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欣++胡增芳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经历了5个时期的改革,才逐渐形成了目前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发展状况、国际收支状况、货币国际化程度、政治因素、财政政策等。从长期看,人民币汇率基础比较稳定,国际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将保持长期稳定并有一定的升值空间;从短期看,尽管受国际因素干扰,有升值或贬值的压力,但人民币汇率整体保持稳定,可能略有小幅波动。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变动;历史;因素;趋势
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7)01-0029-04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人民币国际化步伐进一步加快,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连续10年较大幅度升值后又持续3年贬值。2016年10月1日起,人民币正式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后的第五种世界储备货币。这一系列事件,将人们的视线再次聚焦到人民币汇率问题,也产生了“人民币汇率被高估”和“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笔者以为:首先必须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人民币汇率的变动,然后应进一步分析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最后结合当前国内、国际现状和未来各影响因素的变化,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才能作出合理的判断。
一、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历史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大致经历了5个时期。
(一)1981-1984年,由单一汇率制到双重汇率制改革
1980年之前,我国长期实行单一汇率制。1981年起为加强经济核算并适应外贸体制改革的需要,国务院决定实行两种汇价制度:继续保留官方牌价作为非贸易外汇结算价,另外制定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即所谓的“双重汇率制”或“汇率双轨制”。1981年1月到1984年12月四年间,我国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为1美元兑换2.80元人民币;官方公布
的外汇牌价为1美元兑换1.50元人民币。80年代初期,随着美元的大幅升值,我国也相应调低了人民币官方外匯牌价。到1984年底,人民币官方外汇牌价己调至1美元兑换2.7963元人民币,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基本持平。
(二)1985-1990年,实行新双轨制汇率制度
由于人民币外汇牌价己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持平,1985年我国取消了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重新恢复单一汇率制,外汇牌价为1美元兑换2.50元人民币。1986年以后,随着全国性外汇调剂业务的全面展开,我国又逐渐形成了统一的官方外汇牌价与多种不同的市场调剂汇价并存的新双轨制。外汇调剂市场的汇率形成机制,也逐渐从试办时的人为定价过渡到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过程。1986年1月1日起,人民币放弃钉住一篮子货币的做法,改为管理浮动。其间经过三次大幅下调,外汇牌价下调至为1美元兑换5.2221元人民币。
(三)1991-1993年,实行多重汇率制
1991年4月起,我国开始对人民币官方外汇牌价实施有管理的浮动运行机制。我国对公布的人民币官方外汇牌价进行适时适度、机动灵活、有升有降的浮动调整,改变了以往阶段性大幅度调整汇率的做法。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实行了官方外汇牌价与市场汇率(即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多重汇率制度。其间,人民币官方外汇牌价进行了数十次小幅调低。到1993年底,人民币官方外汇牌价为l美元兑换5.8元人民币,
而调剂市场汇率为1美元兑换8.7元人民币左右。
(四)1994-2004年,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
从1994年l月1日起,我国真正实行了人民币汇率并轨,并钉住美元,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两种汇率合并,实行单一汇率,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定为l美元兑换8.70元人民币。人民币汇率并轨后,我国人民币汇率逐步由官定汇率向市场汇率转变。
(五)2005年至今,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经短期小幅下挫后,进入了一个长期升值通道。至2009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达到1美元兑换6.8282元人民币。2010年央行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的要求,使得我国的汇率制度更加合理地与世界接轨。到2014年3月,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扩大到2%。2015年12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货币篮子,形成“收盘汇率+-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透明的、规则化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
自2005年汇改至今,人民币汇率波动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2005年7月至2008年6月是较快升值阶段;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是基本稳定阶段; 2010年6月至2014年1月是弹性增加阶段;2014年2月至今是贬值压力增大阶段。从2010年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至今七年来,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市场化、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人民币对主要货币汇率升值、贬值的时期和幅度发生了较大差异,参见表1。其中,2010-2013年期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0.64%,2014-2016年期间,人民币对美元贬值13.78%;而这七年中人民币对欧元升值25.42%,人民币对日元升值23%,人民币对英镑升值20.85%。
二、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分析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特别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加速,加之我国汇率制度日益市场化、国际化,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起伏已成为新常态。人民币汇率变动不是某一因素所决定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只有全面综合分析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才能进一步判断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及汇率变化趋势。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发展状况、国际收支状况、货币国际化程度、政治因素等。
