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若干理论问题探析

2017-05-06 14:59张占斌杜庆昊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贫困人口贫困地区贫困户

张占斌++杜庆昊

摘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提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精准扶贫既是新时期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思想指导,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现实需要。实施精准扶贫战略需要进一步摸清底数、精准施策,着力解决扶贫对象精准性、因贫施策科學性不够的问题;进一步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着力解决制约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制度性顽疾。

关键词:扶贫开发;精准扶贫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81(2017)02-0089-07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直面的矛盾和问题、必须把握的思路和方法,是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方法论,是众志成城做好扶贫脱贫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遵循,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破解的难点问题。

一、战略着眼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开创了新时期扶贫开发事业的新局面,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坚定决心和强大信心,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到时候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1]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全面脱贫,是全党“十三五”时期的重大任务,一定要从政治、全局、战略高度来看待和重视扶贫脱贫问题,确保党中央确定的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

第一,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短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标志性指标,是“十三五”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2]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比2010年翻一番,届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将达到1.2万美元左右,根据世界银行标准,已经基本达到或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将基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3]但所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只是从国内生产总值这个角度衡量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更全面、更具体、更均衡,是要惠及所有中国人、财富和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的小康,也是要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和社会秩序取得显著进步的小康。与这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相比,我们还有明显的差距,突出表现在我们尚有很多贫困区域和贫困人口未实现脱贫。因此,衡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能否实现,关键是补齐民生短板,全面解决农村人口的贫困问题。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是没有人掉队的小康,是不能再有贫困人口的小康。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中,最艰巨的任务就是扶贫脱贫,最需要补齐的短板就是农村尚有4335万贫困人口。到“十三五”末期,只有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完成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得到认可。

管理视界张占斌, 杜庆昊:关于精准扶贫与打赢脱贫攻坚战若干问题的探析第二,拓展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回旋空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着力培育经济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我国贫困地区点多面广,仅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占国土面积就达40%左右,[4]23区域发展水平、居民收入与其他地区有很大差距。我们经常说中国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潜力、空间和回旋余地,一个重要方面就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从消费方面看,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收入的增加,能够扩大消费需求,进一步刺激消费增长,为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赢得时间,也为扩展新空间提供助力。从投资方面看,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和薄弱环节的资金投入,既能够有效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质量,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又能够增加有效投资,有助于消化过剩产能。做好扶贫工作,可以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健康发展。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都很丰富,不少贫困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禀赋,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土壤没有污染,如果将这些优势转换为多样化产品,激活潜在投资,并且形成一股新的消费力量,既有利于经济健康平稳的发展,又增进了全体人民的福祉。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就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为我国经济赢得更大的空间。通过东中西部密切协作,促进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可以让中西部劳动力就地就业,还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第三,夯实国家长治久安的执政基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5]只有人民日子越过越好,党的执政基础才能越来越牢。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始终重视消除贫困,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在侧重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力度、完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成果显著。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战略,誓言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更是体现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信心和决心。贫穷往往是激发社会矛盾、引发社会冲突、造成社会动荡的直接根源。能否摆脱贫困,事关国家政局和社会稳定。只有加快发展,摆脱贫穷,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会和谐稳定,国家才会长治久安。当前,我们要着力加大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投入力度,增强贫困地区造血能力,促进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不断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才能让全体人民真实感受到国家的力量和社会的关爱,才能让大家乐业、爱国、守法,心甘情愿跟党走。

二、问题导向

2013 年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提出了“精准扶贫”概念,他要求:“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6]2015 年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调研时进一步指出:“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7]

第一,以贫困县为单位进行帮扶的扶贫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的需要。衡量扶贫开发工作成效,两个重要的指标就是扶贫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我们应该在兼顾效率的同时,着力提高扶贫的精准性,确保真正有帮扶需要的贫困人口能够得到帮扶,实现扶贫资源和扶贫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扶贫开发实施多年来,我们着重推动面上扶貧脱贫,整体性的贫困情况基本摸清,但精确到户、扶贫到户落实的还不够,扶贫瞄准出现偏离。所谓扶贫瞄准偏离主要指符合要求的目标群体得不到应有的辅助,不能真正的受益,而不满足条件的群体却可以堂而皇之的享受到相关的救助。[8]新形势下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就是要把扶贫瞄准的层级,从过去的以县为单位的“区域性”扶贫,调整为到村到户的“点穴式”扶贫,并据此调整相应的配套实施政策。全面小康就是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小康,把扶贫瞄准对象聚焦到贫困村、贫困户的“点穴式”扶贫,从根本上纠正了以前扶贫模式的不足,有效提升了扶贫工作成效,也提高了扶贫资源和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了扶贫开发的精准度,让真正的贫苦户能够享受到一户一策带来的好处。

