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认同理论内涵及其“软实力”价值研究

2017-05-08 10:20居马姑丽·阿布来孜
大陆桥视野·下 2016年9期
关键词:软实力精神

居马姑丽·+阿布来孜

【摘 要】民族文化映射出一个民族生活的历程,是立国兴邦的根基,它是一种基于精神层面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在这种民族文化认同理念之下,国家和社会的文化软实力得以显现,在国际文化角逐的氛围中,民族文化認同突显出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地位,它成为了一个“粘合剂”,有效地将民族力量和民族精神加以凝聚,为了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尤其需要民族文化认同理论的支撑,以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民族文化认同;软实力;凝聚;精神

在当前国际社会文化多元化、思想观念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显现出其重要的价值和地位,民族文化认同是一个民族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而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它是一个民族自我归属的认知感和情感依附,映照出民族行进的道路和方向,并成为推动民族前进的强大精神和文化力量,对于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民族文化认同的内涵及“软实力”价值

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文化的范畴也不断宽泛,它包涵有民族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物质文化、精神信仰、道德人生观、价值观念等,这种民族文化认同具有不受地域、语言、经济的限制而存在,具有稳定性、内聚性和排异性,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是民族强大的凝聚力的内在动力,也是国家繁荣富强的重大支撑,这也正是中华民族海外侨胞虽远在他乡却心系祖国和民族的原因!历史证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可以彰显出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和价值取向,能够构成稳定、长远的群体社会文化环境,在这种群体社会文化环境中逐渐养成的民族文化认同,可以成为凝聚人心的一种无形的“软”力量。

“认同”首先源于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同时,它也是一个哲学认识论的意识范畴,用于对自我根源的一种追问,在自我立场的表达中,它具有鲜明的价值立场。而民族的概念则是人们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地域环境、经济生活、文化特征四大要素的稳定共同体,它映射出民族的三个层次,即:对民族统一共同体的文化认同;对自我族群的认同;对自己的生活居住圈的文化认同。本文重点探讨的是中华民族统一体的文化认同,它沉淀了五千年的古老儒家文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成为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为载体的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即是对中华民族的自我肯定、自我凝聚和同一。

民族文化认同的软实力价值与硬实力基础相依托,同时它突出显现于国家自身的文化魅力,它是一种基于文化的创新生命力和传播影响力,是文化要素所散发出来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它借助于国家文化媒介对民众的价值观和生活观加以同化和引领,可以说是一种内化于民心、外化于民行的有力支撑。它的“软实力”价值重点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民族文化认同是主权国家积极占领的综合国力的制高点,成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保护伞”。在国际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下,要意识到民族文化认同的缺失是国家安全威胁的起始,如果没有统一、优秀的民族文化认同,则无法使国家的安全得到保障,在民族文化认同弱化的状态下,引发国家政治危机。因而,可以这样说,民族文化的消失就等同于民族的消亡、国家的没落。

2.民族文化认同是凝聚民心的向心力和“粘合剂”。民族文化认同是在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相互交流和互动而生成的,它在生活发展和经济活动中代表了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汇聚了不同民族文化的共性,在各民族文化交织的过程中,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成为一种强大的、不可阻挡的精神纽带,使各民族处于稳定而深层次的交流之中,从而产生强大的归属感和情感上的依附感,得以延续和发展。

二、全球视域下的我国民族文化认同危机剖析

伴随着全球经济活动和交流的不断扩大和延伸,我国的民族文化认同遭遇挑战和危机,在激烈的国际角逐之中,各种政治冲突将存在于不同民族文化的族群之中,这无疑为我国的民族文化认同敲响了警钟,我们要意识到民族文化认同的各种问题,要突破民族文化认同中的“瓶颈”,使之成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

1.全球文化及价值的多元化对马克思主义认同的挑战

我国正在步入关键的转型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如何坚守马克思主义思想不动摇,是一个需要思考的课题,马克思主义作为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前进的思想武器,是我国主流的意识形态,然而,在现代全球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交织和涌入的情境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意识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这使马克思主义面临认同淡化的危机。发达国家利用其先进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向我国的思想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渗透,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强烈的冲击,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大肆宣扬“意识形态地位等值论”,严重挑战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普世价值对于我国民族文化认同的挑战

