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祎晴
摘要:进入2012年,随着当年四万亿投资带来的通胀和民众消费的不振,国内经济出现了滞涨的局面。为了适应新的环境,我国外向型制造企业应当继续通过技术积累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通过不断研发掌握更多的知识产权,通过薪酬福利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由此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塑造自己的品牌。
关键词:新常态;外向型制造业;品牌塑造;对外贸易;经营环境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42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4-0005-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7.04.003
1 新常态下的经济特点
1.1 经济增速放缓成为常态
2014年的GDP增速在7.3%左右,2015年在6.9%左右。预示着中国的经济增速告别了过去2位数的增长态势,开始步入个位数的时代。经济增速的放缓短时间内会抑制各行各业的发展,进而削弱政府和民众的购买力。但是从长远看,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会更健康、更稳固。
1.2 理性消费成为常态
随着反腐不断深入和范围的不断扩大,未来政府及与之相关的高端消费会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普通民众的理性消费成为主流,从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会更加凸显,企业间的竞争会更加公平。
1.3 政府更加务实,服务效率提升成为常态
经济的发展对原有的各种机制体制的制约性因素提出新的挑战,发展倒逼改革的例子层出不穷。新一届政府对此具有更清晰的认知,因此从顶层设计到执行层面,都在不断改革政府职能,加快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因为未来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会不断向好,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会更加分明,从而提高企业的自主权。
1.4 对外贸易的扩大成为常态
随着亚投行的建立以及一带一路的推进实施,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会愈加频繁,对外贸易会由之前的欧美为主转为亚洲和欧美并重的局面。尤其最近中国与澳洲和韩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零关税的政策将会进一步扩大中国的对外经贸,进而给外向型制造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2 新常态下外向型制造企业的机遇和挑战
2.1 新常态下外向型制造企业的机遇
通过之上的宏观经济环境的分析,可以看出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会更加健康、科学,将会彻底告别过去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逐渐实现经济与环境、资源、人口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对外开放、对内改革的策略会成为主流。新常态下的主要机遇有:
2.1.1 出口有了新的市场。以前中国的外向型制造企业的产品,多数是贴牌以后销往欧美,在没有自主品牌的情况下,赚取微薄的利润。付出的代价是对国内环境的污染、资源的破坏和员工的低工资。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和亚太自贸区的筹建,今后的对外贸易会转向亚洲邻国,例如中亚五国、澳洲和韩国等。尤其中亚五国,制造业相对落后,对于轻工业和各种生活必需品的市场需求较大,为我国外向型制造业企业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中国的外向型企业可以销售自主品牌的产品,摆脱过去的OEM的处境,从而真正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2.1.2 国内民众理性消费所带来的机遇。随着高端消费的萎缩以及国内民族意识的逐步增强,未来民众的消费会更加倾向于性价比突出的自主品牌。改革开放几十年,中国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都在不断增强,在对消费品的选择上越来越理性的同时,也考虑了更多的民族因素。告别了过去对洋品牌的追风,转变为冷静理性的支持国内自主品牌。例如華为和小米手机在国内市场份额的稳步提升就是个例子。因此我国外向型制造业企业要抓住这个机遇,通过不断地创新和一以贯之的质量赢得国内消费者的信赖,从而赢得国内市场。
2.1.3 经营环境的改善以及政府的职能转变,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政府对企业的干扰将告别过去的简单粗暴的领导式,转变为教练式的协助和服务。新一届的政府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各种税收优惠、政策支持都在不断加大力度。预算法的出台在约束政府行为的同时,也使得各地政府对企业的服务理念从根本上得到加强。
2.2 新常态下外向型制造企业的挑战
新常态下,经济的增长要求与环境相适应,与人口相协调。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提出来新的要求。主要挑战有:
2.2.1 要求企业重视环境的保护。常年的雾霾、山川河流的污染成为长久以来的诟病,新一届政府的执政方针中对环境的保护提到了空前的高度。要求企业告别过去只求效益,忽视环境的发展模式。因此未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花费更多的资金来解决生产带来的污染问题,无形中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2.2.2 随着WTO贸易保护年限的临近,未来本土企业不再享有各种政策优惠,本土企业将会在一个更加激烈的环境中与国外品牌展开竞争,面对外资的各种强势进入,本土企业又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综上所述,新常态下,我国外向型制造业企业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但是本文认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市场洗礼和国外市场的残酷竞争,我国企业一定能抓住机遇,战胜挑战,再次实现企业发展的一次飞跃。
3 我国外向型制造业企业的应对措施
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本文认为,我国外向型制造业企业应当摆脱过去的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经营理念,转而向德国的企业学习,扎实稳健,逐步积累,从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3.1 技术积累
国外的百年企业都是依靠一点一滴的技术积累才逐渐拥有了强大的技术开发能力,我国的外向型企业发展时间较短,在技术积累上要学习国外的理念,不求规模地盲目扩张,只求技术的不断积累。通过技术积累形成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进而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
3.2 自主创新
技术的积累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企业只有在拥有强大的技术存储之后,才会形成自己的研发能力。未来制造业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研发能力的竞争,是核心技术的竞争,谁拥有强大的研发队伍,谁就能掌握主动。我国外向型制造业企业在研发的同时要通过各种薪酬和福利留住企业的研发人才,形成自己稳定的研发团队。
3.3 品牌塑造
企业基业长青的保障是拥有自己的品牌,品牌可以带来丰厚利润,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对我国外向型制造业企业来讲,在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发展以后,要将经营重心向品牌塑造转移,在保证产品质量和创新的前提下,通过各种途径,建立和推广自己的品牌,从而告别过去贴牌生产的尴尬局面。
现今,我国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善民生、树立法治的时代,是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时代。企业依靠各种旁门左道生存的空间会越来越小,而只有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外向型制造企业才能深处市场的风口浪尖中乘风破浪,铸就辉煌。
参考文献
[1]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2]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5.
(责任编辑:黄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