(一)经济发展状况
从根本上说,一国经济实力的强弱是决定其货币汇率高低的基础。按照购买力平价说,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该国货币购买力的基础,而该国货币的购买力又是其汇率决定的基础。因此,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是决定人民币汇率高低的基础。
(二)国际收支状况
国际收支状况是引起一国货币汇率变动的最直接原因。国际收支直接影响着一国外汇的供求变化,从而引起汇率的变动。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较大顺差时,外汇收入大于支出,外汇供大于求,从而引起外币贬值,本币升值;反之,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较大逆差时,外汇收入小于支出,外汇供不应求,从而引起外币升值,本币贬值。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是引起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最直接原因。
(三)货币国际化程度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与其汇率的变动成正向联动关系。一国经济的国际化程度往往决定着其货币国际化程度,经济开放程度越高,其货币的国际化程度也越高;货币的国际化程度越高,国际供求变化对该国货币汇率变动的影响也越大。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的日益扩大,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也越来越高,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国际影响也越强。
(四)政治因素
政治是经济的稳定器,经济是货币的稳定器。当一国政治稳定,其经济发展也必然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其货币币值也相对稳定,汇率的变动幅度较小;反之,政局不稳必然导致其经济发展的不稳定,从而引起币值不稳定,汇率大幅度波动。我国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是人民币汇率稳定的保障。
(五)财政政策
一国财政政策的变化不仅影响国内经济发展,对其汇率的变动也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当一国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时,公共支出增加,企业税负降低,并往往伴随着大量的财政赤字,一方面由于投资和需求的增长引起国际收支变化,另一方面加剧通货膨胀,从而导致本币币值下降、汇率下跌;反之,当一国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时,公共支出减少,企业税负增加,投资和需求的减少引起国际收支变化,从而引起本币升值。
(六)利率政策
利率的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的货币供求,也会引起国际资本流动,从而影响匯率的变动。利率提高,信用紧缩,本币升值,国际资本流入增加、流出减少,导致本币汇率上升;利率降低,信用扩张,本币贬值,国际资本流入减少、流出增加,导致本币汇率下降。
(七)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直接导致本国货币购买力的下降,同时引起国际收支状况恶化,收入减少、支出增加,国际资本流入减少、流出增加,从而导致本币汇率下降。特别在发生较大通货膨胀,通胀率大大超过国际通货膨胀水平时,本国货币往往会大幅度下跌。
(八)汇率制度
一国的汇率制度对其汇率的变动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于实行相对固定汇率制度的国家,其官方汇率表面看可能长期稳定不变,但这样的国家一般开放程度较低,国际交往较少,经济发展水平低,如我国改革开放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国汇率制度也必然逐步走向市场化、国际化,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弹性和幅度也逐渐扩大。
(九)外汇储备
一国外汇储备水平的高低对该国货币汇率的稳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外汇储备水平越高,该国对汇率变化的调控能力越强,抗风险能力越大,本币汇率越稳定,升值可能性越大;反之,外汇储备水平越低,该国对汇率变化的调控能力越弱,抗风险能力越小,本币贬值可能性越大。
(十)其他主要经济体的政策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水平的提高,一国的政治经济政策不仅影响着本国的发展,也往往会对其他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从而引起他国货币汇率的变化。例如,当一国提高利率时,必然引起国际资本流动和相关国家国际收支变化,他国也必然通过利率、汇率政策的变化来消除不利影响,从而导致汇率的变动。
(十一)投机与心理因素
投机与心理因素也是影响汇率变动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套利、套汇行为导致国际游资的大量流动,会加剧汇率的波动。当人们预期某种货币币值将下跌时就会抛售这种货币,导致该种货币汇率下跌;当人们预期某种货币币值将上升时就会大量买入该货币,导致该种货币汇率上升。当人们预期某国将加息时,会导致大量游资流入,引起该国货币升值;当人们预期某国将降息时,会导致大量游资流出,引起该国货币贬值。
三、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趋势分析
鉴于人民币汇率变动受诸多因素的复合影响,必须充分认清国内、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变化,在综合分析诸因素影响的基础上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趋势作出合理的判断分析。
(一)良好的经济运行情况是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的基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社会财富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增强了中国人民也增强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人民币的信心。尽管近几年中国经济在面临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压力下增幅有所放缓,但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仍然是最快的,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同时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力推国际经济一体化,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让许多国际组织、外国政府以及大量外国投资者看到了中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更加坚定了对中国和人民币信心。
(二)稳定的政治局面是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的稳压器
我国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不仅保障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保障了本国人民安全稳定的生产、生活,对推动国际和平与发展也作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我国倡导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赢得了世界的共鸣,我国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得到沿线各国的积极响应,我国提出的“世界命运共同体”和“国际经济一体化”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这对人民币的长期稳定,无疑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
