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017-05-08 13:29彭文学
学周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彭文学

摘 要:数学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为老师必须要注重激发学生兴趣、通过问题引导,以及开展合作探究等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主动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4-018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4.119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只能发挥引导和督促的作用,教学效果最终还是取决于学生自己。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和谐、民主、形象、有趣的数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生动的教学氛围,以促使学生融入相关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应做到新颖有趣、小而具体、难度适中、具有开放性和启发性,并将所有即将解决的问题都建立于学生的固有知识基础之上。只有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获取。同时,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教会学生简单的解题方法,而应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懂得数学知识无处不在,了解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此外,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其情感容易受到感性因素的支配,所以他们对某位教师的情感,容易决定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态度,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为此,数学教师要放低姿态,给予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用自己良好的人格魅力以及高超的教学技能赢得学生的喜欢和尊重,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没有任何思想负担。教师要知道,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独立的人格与思想,所以要构建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也是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设计有效问题,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积极参与解题活动。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消除两者之间的不协调因素,将学生带入有关情境中,激活和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思维从问题和惊讶开始”,可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概念时,教师可以首先出示两个问题:①一块花坛长18米、宽15米,其中央有一个长方形的花池,花池到周围草坪的宽度相等,且花池的面积为154平方米,那么草坪的宽度为多少?②某产粮大县要想让今年的粮食产粮比上年度翻一番,那么今年和去年的粮食产粮平均增长率是多少?鼓励学生独立或分组解决问题。其次,引导学生观察列出的方程,并对照之前所学“一元一次方程”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命名;最后,带领学生一起讨论:二次项系数为什么不能等于零?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呢?由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印象。

三、采用合作探究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合作探究学习是学生从问题出发,通过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合作学习往往以小组为基本单位,系统利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动态因素来促进学习,用团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从而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学习活动。由此可见,探究合作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辨别能力、合作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等。当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初步了解之后,要通过学生的自主交流来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例如,在教学“平方差公式”时,其中一部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了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对“平方差公式”形成了初步了解,并熟练掌握了公式的推导过程;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对公式结构的掌握情况不是特别好,因此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加以巩固,充分体现小组合作交流的重要性,通过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解决另一部分学生的疑惑。

四、积极开展实践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由此可见,在数学学习由“知道”和“懂得”过渡到“学会”和“能够”的过程中,特别需要发挥实践练习的作用,从而实现抽象知识的具体化和实际化。通过有效的练习,学生才能不断增强自己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能力,并逐渐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比如,让学生运用方程解答应用题,加深对方程的理解;在教学比和百分比时,让学生通过對比、除法和分数之间关系的研究探讨,了解有关类比分数、除法的商的两个性质,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学生要学好数学,就需要掌握数学知识中所蕴涵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在探究具体问题中发现和总结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引导学生寻找动点问题和图形运动问题中的不变元素,即用变中有定、动中有静的方法解决问题,关注运动问题中的静态信息、固定信息;利用三角形的各种特殊性质建立相关的函数关系等。通过一系列实践练习,增强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及解决的综合性能力。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围绕学生这个中心开展探索研究,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最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汪秉彝,吕传汉.创新与中小学数学教育[J].数学教育学报,2011(4):189-190.

[2] 曹才翰,章建跃,等.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56.

[3] 吴爱武.数学课堂中优化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05(6):91.

[4] 尹存喜.如何提高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8(S1):156-157.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52-255.

[责任编辑 齐真]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