第二,以整体扶贫策略开展帮扶的扶贫方式已难以发挥成效。精准识别是落实国家扶贫政策的关键环节,国家开展扶贫开发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将真正贫困、有帮扶需求的人筛选出来,将有限的扶贫资源精准投放给他们,避免无效投放、错误投放、普惠投放,进而避免扶贫资源的浪费,确保真正有生存和发展需要的贫困户能够得到应有的政策和资源扶持。传统模式下,出于提高扶贫效率的考虑,往往是一级政府统一制定整齐划一的扶贫策略,再依靠一定的组织程序引导贫困人口参与到扶贫开发工作中。但实际情况是,政府制定的统一帮扶策略往往水土不服,与贫困户的脱贫需求不匹配或严重脱节。此外,扶贫程序往往比较繁琐,群众需要跑来派去,短时间也难以见到明显利益,很多农户参与并不积极,难以有效发挥扶贫工作成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就是补齐贫困短板,全面实现贫困人口脱贫,重点就是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只有精准摸清贫困户、精准制定脱贫方案、精准做好资源分配和管理,实实在在的把扶贫工作下沉到村到户,对贫困家庭、贫困人口实施精准帮扶,才能从根本上找到贫困因素、扫清致贫障碍、拔掉致贫“病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只有实施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扶贫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才能赢得贫困户的真心欢迎和接纳,扶贫脱贫才能见到实效。[9]

第三,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需要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慰问阜平县困难群众时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10]精准扶贫就是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11]实现共同富裕,既要确保让有能力和条件发展经济的人脱贫致富,也要努力让没有能力和条件或暂时没有能力和条件发展经济的人不被忽略,需要对每家每户的困难人口实行对口扶贫,这既是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的需要,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所在。因此,各级党员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自觉团结和帮助贫困民众,拉近与贫困群众之间关系,将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切实做到想群众所想、解群众之忧,将全部精力投放到精准扶贫工作中,确保扶贫工作能够精确到每一户、每个人,实现“应保尽保、应帮尽帮”的目标,从而让贫困户能够得到较好生活保障,切身实际地感受到来自党和国家的关爱。精准扶贫就是让党和政府了解每家每户的实际困难,制定实实在在的具体帮扶措施,帮助贫困户解贫脱贫,根除贫困的病根。

三、基本路径

长期以来,我们在扶贫开发工作中一直存在对贫困人口识别不准、致贫原因情况不明、责任落实不到位、扶贫合力未形成、资金投入不足、贫困群体主观能动性不高和分类指导待加强等问题。“谁是真正的贫困户”、“贫困原因是什么”、“怎么针对性帮扶”、“帮扶效果又怎样”、“脱贫之后如何退出”等一系列问题制约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入开展,使得一些真正的贫困人口没有得到帮扶。主要原因在于扶贫对象的精准性、因贫施策的科学性不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注重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12]

第一,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在准,重在实效。准确识别贫困人口,搞清贫困程度,找准致贫原因,是精准扶贫的第一步。一是核准底数,精准分类。按照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摸实情况,摸清底数,根据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科学划分“扶贫开发户、扶贫低保户、纯低保户、五保户”等贫困户类型。[13]二是完善系统,建档立卡。着力开展进村入户工作,对贫困人口状况进行调查,并建档立卡。要把识别权交给群众,确保贫困户认定的真实有效、公开透明,确保真扶贫户进入帮扶范围。三是分析原因,明确目标。在找准贫困对象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找准致贫原因。对家庭没有劳动能力的农村生活困难户,给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扶持。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低收入户,要采取各种扶贫开发方式和方法,扎实开展针对性的帮扶。四是动态监测,分级管理。按照脱贫出、返贫进的原则,以年度为节点,以脱贫目标为依据,逐村逐户建立贫困帮扶档案,及时进行数据更新,做到有进有出、逐年更新、分级管理、动态监测。

