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
谈成绩:去年中国经济发展成绩在国际上较亮眼
对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总结不难发现,2016年初所定的目标已基本完成。去年完成这样一个增长目标,外部和内部都有很多挑战。
2016年初,世界银行对世界上主要国家GDP增长都有预测,年末时,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际增长率都并未达到预测水平,而发展中国家印度2016年初的增长预测为7.6%,但是实际完成的增长率是6.6%。相比而言,我国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所定的GDP增长目标为6.5%到7.0%之间,世界银行的预测值为6.7%,而实际完成也达到了这两组预期数字。
放在这么一个国际大格局之下,我们的成绩还是比较亮眼的。尽管2016年发展遇到一些困难,但这一成绩我们必须要肯定。
谈潜力:增速放缓主要基于外部性和周期性因素
我觉得自己是客观的,我不完全只看问题,我也看潜力。自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连续下滑两三年就会回升,而从2010年至今,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经历了持续七年的放缓,今年还将增长速度下调至6.5%——这也是自1990年以来所定的GDP最低增长速度。
GDP增速回落意味着什么?我们自己有问题,当然不能回避,但是外面的风寒对中国来讲,影响也非常大,这个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经济形势对中国的影响不能忽视。
我乐观,是因为我根据数据来分析。2010年,中国增速为10.6%,2015年是6.9%。2010年,巴西增速是7.5%,2015年为-3.8%;2010年,俄罗斯增速为4.5%,2015年为-3.7%,下滑幅度比中国大。此外,如新加坡、韩国等自2010年后也呈现相似的下滑态势。
这些国家的体制机制结构与中国不同,但是他们增长的态势跟中国相似,下滑的幅度更大。所以,这段时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原因,更多是外部性和周期性原因,叠加中国内部结构性问题所致。
谈未来: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空间大投资机会多
外部性问题我们解决不了也控制不了,要增长就必须更多地看内部性有没有这个潜力。我认为,拉动内部性增长有两个关键点:投资与消费。
我始终认为自己的乐观不止建立在信心之上,更是建立在对问题原因的洞察上。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固然存在产能过剩,但从产业来看,产业转型升级的空间依然非常大,投资的机会非常多。例如,虽然中国的基础设施比其他发展中國家更好,但是城市内的基础设施不足,环保、城镇文化建设方面都需要投资。
投资需要钱,中国财政负债情况在发展中国家中属于较低的,跟很多发达国家比更低。另外,我国民间储蓄比例也很高,排世界前列,还有许多外汇储备。如果把这些有利的条件用好了,维持一定的投资增长率就能创造更多就业。就业增长就能增加收入,收入增加就能增加消费,这些有利因素叠加,实现增长目标是有可能的。
谈办法:补短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活棋”
我完全赞成政府工作报告里面对2017年工作的整体部署。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落地,我觉得可以跟适度扩大总需求结合在一起考虑,这样能够提高有效需求。
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要把补短板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当前我国在经济发展中有不少短板,如钢筋、水泥、电解铝等都呈现产能过剩,但都处于中低端产业;而例如去年光是进口的制造业产品有1.2万亿美元,国内自己不能生产,这是中高端产业的短板;还有基础设施如城市地铁、地下管道严重不足,以及环保问题、城镇化问题等都是我们经济增长中的短板。
投资补齐这些短板能够改善供给质量,并创造对钢筋、水泥、电解铝等产业的需求,减少过剩产能。现在杠杆率最高的行业多数是过剩产能多的行业。如果需求增加,价格上涨,行业利润率就会增加,企业就会还贷,杠杆率就会下降。这方面的投资还会创造就业,带动家庭收入增长,住房需求的增加也会带动房地产库存量的减少。所以,如果把补短板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主要抓手,是一石数鸟,而且是一步活棋。
(来源:新华网思客)
财经界·学术版2017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