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密减氮处理对水稻纹枯病发生的影响

2017-05-06 01:09:12潘荣光孙红梅
辽宁农业科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结实率氮量纹枯病

潘荣光,孙红梅

(1.辽宁省农村经济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161; 2.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务欢池水利站,辽宁阜新 123100)

增密减氮处理对水稻纹枯病发生的影响

潘荣光1,孙红梅2

(1.辽宁省农村经济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161; 2.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务欢池水利站,辽宁阜新 123100)

在不影响产量的基础上设定了4个密度水平和4个氮素水平,研究增密减氮对水稻纹枯病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水平为在常规用量(标氮80 kg/667m2)基础上-20%氮量,密度为23.3 cm×20.0 cm情况下即能增加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又能降低纹枯病的发病情况。

增密;减氮;纹枯病

纹枯病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在世界各产稻区均有发生,并且日趋严重,在中国南方稻区的很多地方已经成为水稻的第一大病害。该病主要危害水稻叶鞘导致叶片失水枯死。水稻纹枯病不但影响水稻的产量,而且还严重影响水稻的稻米品质[1]。一般发病可造成产量损失10%~30%,严重时可达50%以上[1]。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属于典型的数量性状,在水稻种质资源中至今未发现免疫材料,高抗材料也寥寥无几[3~5]。所以目前对纹枯病的防治仍然以化学药剂为主,主要药剂有井岗霉素、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噻呋酰胺、嘧菌酯等。

近年来,随着水稻面积逐年上升,化肥(尤其是氮肥)施用量也逐年增加,但水稻氮素利用率却明显下降,氮肥利用效率的低下和氮素的大量投入,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6~7]。更重要的是在化肥用量持续增加的同时,农作物产量却没有相应地持续提高,同时引起一系列病害的加重。试验研究增密减氮对水稻纹枯病的影响,为在稻米产量不降低条件下有效防控纹枯病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辽星101。

1.2 试验方法

2015年在辽宁省水稻研究所试验地采用裂区设计分析增密减氮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影响,以肥力为主区,密度为副区,3次重复,小区面积不小于100 m2。设4个密度水平,分别为:D1:23.3 cm×16.6 cm;D2:23.3 cm×20.0 cm;D3,30.0 cm×13.3 cm;D4:30.0 cm×16.6 cm(CK,当地常规种植密度),每穴2~3苗。4个氮肥水平,F1:在常规用量基础上-10%氮量(以下简称-10%N);F2:在常规用量基础上-20%氮量(以下简称-20%N);F3:在常规用量基础上-30%氮量(以下简称-30%N);F4:常规施氮量(标氮80 kg/667m2)为CK。试验地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为:有机质16.8 g/kg,全氮0.73 g/kg,碱解氮96.32 mg/kg,速效磷9.07 mg/kg,速效钾118.8 mg/kg,pH6.6。

1.3 调查方法

分别在孕穗期、抽穗期和齐穗期根据GB/T 17980.20-2000标准调查纹枯病发病情况,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取相连5从,记录总株数,病株数和病级数。

0级:全株无病;

1级:第四片叶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以剑叶为第一片叶);

3级:第三片叶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5级:第二片叶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7级:剑叶片叶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9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

1.4 产量测定

成熟期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为1 m2,考察经济性状,包括每穗实粒数、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增密减氮对水稻纹枯病影响

水稻纹枯病的发病情况(见表1)。同一栽培密度条件下,随着氮肥施用的减少纹枯病的病情指数也在降低。同一氮肥密度条件下,CK与-10%N条件下纹枯病病情指数由高到低栽培密度顺序是23.3 cm×16.6 cm、30.0 cm×16.6 cm、30.0 cm×13.3 cm、23.3 cm×20.0 cm。-20%N和-30%N条件下纹枯病病情指数由高到低顺序是23.3 cm×16.6 cm、30.0 cm×16.6 cm、30.0 cm×13.3 cm和23.3 cm×20.0 cm。

齐穗期对照的纹枯病病情指数最高达到为28.88%,而在对照用量基础上-30%氮量及密度为30.0 cm×13.3 cm的纹枯病病情指数仅为9.63%,降低了66.66%,说明增密减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节约用药成本,保护环境。