第二,精准安排扶贫项目。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工作重点就是要做到精准施策、分类施策,既要因人因地施策,也要因贫困类型施策。精准安排扶贫项目和建立产业扶贫的带动机制尤为重要。一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根据当地的区位条件、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产业。把扶贫项目与贫困乡镇、贫困村的实际和贫困群众意愿结合起来,把“造血式”扶贫与“输血式”救济结合起来,把近期脱贫与长远致富结合起来,提高群众的积极性和项目的针对性,充分发挥好扶贫项目和资金的带动引领作用,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14]二是构建产业发展带动机制。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统筹安排使用资金,建立产业发展带动机制,奠定牢固的产业发展基础和稳定的脱贫机制保障。重点扶持符合相关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扶贫企业发展扶贫产业,带动贫困户创收增收。推行“公司十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提高贫困户的组织化水平,让贫困户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利益。

第三,精准使用扶贫资金。扶贫资金,既是贫困群众的“保命钱”,也是精准扶贫的“助推剂”,承载着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的重要使命。[15]衡量农村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绩效的直接途径,就是看扶贫资金的运作与管理是否有效。一是精准拨付扶贫资金。用于扶贫的财政资金投向要符合有关政策,坚持做到专款专用,专门投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杜绝资金分配和使用的随意性。二是有效利用扶贫资金。要立足实际,认真做好扶贫攻坚规划,重点打造重大的、具有牵引作用的扶贫项目,统筹利用各类扶贫资源,整合利用各项扶贫资金,综合施策,形成合力,集中力量重点解决致贫的突出问题。要着力强化市场经济理念,加大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力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盘活、激活社会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的氛围。三是严格监管扶贫资金。要推动精准扶贫标准化,根据标准和程序,规范实施扶贫项目,确保扶贫成果能够实实在在落到贫困户身上。要推动对扶贫项目的全程全网监管,认真建立扶贫项目台账,推动精准扶贫项目从立项、审核、资金拨付到过程监督、验收的全程监管。

第四,精准落实扶贫措施。要精准帮扶,确保扶贫措施落实到户。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和致贫原因,制定具体帮扶方案,分类确定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落实到户、到人。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对贫困人口中有劳动能力、有耕地或其他资源,但缺少资金来源、缺少产业支撑、缺少专业技能的,要把脱贫攻坚重点放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上,引导和支持他们在本地或外地务工、创业,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对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的地方,通水、通路、通电等成本很高,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要在坚持群众自愿的前提下,实施易地搬迁。同时要想方设法为搬迁人口创造生活和就业条件,同当地群众享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对生态系统重要、需要保护修复的地区,要重点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治理,通过大力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对贫困地区、贫困人群因保护生态而损失的利益进行补偿。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坚持“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扶贫理念,努力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破除贫困的代际传递。[16]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于贫困人口中不具备劳动能力、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交由社会保障兜底。

第五,精准派驻扶贫干部。推进脱贫攻坚,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关键是责任落实到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领导要将脱贫攻坚的责任落到实处。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协调运转、协同发力。[17]尤其要在选派贫困村第一书记上下功夫,确保“因村派人精准”。“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18]选派优秀干部到贫困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夯实农村基层基础,对改变农村贫困面貌、带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至关重要。第一书记人选,可以从优秀大学生村官、创业致富能手、复退军人、返乡农民工或各级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优秀人员中选派。要加大对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种养业能手、知识型人才的技术、信息、资金、项目等扶持,大力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引领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第六,精准衡量脱贫成效。精准扶贫的目的在于精准脱贫,确保已脱贫的贫困户精准有序退出,是确保精准扶贫取得成效的重要环节。要通过细致调查、对标检查、群众评议,筛选出已真正实现稳定脱贫的贫困户,逐步推动已脱贫贫困户的有序退出,将有限的扶贫资源留给尚未脱贫的贫困户。对贫困县而言,一是要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设定时间表,提前谋划规划,提前建章立制,实现有序进退;二是在政策上预留一定的缓冲期,在此期间,努力培育和巩固待脱贫户的自我发展能力,防止脱贫后大面积返贫;三是建立严格评估机制,对照标准验收,明确“贫困帽”摘帽标准和程序,进一步增强精准扶贫工作的可信度。对贫困户而言,要实行逐户销号,脱贫到人。要加大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的动态管理,脱贫即销号,返贫即建档,做到有进有出,客观真实,群众认可。同样,对已经脱贫销号的家庭,也要追踪观察一段时间,政策上有一定缓冲。要铭记老区和老区人民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把老区脱贫发展和老区人民生活改善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加快老区脱贫步伐。