(三)国际收支持续适度顺差是人民币匯率保持坚挺的动力之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国际收支长期处于顺差状态。我国不仅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和第一大出口国,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也将成为第一大进口国、第一大投资来源国、第一大投资目的地国。尽管近几年我国的国际收支在贸易项下顺差缩小,在资本项目下资本流出的压力加大,但从较长时期来看,国际收支持续适度顺差是人民币汇率保持坚挺的动力之源。
(四)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和低通胀率是人民币汇率稳定的保护器
近几年来,我国基本采取了较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财政收支基本平衡,财政赤字长期低于国际平均水品,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保持适度。稳定的货币供应量和财政赤字的减少有利于国内通货膨胀的改善。我国已连续3年通货膨胀率低于3%,也大大低于国际通胀率平均水平。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和低通胀率成为人民币汇率稳定的保护器。
(五)充足的外汇储备是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控制器
由于国际收支的长期大量顺差,我国形成了巨额外汇储备。尽管近几年由于全球经济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贸易顺差收窄,对外贸易增速放缓,外汇储备有所下降,但中国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仍高居世界第一。充足的外汇储备不仅是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控制器,更是对人民币保持信心的定心丸。正是源于对人民币的信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才将人民币纳入“篮子货币”;不少国家,甚至包括一些发达国家也将人民币纳入储备货币。
(六)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是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干扰器
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比较复杂,对我国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也必然产生各种干扰。例如,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本国优先”的利己主义盛行,必将对国际自由贸易产生负面影响,我国的对外贸易环境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又如,当前的美国加息造成大量资本流入美国,导致美元对其他货币升值;再如国际游资的套利、套汇行为,非贸易项目支出和资本项目输出的大量增加,等等。这些都会进一步加剧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另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可能出于减少贸易逆差、增加本国就业、甚至延缓中国发展等原因,有意制造矛盾,向中国政府施压,迫使人民币大幅度升值。我国政府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排除各种干扰,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从长期看,人民币汇率基础比较稳定,国际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将保持长期稳定并有一定的升值空间;从短期看,尽管受国际因素干扰,有升值或贬值的压力,但人民币汇率整体保持稳定,可能略有小幅波动。
参考文献:
[1]李萌,赵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的现状与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6(1):56-57+63.
[2]赵雪情.人民币汇率进入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新常态[J].国际金融,2016(2):33-36.
[3]刘寅,孟昕.后金融危机时代人民币汇率波动及其影响分析[J].中国物价,2016(10):12-14.
[4]孙国申.浅谈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途径[J].清华金融评论,2014(3):73-76.
[5]路妍,吴琼.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调整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分析[J].宏观经济管理,2016(2):137-149.
(责任编辑 刘 宝)
Analysis on RMB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 and Trend
YANG Xin, HU Zeng-fang
(Department of Finance, Anhui Business College, Wuhu 241002, China)
Abstract: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 our RMB exchange rate system has gone through five stages of reform and then the current 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 is applied with market demands as the orientation and is adjusted as well as regulated according to a basket of currencies.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RMB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 include economic development situation,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 currency internationalization degree, politics, and financial policies and so on. In the long run, the basis of RMB exchange rate is relatively stable and the international status of RMB will be improved and remain stable with certain appreciation space; in the short run, RMB exchange rate will remain stable despite of the pressure of RMB appreciation or depreciation from the interference due to international factors, possibly with small-scope fluctuation.
Key Words: RMB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 history; factors; tr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