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玲
作为我国首个整建制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省的省份,近年来,浙江省在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走出了一条独创的路子。当地政府组织建立了全省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平台,加强智慧监管,同时在全国率先试点实行合格证制度,并针对小宗农产品实施“一品一策”行动,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产品将有“合格证”
王华龙是浙江省嘉善县小白龙果蔬专业合作社社长。由于口感好、品质佳,合作社生产的甜瓜,远近皆知,而近年来王华龙却一直被一件事情所困扰。一些假冒小白龙的甜瓜充斥于市场,导致真正地道的小白龙甜瓜难以销售。如今,令王华荣感到欣慰的是,当地实行可追溯系统后,每一批销往市场的小白龙甜瓜都具备了独有的身份证,冒牌甜瓜减少了,正宗小白龙甜瓜即便价格高也能有个好销路。更令王华荣开心的是,今年5月1日,浙江省將在全国率先试点实行农产品合格证制度。
在此之前,今年召开的全国推进质量兴农工作部署会议上,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指出,我国已在6省部署开展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试点,构建以“产地准出、市场准入”为核心的全链条监管机制。浙江省就是6个试点省份之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生产经营主体出具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就是变被动检测为主动声明,是面向消费者的郑重承诺,有利于逐步提高生产经营主体的安全责任意识。
合格证制度实施之后,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则需要农业和食药两个部门共同协调发挥作用。如果食用农产品进入市场之前,必须提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就可以倒逼销售者采取一系列质量安全控制与管理措施,把市场准入的压力传递给生产者,便可形成以利益驱动的制约共赢机制。针对合格证制度,《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规定》指出,规模农产品生产者实行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其他农产品生产者实行农产品生产者信息卡管理。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举办者应当查验进入市场销售农产品的合格证或农产品生产者的信息卡。对没有合格证或农产品生产者信息卡的农产品,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举办者可以对其进行检测;未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不得销售。
当地相关负责人表示,实行合格证之后,规模以上主体上市的产品必须标注“合格”两个字,上市产品必须合格。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质量认证标识,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标签和检验检疫合格证明,均被视为农产品合格证。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标签是合格证的一种表现形式。有了近几年可追溯体系建设做支撑,当地实行合格证制度并不复杂,而且可以很快推行。当地政府为企业主体配备了二维码打印机设备,并对检测仪器有相应补贴,极大地方便了工作的开展。那么,有合格证的产品如何保证产品合格呢?相关人员告诉记者,主要通过企业自检、自我承诺合格、监管部门抽检、委托检测、老百姓投诉等方式保证合格。浙江省规定,规模农产品生产者有严重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的,其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五年内不得从事农产品生产管理工作,不得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人员。
推行合格证制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相关负责人表示,就像可追溯二维码刚开始推进时,企业积极性不高,一是对产品信心不足,二是短时间内经济效益不明显,且费时费力。长期开展工作后,越来越多的主体意识到可追溯二维码的作用和效果,开始积极主动要求贴标。
王华龙说:“通过贴标,小白龙甜瓜的老客户现在都回来了,如今甜瓜价格比市场价每斤高5毛到1块钱。”
智慧破解基层难题
2014年,浙江省从省级层面,全面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明确提出加快构建全省统一、互联互通的追溯信息平台,并将这一工作纳入各地“平安浙江”考核,要求将辖区内省级以上示范性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示范性家庭农场等主体作为先行军,率先开展追溯建设。目前,浙江省41个县已整建制完成追溯体系建设,2万多家规模主体纳入主体信息库管理,其中6100多家已实现主体追溯或过程追溯。
浙江省嘉善县地理位置优越,东临上海,北临江苏,这里被称为上海的“菜篮子”。特殊的地理位置优势,给当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嘉善县以“大数据”为基础,构建智慧监管平台,“农安嘉善”智慧监管模式成为浙江省的典型,当地推出了“各方共享、全程贯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智慧信息平台。
记者看到,该平台设有“主体信息、巡查管理、农资巡查、现场执法、农产品追溯、检测记录”六大模块以及“地理信息、规章制度、农资查询”等三大辅助功能。嘉善开发了“农安嘉善智慧监管APP”,以移动端为载体,为全县236名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配备移动终端,实现了动态实时监管。
如今在嘉善,每一名村级协管员、镇级监管员、县级监管员和农技人员都配备了“农安嘉善”智慧监管APP移动终端。通过APP,监管员们可以将巡查、抽检、检测等信息及时上传到追溯平台,实现设备入场、人员落地、手机落网,实现监管履职阵地化、监管过程透明化、监管数据实时化。
散户监管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难点和盲点,嘉善县通过追溯平台实现散户监管。如今,嘉善县已将855家散户纳入监管信息平台。协管员在对散户进行巡查时,对不确定的农药信息实时上报,当地相关部门将及时作答并查看农药使用是否合格。如果发现农药使用不合格,协管员会提醒农户,当地执法大队和质监科会第一时间对该农户进行查处。
“农安嘉善”的应用,实现了从PC端到移动端的转变,解决了上级部门对基层协管员工作的监管难题,也让县级监管员实时掌握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监管情况,便于及时处理各类问题。
特色农产品管控一品一策
近年来,浙江省的农产品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由于浙江省小宗农产品品种多,但国家登记的农药品种少,农药的供给无法满足生产的需求,造成了农户盲目用药和乱用药的现象。如何破解这一问题,浙江省提出了“一品一策”的方法。针对每一种农产品,制定不同的技术标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式,实行一种产品、一套标准,开展风险评估,主动发现风险隐患,将被动监管转变为主动出击。
据了解,2015年起,浙江省农业厅组织实施了特色农产品“一品一策”行动。通过行政、科研和推广力量的协同融合,根据每种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隐患风险和生产实际,由科研单位研究集成一套技术措施和生产标准,行政部门制定出台一套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政策。通过产研协同、产管融合、行业推动、上下联动的全程管控机制,科技创新与行政监管“双桨”联动,合力解决易出事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控问题,提升了监管效率。
2016年初,浙江省农业厅、财政厅联合设立了“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安全风险管控(‘一品一策 )行动”重大农业专项,重点启动了草莓、杨梅、铁皮石斛、蜂蜜等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安全风险管控“一品一策”行动,率先在风险隐患较大的特色品种中进行研究探索。
浙江省嘉善县选取特色农产品“草莓”从全产业链角度入手,与浙江省农科院质标所合作,针对采收期的主要病虫害,如螨类、红蜘蛛、灰霉病、白粉病,进行风险评估。施药后,科研人员将检测1小时、24小时、48小时、5天、7天、30天后的草莓农药残留含量,根据检测结果,得出草莓安全间隔期,每个月生成一个蔬菜月历,包括针对某种农产品一段时间的主要病虫害,推荐用药、技术指导和规范等,然后直接发给种植户。
浙江省在嘉善、建德、诸暨、金东建立草莓示范基地各1个,推广“以螨治螨”技术(释放胡瓜钝绥螨防治叶螨)、“以虫治虫”技术(应用异色瓢虫防治蚜虫)、色板诱杀技术(悬挂黄板、蓝板诱杀蚜虫、蓟马)、农药减量技术(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等技术,并进行了田间应用试验。建立杨梅“一品一策”示范基地,在临海、黄岩、青田、兰溪四个杨梅主产区开展示范,示范面积3710亩。
通过田间试验、风险评估等综合研究,浙江省在全国率先编制并发布了《草莓主要病虫用药建议》《杨梅主要病虫用药建议》团体标准,列出农药使用的正负清单以及禁用名录,对规范草莓、杨梅等农产品的用药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