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振
经济新常态大趋势中,作为生态友好型的茶叶产业,以其明显的、符合时代潮流的健康消费优势,具备深厚的可持续发展潜力,恰逢大好发展机遇。
“茶产业是贵州的优势产业,大力发展茶产业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指示精神高度契合。”去年9月23日,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在都匀调研茶产业发展时强调,“将茶产业发展进行到底,使茶文化成为贵州新优势”。
时隔一年,“牵手茶人·拥抱世界”,首届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暨贵州省茶产业发展大会于9月22—25日召开。“以茶兴业、以茶惠民、以茶养文”,本次茶人会将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把茶文化做细、做深、做实的要求,探讨如何更好、更深入地“把茶产业进行到底”。
作为首届“茶人会”举办地,黔南茶产业迎来新的重大契机。
茶能养心,也能育业。以茶为主题的生产生活理念与方式、以茶为纽带的情感培育与交流,以及人们赋予茶、饮茶的诸多心灵与礼仪内涵,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多个时期的对外交流中,茶叶是主要输出商品,也是识别度极高的文化符号,至今也不例外。毋庸置疑,在中国茶叶史上,黔南及整个贵州有不可忽视的文化地位。
在经济新常态下消费升级大趋势中,作为生态友好型的茶叶产业,以其明显的、符合时代潮流的健康消费优势,具备深厚的可持续发展潜力,恰逢大好发展机遇。贵州是产茶大省,“茶旅一体化”成为产业融合发展的一大关键词。在品牌培养上,“南有都匀毛尖,北有湄潭翠芽”,已经形成贵州茶产业发展的鲜明格局。
都匀毛尖是贵州茶无以替代的标杆,享誉国内外。而今,以都匀毛尖为产业核心和品牌引领,黔南州培育出了颇具影响力的产销体系,为当地茶农扎稳了脱贫致富的产业根基,提升了快速发展的经济实力的绿色含量。大数据、大生态、大旅游与茶叶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为黔南大扶贫战略行动涵养着长久而强劲的产业驱动力。
以都匀毛尖为代表的黔南茶叶,积淀着茶马古道千百年来的文化份量,承载着黔南百姓向往幸福生活的长远追求。而今,茶产业基本具备了“成为重要支柱产业”的政策支撑、种植规模和文化氛围,以此为根基,黔南正探索着贵州茶走出深山、走向国际化的新路径,描绘着茶叶兴百业兴的繁荣新图景。
黔南为做强做优茶叶产业、弘扬茶文化,出手不凡,比如打造出了以茶為主题的文化旅游项目“中国茶文化博览园”、总建设面积近5万平方米的专业茶叶市场都匀毛尖茶城等,为茶文化展示与传播、茶叶市场培育与交易创造了良好环境。
黔南有深厚、长远的茶文化历史。作为古代重要贸易品,茶的种植、制作、交易都在黔南这块热土上留下恒久记忆。茶马古道的故事依然在流传。而“贡茶”历史意味着黔南茶叶具备上佳品质,特别是一个世纪前从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拿回金奖,则向世界证明了黔山黔水出好茶名不虚传。
文化也是生产力,文化也可以留住生产力。产业繁荣的大地,不应成为文化贫瘠的荒漠。黔南重视“茶文化生产力”,通过挖掘历史文化、培育人人“感知茶、认识茶、喜欢茶”的大众茶文化、搭建“茶人会”交流平台,用现代理念、现代技术,把茶文化留下来,把生产力激发出来,做深、做透、做足茶文章,积聚发展能量、推动经济转型,助力脱贫攻坚、提升民生水平。
追求绿色发展成为当代中国响亮的主旋律,生态优势明显的贵州,产业升级的关键导向,便是“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茶叶天然地成为贵州践行绿色发展、培育生态产业的重要资源基础。
黔南的决心,是“把产量做成产值,把产值做成效益”,推动茶产业“跨越式发展”,把茶文化培育成新优势,让“黔茶出山、飘香世界”。这些目标,在黔南及贵州大地上,正在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丰满现实。(责任编辑/蒙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