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人性宽容意识解读

2017-05-06 12:32朱建宏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3期

朱建宏

摘 要:文学对人性的宽容是文学的一种重要的发展和进步。在明清优秀的小说作品中,有着丰富的人性宽容意识,有些探求理想世界人格,有些弘扬自由人性人欲,还有些追求自由平等意识。小说家们掀起对传统制度的质疑和思考,从不同方面表现了主体人性意识的觉醒与宽容,通过经典小说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典型形象的连锁反应,使创作所表现的人性宽容意识逐渐达到顶峰状态,这些共同构筑了明清小说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

关键词:明清小说 人性自由 宽容意识

文学是伸展人性权利的载体,文学通过理想社会的设计和自然情感的审视来挖掘社会的迷漫,使人变得更自由、更完美、更充分。文学体现的是人性的宽容和精神世界的扩大,人性宽容就是文学的一种进步。中外文学史表明,凡是经典文学作品皆以揭示人性为核心,作品人物活动都以人性为依据。作为明清文学最主要的文学形态小说,通过对人情感世界的表露、剖析、挖掘,使作品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得到极大丰富。文学创作所表现的人性宽容意识逐渐达到顶峰状态, 主要体现在平等意识、自由意识、人格尊严意识上。总体上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要求,表现出一种追求自由、平等的社会新风气,突出了小说题材的新内涵、新特点。笔者围绕明清代表性小说中人性宽容意识的表现进行解读。

一、人性宽容意识原因探析

明清两代各种人文思潮涌动, 在思想和文化领域掀起对传统认知的争论和挑战,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解放精神。通过对人性的不断探求与认知,改变了人们对生存价值和社会问题的思考,使人性宽容意识持续增强。

(一)文化领域中启蒙思潮的影响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异常活跃,猛烈冲击着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新的思想和新的思潮兴起。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文化领域的启蒙思潮,肯定人情和人欲的合理性。明清许多小说将家庭中的女性选择为小说的主体形象,在创作的过程中开始注重并发扬女性作为主体意识的文学形象,这些作品不仅树立了大批优秀的女性文学形象,还激发了当时社会的女性觉醒意识。[1]女性形象由作为男性形象的陪衬步入主体人物系列,女性的身份和地位不断提高,以至于受倾慕、被赞颂,一定程度上包容和谅解了女性的行为,人性宽容意识增强。

(二)世俗化的文学思潮的影响

小说是伴随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而发展起来的,明代工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使得新兴的市民阶层逐渐壮大,产生了一批世俗化、市民化的文人仕子。新的市民文化出现,新的读者群体产生,自然地改变了文学作品的面貌,不可避免地使文学创作走向商业化。通过市民生活、情趣和形象的细致反映,掀起了文学世俗化的思潮,带动了市民读者群的形成。为迎合广大读者的需求,作家自然地改变了文学作品题材的选择、人物的塑造,从方方面面触动着人性的张力和自由,对传统伦理文化发起反拨和挑战。

(三)明代社会思潮变动的影响

明代王学兴起,中国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伦理道德受到挑战,社会掀起复苏人性、张扬个性的思潮氛围。文学成为世人张扬个性、阐述政见、描写世俗生活的手段,通过创作肯定人欲的合理要求,人追求际间地位平等和个性的自然发展,使明中后期思想文化达到了非常活跃的程度。社会思潮的变动引起封建束缚的松动,许多明清小说作品,把题材选择投入现实社会,深入思考人的本质,大力宣扬真善美的思潮,改变了以往对人性品评的标准,有利于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人性的宽容。

二、人性宽容意识作品解析

明清小说在理想、人欲、平等、自由、个性等方面的主题表现,形成了明清时期的主流文学小说,成为思想交锋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探求现实世界、寻找理想人格、弘扬个性情感、肯定世俗人欲、追求自由平等、反对强加于人的精神枷锁等方面, 这些内容正是明清小说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之所在。许多作品从人性的角度来分析和探讨,给不完美的人性和人生以理解和宽容。

(一)女性独立意识的宽容

明清大批妇女题材与道德题材交织的小说作品产生,社会对女性的关注度增强,女性宽容意识内容张力增强。在兰陵笑笑生、曹雪芹、冯梦龙等作家笔下,刻画了较多胆大泼辣、性格活泼、放肆叛逆的女性形象,她们突破道德的基本规范,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解放精神,以致出现对封建礼教的背弃和对社会伦理道德的抗争。明清小说创作视角已投向不同的社会阶层或身份地位的爱情女性,她们摒弃媒妁之言、门当户对的羁绊,大胆而热烈地谋求专属于自己的真挚爱情,能够理性的捍卫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三言二拍》主张以情抗理,打破门户之见自由结合,对负心薄幸的行为加以谴责,并将矛头直指封建传统婚姻制度。《红楼梦》中写了更多才名俱佳的女性,小说通过白海棠诗社、菊花诗赛、芦雪庵吟咏等赛诗场面的描写,极力渲染了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探春、妙玉、宝琴等女性的诗才,还通过王熙凤和探春两位女性宣扬了女性的理家才能。

