彩。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通过鼓励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

(二)个人进步与集体荣誉相结合,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有很多,考虑到学生普遍注重集体荣誉,因此,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我们可将个人竞赛与小组竞赛结合起来,如采用阶梯登顶的形式,在阶梯顶端插一面红旗,哪个小组表现突出就可以上前进一步。由于学生很喜欢这种比赛,都想为自己的小组摘得红旗,因而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致很高。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谁流动得快一些》这节课时,笔者给学生带来了三杯液体,分别是水、食用油和洗洁精,请学生先猜一猜,说说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最先发现哪一种液体流得更快一些(同时,帮助学生明确比赛规则)。由于关系到本小组的集体荣誉,组员们齐心协力、认真细致地完成了实验,并很快有了实验结果。紧接着,教师根据学生的比赛结果提问:“实验结果与你们原先的猜测一致吗?”当发现有的小组结果不相同时,提出:“你们是怎么做的?能上来演示一下你们的实验过程吗?”最后,确定比赛的冠军、亞军和季军。由此可见,利用比赛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团队的帮助下共同感受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满足和发展。

总之,要想在科学课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充分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中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探究活动,同时采用激励评价,才能让学生爱上科学,并享受科学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种种乐趣。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气温笔者测量
基于FY-3D和FY-4A的气温时空融合
深冬气温多变 蔬菜管理要随机应变
老师,别走……
把握四个“三” 测量变简单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和计算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与计算
测量
与气温成反比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