四、机制创新

我國扶贫开发已经进入攻坚阶段,要实现2020年消灭农村贫困人口(现行标准下)、贫困县全部摘帽的既定目标,就要进一步创新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探索实施精准扶贫的新体系、新模式、新机制。

第一,建立多元参与的精准扶贫工作体系。在精准扶贫的参与主体上,要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努力实现各类扶贫资源与精准扶贫需求的有效对接,提升精准扶贫的工作成效。一要增强和发挥政府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主导作用。要强化政府扶贫脱贫责任,将政府保基本的着力点放在帮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上,建立健全资源、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推动资源均衡配置,着力解决扶贫和基本公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要在政府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支出压力趋大的情况下,确保扶贫和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要多管齐下,创造条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工作。二要支持和鼓励社会机构和涉农机构参与扶贫开发。通过制度建设保证企业和个人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积极性。特别要注重扶持一批农业行业协会和农业合作社,进一步发挥农村社会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增强吸引社会资源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通过培育、鼓励社会机构和涉农机构参与精准扶贫工作,进一步丰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主体。三要引导和支持贫困群体平等参与扶贫开发。在扶贫开发工作实际中,政府往往采用“保姆式扶贫”和“越俎代庖式扶贫”的管理服务方式,实际上是无益于贫困户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定程度上还助长了“等、靠、要”的心理,因此要引导贫困户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协同行动。眼睛要向下,政府要与企业、大户、贫困户共同商讨确定扶贫项目, 建立与贫困户自身能力相适应的项目规模和扶持标准。通过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贫困群体协同行动机制,使扶贫决策更加科学化和更具参与性,使扶贫成效评估更具开放性。建立贫困人群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机制,让困难群体不但成为公共服务的受益者,也鼓励他们成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此外,各地还要根据精准扶贫工作实际,加大对扶贫专业队伍和专业机构的培育力度。当前,要重点依托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院校和高校,针对精准扶贫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设专题培训班,开展专项技能培训,努力提高扶贫队伍和脱贫大户的专业技能,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摆脱贫困现状。比如,根据中央安排,国家行政学院对口帮扶云南的大关县、墨江县,结合两地实际需求和国家行政学院职能定位和优势,按照“扶贫先扶智”的理念,一方面,国家行政学院每年选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赴当地讲课;另一方面,国家行政学院还每年为两地举办多期专题培训班,邀请当地干部和致富能手到学院参加培训,当地干部群众反响热烈。

第二,建立运作有序的精准扶贫工作模式。实施精准扶贫战略能有效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精准扶贫制度标准化、精准扶贫手段现代化、精准扶贫评估外部化,是当前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所在。一要推行精准扶贫标准化。精准扶贫是根据扶贫工作实际提出的新思想、新战略,在具体实施时还有很多尚待规范和完善的地方。将标准化融入到精准扶贫思想中,是精准扶贫工作的补充与探索。[19]要做到扶贫数据定量标准化,扎扎实实将涉贫的各个环节都数据化,用科学的数据引导精准扶贫工作。要做到扶贫模式推广标准化,要不断探索和总结扶贫工作经验,努力将共性的扶贫模式进行福祉推广。要做到扶贫工作时效标准化,要设定长短结合的目标体系,推动阶段性目标一一实现。二要推行精准扶贫现代化。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实现扶贫脱贫全流程的信息化。要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对扶贫数据的观测、分析和对比上,确保扶贫政策和措施精准落地。要实施“互联网+产业扶贫”工程,通过实施电商扶贫,将贫困地区的生态、资源、文化优势积极向外推介,为形成城乡对接新格局打下基础。要利用“互联网+”开展金融精准扶贫,为有需求的农民及时提供网上信贷服务。要着力打造网上为民服务大厅,向广大农民提供各种惠农服务信息和网上办事服务。三要推行精准扶贫外部化。要根据中央精神适当引入第三方评估,委托有关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采取专项调查、抽样调查和实地核查等方式,对相关考核指标进行评估,使各项脱贫数据更加可靠、更加公正。[4]23要通过实施“第三方”评估机制,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加大社会对精准扶贫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监督力度,确保精准扶贫和公共服务质量提到提升。

