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相伴 从容前行

2017-05-08 18:18姜蕾
中国教师 2017年8期
关键词:童书杨绛课件

姜蕾

记得当年刚刚踏上讲台,曾经借外出学习听课的机会,向众多教育专家请教同一个问题—教师应该读什么样的书?得到的答案各不相同。有了20年的工作经历之后,在人生之路上我慢慢悟出了自己的幸福之道。

我认为,一位能享受职业幸福感的教师,一定是一个葆有童心的人,一个富有教育智慧的人,一个家庭幸福的人。

童书阅读,永葆童心的纯真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每一届学生我都從一年级陪伴他们到六年级,有人会为小学教学工作的繁杂、琐碎而烦恼,我却乐在其中。假期里,我还喜欢到幼儿园做义工,当“故事妈妈”,给小、中、大班的孩子们讲绘本故事。

我觉得和孩子们在一起,有一种单纯的快乐。我和大大小小的孩子在一起,有话题可聊,我说的话孩子们爱听、能听得懂,孩子们之间聊的话题我也都能参与其中。许多人向我讨教和孩子心灵相通的秘诀,我的秘诀就是坚持阅读童书,葆有一颗童心。

女儿读的书,班里孩子读的书,学校童书馆里的书,我都陪着孩子们一起读。所有的童书内容都是指向真善美的,那些美妙的故事,不仅让我和孩子们有了共同的语言密码,更如一汪清泉涤荡着我的心灵。

阅读童书,使我能以童眼看世界,保持对世界的好奇;阅读童书,使我能以童心思考问题,体察到孩子的善良与无奈,并对世界保持孩童般的信任。无论我心中所思如何深刻,当我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我口中所吐出的话语,就像孩子的语言一般浅显易懂;无论我遇到什么挫折与困难,我的心情会像孩子一样很快忘记烦恼,始终保持快乐。

心理书籍阅读,从容面对教育问题

许多一线教师面对学生的各种问题束手无策,从而产生挫败感、无力感,继而感到烦恼。

几乎所有人面临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都可以追溯到他的生活经历。有了儿童心理学知识的帮助,我们就能够透过现象看到问题背后的本质。读心理学书籍,能够让我们明了孩子各阶段的发展规律与行动特征,明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从解决心理需求入手,纠正行为的不当;从不断疲于制止不当行为的“救火队员”成为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神医”。

我曾接手一个一年级的班级,班里有个小男孩特别喜欢摸女教师的胸部。他的行为让女教师(特别是未婚的女教师)感到很厌烦。作为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我是被他摸过次数最多的人。我没有简单粗暴地斥责他,我仔细观察,发现他向胸部伸出小手时的神态是虔诚的、痴迷的,没有任何捉弄、玩笑的意思。我想到曾经读到的一本心理学书,上面介绍过类似的情况,如果孩子在某一个心理发展关键期,某一种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在他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就会出现弥补过度的行为。这个孩子对乳房的迷恋,是不是因为他在婴幼儿时期,触摸乳房的需求没有得到足够的满足呢?

我到孩子的家中家访,询问他幼儿时期的经历。妈妈说,因为奶水不足,几个月就给孩子断了奶;断奶的同时,考虑他是个男孩,就再也不让孩子触摸自己的乳房。我告诉妈妈,对于幼儿来说,妈妈乳房不仅能给孩子带来温暖,更能带来安全感,孩子现在对乳房的迷恋,也许正是因为幼儿时缺失了抚慰。妈妈听到这里,眼泪流了下来。她告诉我,孩子在幼儿园就出现了这种行为,周围的人都开玩笑般叫他“小流氓”,妈妈觉得十分难堪,每次都想通过打骂的方式帮孩子纠正这种行动,但一点效果也没有。我建议妈妈每天给孩子讲睡前故事的时候,给孩子充分的抚触,让孩子亲近妈妈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妈妈接受了我的建议,一段时间以后,小男孩的这种行为自然消失了。