2.2 增密减氮对水稻产量性状影响

对每个处理的穗实粒数、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m2进行考种数据分析,见表2。一定条件下的减氮增密可以增加品种的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尤其-10%N和-20%N的氮肥条件下、密度为30.0 cm×13.3 cm和23.3 cm× 20.0 cm的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要好于对照的任何密度条件。常规氮肥条件下产量最高的出现在30.0 cm×13.3 cm,达到1.002 kg/m2。氮肥条件在-10%N的情况下增密处理的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要好于对照。最高的是密度处理为30.0 cm×13.3 cm,产量为1.043 kg/m2,-20%N和-30%N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增密处理为30.0 cm×13.3 cm和23.3 cm×20.0 cm的处理要好于对照,产量最高是氮肥在-20%N,密度23.3 cm×20.0 cm时结实率为91.3%、千粒重为25.7 g、产量为1.054 kg/m2。

表1 增密减氮对水稻纹枯病病情指数影响

表2 增密减氮对水稻产量性状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国内外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对纹枯病病原菌的病理学、分类学、生态学、危害损失回、流行规律、防治策略研究较多[8~10],近年多侧重于研究纹枯病抗性基因及资源、新型杀菌剂应用等方面[11~13],由于尚未发现明显的强抗病品种。作物的种植方式是影响作物病虫害的重要因素[14],适当的减少氮肥的使用是防治纹枯病有效措施。

结合不同氮肥及密度条件下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情况和产量性状分析,氮肥和密度条件下氮肥是影响水稻纹枯病的主要因素,在氮素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不利于纹枯病病原菌的发生和扩散。本试验结果表明,氮肥水平为在常规用量基础上-20%氮量,密度为23.3 cm×20.0 cm即能保证产量又能降低纹枯病的发病情况。

[1] 桑海旭,王井士,刘郁,等.水稻纹枯病对水稻产量及米质的影响[J].北方水稻,2013,43(1):10~13.

[2] 孟庆忠,刘志恒,工鹤影,等.水稻纹枯病研究进展[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1,32(5):376~381.

[3] 潘学彪,Rush M C.美国的水稻纹枯病抗病遗传育种研究[J].江苏农学院学报,1997,18(1):57~63.

[4] 陈宗祥,邹军煌,徐敬友,等.对水稻纹枯病抗源的初步研究[J].中国水稻科学,2000,14(1):15~18.

[5] 刘永峰,陈志谊,吉健安,等.江苏省水稻主栽及区试品种对水稻纹枯病的抗性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06(1):27~28.

[6] Liu X,Zhang Y,Han W,et al.Enhanced nitrogen deposition over China[J].Nature,2013,494:459~463.

[7] 莫钊文,李武,段美洋,等.减氮对华南早晚兼用型水稻产量、品质及氮吸收利用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2(9):83~90.

[8] 易红娟,王节萍,孙雪梅,等.江苏沿江稻区水稻纹枯病病情扩展时间动态模型[J].江苏农业学报,2016,32(6):1256~1261.

[9] 曾泉,胡春锦,史国英,等.氮素营养对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5,46(6):1012~1017.

[10] Tan W Z,Hang W,Ou Z Q,et al.Analyses of the temporal development and yield losses due to sheath blight of rice(Rhizoctonia solani AG1.1a.[J].Agricultral Sciences in China,2007,6(9):1074~1081.

[11] 杨娟,工莉娟,黄胜东,等.基于重组自交系的水稻抗纹枯病QTL定位[J].江苏农业学报,2014,30(6):1204~1207.

[12] 吴祥,陈宏州,杨敬辉,等.噻呋酰胺、氟环唑及其混配剂对水稻纹枯病的室内抑菌活性与田间防效[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2):152~154.

[13] 汪晶晶,暴增海,马桂珍,等.海洋细菌GM-1菌株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作用及抗病机制初探[J].南方农业学报,2015,46(7):1223~1227.

[14] 李颗,李向辉,文吉辉,等.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纹枯病发生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15(10):35~37.

S511.08

B

1002-1728(2017)02-0079-03

10.3969/j.issn.1002-1728.2017.02.023

2017-03-24

潘荣光(1977-),男,硕士,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结实率氮量纹枯病
籼稻两用核不育系异交结实率与花器官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利用野栽杂交分离群体定位水稻结实率QTLs
不同品种油用型牡丹的光合与生理特性及其与结实率的相关性分析
四川水稻品种对纹枯病抗性的评价
小麦纹枯病大田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现代农业(2016年5期)2016-02-28 18:42:36
水稻纹枯病防治药剂的筛选及田间防效
乡村科技(2016年30期)2016-02-19 06:21:42
高、中、低产田水稻适宜施氮量和氮肥利用率的研究
不同熟性披碱草自交、异交及开放授粉结实率的研究*
草原与草业(2013年1期)2013-12-03 06:56:22
不同地力水平下超级稻高产高效适宜施氮量及其机理的研究
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超级早稻中早22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