(二)自由人格意识的宽容

明清小说任情适性的自由人格表现:一是希冀美好生活,突显自由人性。二是追求默契和諧,突出知己之爱。《聊斋志异》通过各具特色的女鬼形象塑造,展示了女鬼们对理想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崇高人格尊严的追求,他们不在乎世俗的眼神,敢于打破封建礼法,主动追求幸福爱情,从而突显了自由人性。《红楼梦》的作者注重人的性情抒发,从独特的视角塑造了一批反抗压迫,争取人性自由的女性形象。林黛玉反抗封建礼教,维护人格尊严,追求自我精神共鸣的爱情;晴雯、鸳鸯等反抗压迫、争取自由,表达出对新的生活方式和美好感情的理想与追求。《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有着强烈的自由意识和抗争精神,梁山好汉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浩然正气,获得了广泛的赞扬和认同,小说充分肯定了梁山英雄们的世俗欲望和世俗生活。

(三)自然欲望意识的宽容

明清小说情欲已经开始成为文学反映的一个重要内容。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和反封建礼教对人性束缚的社会思潮的影响是明末女性自我意识增强的内在动力。[2]女性对情的主动、对性的大胆追求以及她们表现出来的强烈性意识,对传统的禁欲主义发出挑战。《三言二拍》中的一些作品,在未婚女性婚前性行为、未婚男女私订终身、已婚女性婚外偷情、妇女改嫁等方面,都持肯定态度并给予一定程度的宽容和理解,足以说明对人性的思考已经有了相当的深度。人们已经逐渐开始抛弃三从四德、贞操守节之类的羁绊,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实感和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金瓶梅》中,作者塑造了不同身份、性格、命运的几位主要女性,无论潘金莲,还是李瓶儿,其淫乱的性格都与婚姻的不美满有关。他们内心深处共同有着一种超乎寻常的对于情感、肉欲的追求。作者认可和弘扬人的自然情欲,尊重男女情感本能的需要,肯定了金钱和性欲是人欲的主要成分。

(四)个性张扬意识的宽容

明清小说开始注重女性内心世界的表现,他们凭借自身的才与智对自己理想中的爱情婚姻进行孜孜追求,大胆探求自我价值,张扬人的个性,或追求婚姻的人性价值,或弘扬自我的才情价值。《金瓶梅》中新的判断标准、价值取向重新得到了确立,通过张扬个性自由,写出了充满金钱和欲望的社会里人性的扭曲和变形。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敢作敢为,凭借个人能力去自由的实现自我价值。取经路上反对束缚,尊重自我和向往自由,具有一种强烈的个性精神,取经成了他追求理想的象征,排除险阻,勇于献身。《三言二拍》中,塑造了一批具有鲜明性格的女性形象,如杜十娘、刘宜春、白娘子等,初步体现了作者的民主意识化思想,女性作为独立的个体,不在依附于男性和社会。[1]女性已经能够自觉地履行自己的历史职责和社会责任,并以独特的方式逐渐参与社会创造。

(五)人生态度意识的宽容

明清部分小说改变了人们以往陈腐的观念和态度,与传统的人生价值观形成冲突,有力冲击了男尊女卑的传统意识,如鄙弃科考、鄙视富贵、人性解放、寻求价值等。《聊斋志异》中的翩翩唱道:“我有佳儿,不羡高官:我有佳妇,不羡绮纨。”,表现了对功名富贵的鄙薄和蔑视。[3]《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携妻同游,对于女性走出闺房,抛头露面毫无异议,就是一种人性上的解放。《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也最讨厌仕途经济之类的“混账话”,反对以尊卑贵贱的等级观念来对待人;探春大胆走出家门、走向社会,自觉地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水浒传》中完整地诠释英雄,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不同道德价值属性的人性美,英雄人物再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而是具有常人心性的凡人。

三、人性宽容典型形象解读

明清小说存在着许多紧密的联系,这些联系构成了人性宽容的连锁反应。猪八戒出现,西门庆就出现了;西门庆出现,潘金莲就出现了;潘金莲出现,杜十娘就不远了。这些人物虽然是明清小说人性宽容的一个点,却形成了人性宽容意识的一条线。沿着这条线的轨迹,小说家们掀起对传统制度的质疑和思考,形成了对人性意识的觉醒与宽容。

(一)封建禁欲反抗者——猪八戒

《西游记》创作于明朝中期,它顺应时代潮流、追求人性风潮,对新思潮所带来的种种冲突形成排斥,给人们传统封建的观念造成巨大冲击,形成一种复杂的社会矛盾心理。作品中对猪八戒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作者强烈的个体意识及对个体生命的尊重,迎合了社会张扬个性、追求自我,解放人性的需求。作者并没有将他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缺的大神仙,更没有将他贬低为一文不值的凡俗之人。而是采用人性化的描述方式,将一个有优有劣的形象展示在人们面前。猪八戒有许多缺点,自私贪小、狡黯懒惰、好色畏难、胡搅蛮缠、乐于吃苦等,作者尽情展现了一些凡人所有的东西,过多善意的嘲讽而很少尖刻的指责,于是人们就有了宽容与接纳猪八戒的心理基础。猪八戒身上的贪欲,反映了市民阶层反抗封建禁欲、追求享乐的社会风气;猪八戒身上的好色,又体现了世俗社会追求人性解放、人欲自由的基本要求。猪八戒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而缺点的存在正是有血有肉“真人”的表现,作为正面人物的他,不仅取得了作者的宽容,也赢得了读者的谅解和喜爱。[4]