如果没有心理学知识的储备,如果不是从儿童心理需求的角度分析这个孩子的行为,我们可能会一直被这个问题困扰,做再多的思想工作作用可能都不大,因为这是心理问题导致的行为问题。如果不以正确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孩子会一直被扣着那个不雅的帽子,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更可怕的是这件事可能会困扰孩子一辈子,影响他以后的人生之路。

阅读心理学书籍,能让我们更从容地解决孩子们出现的问题,能让我们赢得父母的尊重与支持,更重要的是我们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给予引领与守护。

经典书籍阅读,

找到家庭事业的事平衡点

我是一名班主任、语文老师、年级教研组长、学校教科室主任,我还是一名新教育种子教师、新教育萤火虫诸城分站的站长、萤火虫讲师团成员,除了做好班级和学校的工作外,还全国各地四处奔波讲课、做讲座……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大忙人”吧。

很多不熟悉我的人都担心我的家庭是否幸福。其实女人幸福不幸福从脸上就能看出来,如果家庭不幸福,我的脸上怎么会每天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呢?我们一家三口在黄全愈教授做的“家庭成员融合度”测试实验中,融合度达到98%,这在世界各地参加实验的众多家庭中都是少见的。

我们家庭和睦的秘诀当然还是阅读。我喜欢读经典文学作品和名人传记。早就读过钱锺书先生的《围城》,后来又读了杨绛先生的《洗澡》。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这个全家团圆的假期,我满怀感动捧起了杨绛先生的家庭自传《我们仨》。在《我们仨》这本书里,杨绛先生记录了她和钱锺书以及女儿钱瑗一家三口一生的幸福生活。

杨绛先生写道:“圆圆(钱瑗)看到我们看书,就来抢我们的书。我们为她买一只高凳,买一本大书,她手里拿一支铅笔,学我们的样,一面看书一面在书上乱画。我们看书,她安安静静自己一人画书玩。”读到这段文字,让我想起了有些父母的抱怨,经常有父母对我说,孩子不喜欢读书。我会反问父母:“当您要求孩子读书的时候,您自己在做什么呢?”很多父母会不好意思地承认,要求孩子读书时,自己在看电视、看手机或是玩电脑。其实,从杨绛先生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多么重要,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哪怕是不识字的小孩子,也会模仿父母的行为。

读别人的故事,反思自己的生活。在阅读中,我领悟到家人是陪伴我们走过人生历程的同行者,我们应该以一颗包容、感恩的心与家人相处。在我们家中,我每天读书,女儿每天也读书;我写日记,女儿也写她的成长日记;我做整本书的共读课件,她也做共读课件,因为她喜爱画画,审美能力比我强,所以她做的课件比我做的还要漂亮,我经常向她请教,并借她的课件用;我参与新教育课程用书的编写,她也写书,写绘本故事和幻想小说,虽然她还只是一名小学生。我先生则擅长陪她玩耍,带她参加各种形式的体验活动,到各地去旅行。我们一家三口情趣相投,我们三人一起玩诗词“飞花令”、一起看同一部电影,共读同一本书……我们在一起,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题,连我到外地出差,都要每晚通过视频交流各自一天的见闻。

我们一家人亲密无间、情趣相投。我是新教育家校亲子共读项目的义工,经常组织父母与孩子们进行亲子阅读活动,先生和女儿就主动申请做编外义工,一起为父母和孩子们做好书推荐和读书分享。我认为家庭和事业不应该是两个割裂的孤岛,而应该是紧密相联、相互促进的。共同的阅读习惯,让我们浸润在经典的滋养中,变得心胸开阔、大度包容、处事从容。这样的素养,让我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事业上,都会与家人、与同事相处得其乐融融。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成长是一辈子的事,幸福也是一辈子的事。通过读书,我获得了成长,因为成长,在人生路上可以从容前行;因为从容,所以幸福!

亲爱的老师们,捧起书,让淡淡的书香在我们明亮的教室、温馨的小家里暖暖地弥漫吧。

(作者单位:山东省诸城市府前街小学)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猜你喜欢
童书杨绛课件
选择
“我最喜爱的童书”五周岁了!
最短的情书
最短的情书
杨绛守诺
童书与童年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李明淑:助力中国原创童书走向世界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童书“贵族化”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