西方发达国家的商品和文化融入我国,出现了文化殖民的倾向,它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当成了负面的内容,而通过宣扬“普世价值”来掩盖其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本质,弱化我国的文化创新能力,用于消解我们民族中积极的价值内容,对此,我们要明确,我国的民主是基于公有制基础上的,与资本主义的民主有本质的区别。

3.市场价值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挑战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倡导“中庸”之道,主张稳定与和谐,而在市场经济的主导价值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经济的竞争,在竞争之中也显现出市场经济法则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因素,出现诚信缺失、见利忘义、虚假盛行的现象,这违背了中华民族的“信”与“仁”的主旨,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一大挑战,为此,我们需要寻找传统文化美德与市场竞争价值相契合的发力点,在传统优秀文化与市场经济价值相整合的前提下,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发展。

三、民族文化认同理念下的我国“软实力”提升路径

民族文化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它可以有力地延续和增强民族的强大生命力,为此,我们需要重视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中的危机,采取有效的举措,增强对我国民族文化的认同,并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1.调适良好而自信的民族文化心态,增强民族文化的强烈认同度

现代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各民族的文化也在政治交锋的过程中,不断碰撞、交流和历练,这就使各民族的文化心态变得复杂而多元化,我们要在文化国际交流的时代之下,保持和调节好自我发展的健康心态,要用自尊、自觉、自信的文化态度,去看待现代形势下的变化和发展,要以不卑不亢的气度、理性包容的心态,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在国际文化交流的不可阻挡的潮流中,保持高度的民族文化自信和自觉意识,对于渗透和融入的西方文化,既不能一味排斥,也不要有任何的自卑心理,而要理性地、公正地看待他国文化,汲取其中的营养,去除其他民族文化的糟粕,走出一条理性、客观、利己利人的文化交流和发展之路。

2.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主流民族文化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的思潮,对于社会思想呈现出较大波动的形势和特点,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我国文化的自觉共识,针对思想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创新和实践,赋予其鲜明的时代价值意义和現实引领意义,在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调整思路,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力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答现实社会中的问题,从而使其成为现实生活的引领者,成为民族文化的主流价值观。

3.挖掘和盘活民族文化资源,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力量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上下几千年的积淀,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道德规范和理想追求,具有巨大的精神支撑作用和价值,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思想文化观念,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仅要对民族文化加以延续,还要加以大力的弘扬,要培育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文化本位和民族文化精神,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探索其内蕴的价值追求,盘活民族文化的各种资源,从而使之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意志力和生命力,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

4.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实现民族文化与市场经济的整合

在实现民族文化与市场经济相整合的过程中,要将大众的利益置于首位,培育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人文关怀,注重人文关怀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用人文关怀的内在张力,提供个人发展的广阔平台,尤其要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引导下的和谐社会构建中,体现出深度的人文关怀,要兼顾人民群众的各方利益,构建充满张力、协调有序的社会和谐文化,从而实现民族文化与市场经济的有效整合,形成社会范围内的民主、平等的经济文化氛围。

5.注重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创新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当然必然要与民族文化的交流相链接,只有在民族文化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才能增加其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和穿透力,才能显现出民族文化中的亮点和优势,为此,需要对中华民族文化中的资源加以整合和创新,要在交流中显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输出具有本土民族特色和风格的文化产品,要运用新的传播手段,使富于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元素走向世界,增进世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当世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度越高的同时,也提升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精神的标志,在我国经济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进程中,要注重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自觉性和自信心培育,要针对民族文化认同的现实危机,挖掘我国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在精髓和价值追求内涵,从而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 田夏彪. 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思维向度[J]. 理论导刊. 2015(06)

[2] 郑永廷. 深化民族文化认同 增强民族凝聚力——评《民族文化认同论》[J]. 思想理论教育. 2014(10)

[3] 田夏彪. 当前民族文化认同中个性与共性的辩证统一关系[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4] 陈小娇. 民族文化认同研究综述[J]. 思想战线. 2013(S2)

[5] 王沛,胡发稳. 民族文化认同:内涵与结构[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6] 詹小美,王仕民. 论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与条件[J]. 哲学研究. 2011(12)

猜你喜欢
软实力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精神灿烂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以钉钉子的精神打好环保持久战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