(二)原始人性追逐者——西门庆

西门庆是小说《金瓶梅》中的主人公,他豪纵奢靡、任意妄为、沉溺声色、殄灭人性、无耻淫乱……小说第九十二回写道:他“专一调风戏月,独占良家妇女,娶到家中,稍不中意就令媒人卖了,一个月倒在媒人家去二十余遍,人多不敢惹他。”他不仅横行人世,甚至竟狂妄地说,就是“强奸了嫦娥,和奸了织女,拐了许飞琼,盗了西王母的女儿,也不减我泼天富贵”。 [5]然而在作者的近乎夸大的笔触之外,却深深透示着无往而不在的悲悯情怀,显示了对于人生、人性的一种近于克制的思考。西门庆是明朝中后期自然人性泛滥的典型代表,在一定程度上将长期被压力的原始生命力得以释放,人性的某些方面得到解放,表现在崇尚自然人性,追求自由适性的生活方式。他以原始生命本能欲望作为内驱力,疯狂地追逐金钱、女性、权势,随心所欲的践踏一切传统社会的规范、道德原则。[6]西门庆全部行为表现出对封建社会全部秩序的破坏、侵扰,使封建制度的一切法令完全失效。这种破坏就具有了历史的进步意义,间接地表现出人们对人性意识宽容的态度。

(三)主体意识觉醒者——潘金莲

《金瓶梅》塑造出了潘金莲一类女性角色,是一部非常具有时代色彩的女性作品。在金钱所支配的社会里,使得没有任何家庭势力的潘金莲,依靠自身的美貌姿色来赢得西门庆的垂爱,情欲便成为最可靠的保障,不惜深度沉沦。在潘金莲的生命价值观中,就是依靠美貌和身体,来取悦西门庆,在得到生存保障的同时放纵享受,情欲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在这种无度的变态的欲的追求下,她最终死于自身的情欲所植下的罪孽。作品塑造的淫荡恶德女性潘金莲,内心深处有着一种超乎寻常的对于情感、肉欲的追求,这是她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一种具体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女性在作品中的位置。作品通过潘金莲等女性的塑造,反映出女性对封建礼教的背弃,对社会伦理道德的抗争,对传统节烈观畸变式的背离。作者肯定女性的自然情欲,尊重男女情感本能的需要,肯定了金钱和性欲是人欲的主要成分,也让读者对潘金莲情欲、性欲的追求予以理解和宽容。对于潘金莲命运的抗争,站在现代文明的角度,她算得上是争取妇女解放的先驱,是勇敢地向旧社会抗争,争取独立和个性解放,大胆地追求幸福的杰出人物,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烈妇形象,昭示着自身主体性的觉醒。

(四)自我价值坚守者——杜十娘

明代通俗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着力刻画和塑造了一个不朽的烈女形象——京城名妓杜十娘,认为她是反抗封建礼教、追求自由爱情、争取女性平等权利的风尘女侠。杜十娘面對人生坎坷,表现得异常冷静、坚强、自爱。她敢爱敢恨,无情的社会现实让她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最终选择投江而亡以保全自我的价值坚守。杜十娘的爱是追求人格的尊严,追求自由的幸福,忠贞而坚烈,她并不以从良作为生活目标,而是追求人格平等和相互尊重的一份执着爱情。当她与李甲相爱时,全心全意地为他考虑,并且为自己的幸福做努力和准备;而当幸福的理想破灭时,她呼喊出了对时代的强烈控诉,无情鞭挞金钱的罪恶,渴望真诚的爱情。[7]她用生命来维护自己的爱情理想与人格尊严,表达了强烈要求男女平等的进步思想,昭示了人的自身价值才是婚姻的唯一纽带。

明清小说在创作过程中,人性宽容意识不断增强,人性审美价值逐渐提高, 较大程度上补充了明清之前文学作品人性反映的不足。作品不断沿袭这种意识,不断被重新解读,使得表现主体更加符合新时代的现实需求,得到了众多响应者和支持者的理解和宽容。明清小说作家创造出了独特的人性审美形象, 为文学创作注入了鲜活血液,最终使明清小说攀登艺术的巅峰。

参考文献

[1] 刘森.从明清小说中的女性来浅析女性意识的觉醒[J].青年文学家,2016(11).

[2] 梁明玉,文良平.从“三言”中的女性婚外情看作者的情欲观[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11).

[3] 蒲松林,著.聊斋志异[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119.

[4] 朱丽霞.改造与宽容——《西游记》中猪八戒形象的塑造[J].文学界:理论版,2010(1).

[5] 兰陵笑笑生,著.金瓶梅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6] 张殿方.人性的浮出—《金瓶梅》之西门庆新论[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7] 俞应进.明清小说中的女性情爱观[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