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薇薇
在初中新课改进程中,历史学科不仅在教学内容上有了质的飞跃,教学模式上也有了突破性的创新。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新课堂建设形势下,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如何创设更加生动灵活的历史课堂,成功激发学生对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历史教学课堂,成为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的本质要求。
我国是拥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历史大国,从夏商周时期开始,到现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每一代的发展都伴随着重大的历史变动,名人轶事数不胜数,其中不少的历史事件都以故事的形式传诵至今,每一个历史故事都有其特定的、真实的历史背景,故事可以存在夸大事实的成分,或以神话等形式来体现,但其所属的历史时期以及历史背景却是真实无误的。因此,教师如果能将经典的历史故事融入课堂,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记忆历史故事的情节联想知识点,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例如,笔者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夏、商、周的兴亡》这一课前,已经对以往的教学案例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发现教师大多采用传统的纯知识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已经距离我们现代生活非常遥远,学生无法真切感受到夏、商、周时期历史的发展状况,从而觉得这段历史单调无味,无法产生认知上的共鸣。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找来了“武王伐纣”这个经典的历史故事。
笔者首先围绕学生感兴趣的有关历史题材的动画片或电视剧进行提问:“同学们,大家看过一部叫做《封神榜》的电视剧吗?”一部分学生点头,一部分学生摇头表示没看过。这时笔者再进一步进行提问:“那么大家应该都知道《哪吒闹海》的故事吧?”这时几乎所有学生都点了点头,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时笔者介绍:“实际上,《哪吒闹海》中的纣王就是‘武王伐纣’这一历史故事的主角,通过这一部动画片,大家都了解了纣王是一个怎样的君主,那么有哪位看过《封神榜》的同学可以来讲述一下这部电视剧主要的历史背景呢?”这时有学生举手说:“殷商的灭亡和周国的兴盛。”笔者肯定了这一答案,再继续提问:“哪位同学能够为大家讲述‘武王伐纣’的典故呢?”学生立刻充满兴趣地讨论起来,纷纷讲起了自己所看过的电视剧中的相关情节。由此,这一典故就成功地调动了学生探究历史背景的兴趣和热情,收获了极佳的课堂效果。
初中阶段的历史知识多半是需要记忆的,但学生往往对死记硬背这种学习方法产生抵触情绪。而教师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述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其生动的情节,从而记住情节中反映出的相关历史知识点,促使学生在自然而然的情况下记住知识点,化枯燥乏味的被动记忆为灵活生动的主动记忆。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教师应当注重这类历史小故事的收集,并由这些历史故事联想到课堂重点知识,从而方便将这些故事运用到课堂上来。
例如,笔者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华夏之祖》这一课时,曾以“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补天”的经典故事进行课堂引入。笔者这样引导:“在西方有这样一个传说,我们人类都是由上帝捏出来的一个个的小泥人儿,那么在东方也同样存在着相似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女娲补天’和‘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吗?”多数学生都表示听过“女娲补天”的故事,但只有极少数的学生了解“盘古开天辟地”这一故事。接着笔者就为学生生动地讲述了“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学生在听完这个故事后,对我们的祖先到底是谁充满了兴趣,此时,笔者顺势引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即《华夏之祖》。由于对祖先的故事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和矛盾,因此对课堂内容充满了期待,课堂氛围被调动起来。在历史教学中,善用历史故事,将历史故事与课堂知识紧密结合,为学生创设“能动”的课堂,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也使讲课效率大大提升。
历史学科的教学,多多少少还是会出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也提不起探究的兴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无法体现,课堂效率也会因此大大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当转变课堂模式,尝试运用历史故事来带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同时通过与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促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积极主动地学习。
例如,笔者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春秋战国的纷争》这一课时,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积极性明显不高,于是笔者运用了备选的几个历史励志小故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以“毛遂自荐”这一历史故事导入新课:“大家听说过‘毛遂自荐’的故事吗?”学生摇摇头,但一听是小故事,就立即提起了兴趣。这时笔者介绍“毛遂自荐”的典故:“‘毛遂自荐’的故事记载于中国典籍《史记·平原君列传》这一部分,主要的故事发生在秦国和赵国之间,秦国军队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平原君决定向楚国求救,平原君门下的一个食客名为毛遂,愿意与平原君一同前往楚国请求支援。等到了楚国,毛遂主动站出来说明了秦赵两国矛盾的利害关系,楚王见毛遂有勇有谋,最终决定支援赵国。听完这一故事,同学们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呢?”有学生答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应当争取机会做一些我们感兴趣且力所能及的事情,面对机会应当果敢,积极主动,要拥有超凡的能力以及十足的信心主动承担工作。”这时笔者表明讲述这一典故的缘由:“这位同学说的非常有道理,那么大家再看看自己的学习状态,如果上课无法做到积极和专注,无法做到扎实学知识,又何谈像毛遂一样自荐承担一份工作呢?”学生若有所思,开始打起精神听课,课堂效率显著提高。
总之,结合历史故事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使课堂效率得到大大提高。只有做到尊重历史发展规律和史实,严格按照设定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进行教学,做到科学、高效地平衡历史故事以及课堂历史知识点讲授的时间比重,适当引入历史故事,才能让历史故事真正发挥其辅助作用,使得历史课堂更加生动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