第三,建立资金统用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当前,各级政府下拨、下达的扶贫资金名目繁多,带来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资金下达过于分散,每个专项扶贫资金只关注于解决某一个点上的扶贫需求,造成“上衣新,下衣破”的尴尬局面。对于基层实际来说,应该加大统筹安排使用力度。正如有的同志讲,“基层最知道自己哪儿疼,却没法开方抓药”,“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扶贫和涉农资金的“碎片化”使用,制约了精准扶贫措施的成效。一要建立健全扶贫和涉农资金统筹机制。贫困地区要将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扶贫和涉农资金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健全统筹整合平台,形成“政府领导、财政牵头、部门实施、共同配合”的领导协调机制。从政策上支撑扶贫资金“打捆使用”,特别是在下达各类扶贫、涉农财政资金时,要瞄准农村公共服务短板发力,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确保资金能够发挥最大使用效益。二要推行扶贫和涉农资金统筹使用公开公示制度。贫困地区要通过本地政府门户网站、主要媒体、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公开统筹整合使用的扶贫、涉农资金来源、用途、项目建设和实施效果等情况,实行扶贫项目行政村公示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资金投向正确。三要建立扶贫和涉农资金统筹利用综合考核体系。各级扶贫开发领导机构要依据年度脱贫攻坚任务、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对下级政府或部门开展扶贫脱贫任务进行考核和绩效评价,要改部门单独考核为部门联动考核,确保部门放权不抽身、资金监管不缺位。要把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为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对工作成效好、资金使用效益高的,给予奖励支持;对不作为、乱作为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此外,还要建立金融扶贫引导机制。加快农村征信体系建设,着力建立共享的、动态的、多维的征信信息化平台,为金融机构准确把握农户信贷需求与資信状况,据此精准定向对贫困农户帮扶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N].人民日报,2016-4-25(9).

[2]刘永富.我国“十三五”脱贫攻坚的形势与任务[J].时事报告,2016(1):89-104.

[3]刘少华.中国能跳出“中等收入陷阱”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11-27(16).

[4]国家行政学院编写组.中国精准脱贫攻坚十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5]马建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齐心协力打赢脱贫决胜攻坚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2):4-10.

[6]习近平赴湘西调研扶贫攻坚[EB/OL].(2013-11-03)[2017-01-12].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1/03/c_125643545_8.htm.

[7]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N].人民日报,2015-01-22(1).

[8]罗衣晨.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阐述. [J].理论,2016(10):38-40.

[9]闻涛.扶贫开发,精准在于扶贫[N].人民日报,2015-6-25(05).

[10] 把群众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 把党和政府温暖送到千家万户[N].人民日报,2012-12-31(1).

[11]吴振坤.改革开放30年的最大成果——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理论学刊,2008(10):4-8.

[12]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方略走向世界[EB/OL].(2015-10-18)[2017-03-08].http://news.qq.com/a/20151018/015084.htm.

[13]刘奇.坚决打赢老区脱贫攻坚战[N].人民日报,2016-11-14(07).

[14]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研究所课题组.精准扶贫:让全民共同迈上小康之路[N].社会科学报,2016-3-31(01).

[15]夏红民,曹树林.扶贫需要提高“精准度”[N].人民日报,2014-5-21(05).

[16]孟庆涛.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促进人权事业发展[N].人民日报,2016-10-18(16).

[1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5-12-08(01).

[18]姚庆英.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N].组织人事报,2015-6-11(01).

[19]徐启栋.精准扶贫标准化研究[D].第13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2016:350-355.

Abstract: With Xi Jinping as the core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poverty relief, Regard winning the war of poverty relief as the key issue for completing the building of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furtherly innovating the way of working, puting forward implementation of accurate poverty relief strategy. Accurate poverty relief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guiding ideology of the new era of poverty relief, but also the realistic demand of winning against poverty. The implementation of accurate poverty relief strategy needs to further find out the basic situation and wield precise measures, in order to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inaccurate base and unscientific measures; to further promot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in order to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institutional obstacles.

Key words: Poverty relief; Accurate poverty relief

責任编辑:李祖杰邓卫红

猜你喜欢
贫困人口贫困地区贫困户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比亚迪集团扶贫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隐形贫困人口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