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智
村里把通往屯子的主路修成了柏油路,平平整整,没有尘土。离主路远远近近的一些人家,狠了狠心,把剩下通往自家的一截子土道儿干脆也筑上水泥路,一直通到屋门口。
父亲嫌通往我家的路远,中间还有几截子属于别人家的,我家在路的尾端,就把窗下连同往院门的道路统统用砖铺平,院外也就剩下一截子土道儿。屯子里的道路像一棵大树,把主干和一些枝杈硬化,剩下的土道儿就不多了。
现在,我在屯子里闲逛,脚步明显轻快,再多转上几圈,裤腿也沾不上几粒尘土。尘土被柏油和水泥压在路的下面,怕是再过上几十、上百年也翻不起身。
没修路前,屯子里就只有土道儿。土道儿没根,人和牲畜走,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这话有些夸张,却靠谱。路没修成之前,我和屯人一直走土道儿。晴天,走上几趟,裤腿挂满了土,不洗就穿不出了。雨天里,路低的地方,成了大水坑,稍有不留意,明明看見很硬的路面,一脚下去,也许整只鞋都陷入了泥里。或者,脚下一滑,一个屁股墩,哎哟一声,坐进泥坑。我们不知道平日里硬邦邦的路面被雨水泡软了,禁不住一只脚,更禁不住一个人的重量。我记不清多少次穿着一只、或一双泥鞋走回家里。我没坐进过泥坑,年少身轻让我躲过了这样的无奈。我看见别人一身泥水狼狈的走回家里,引来伙伴的阵阵嘲笑,或者即兴编上一段顺口溜,跟在后面唱,让人很久都不畅快。
泡软的土道儿不比柏油路或水泥路。儿时雨多,时常一场接一场的,雨大概认为土道儿好玩,雨点砸进土里,柔软而沉闷,不像落在石头样儿的硬物上,只是噼噼啪啪清脆的敲打声。沉闷而绵长的雨水,让土道儿成了水的路,水在土道儿上流得畅快。松软的田地看雨水流过来,张开嘴饱饱的吸够了,才放水向别的地方流去。这样的雨水一开头,一个土坎儿,也许是一截土石混合的墙体在某一时间,“哗啦”一声,便倒在雨声里。我害怕那样的雨,母亲也害怕,尤其是夜里的雨。我家在河套边,这样的雨水,河水下来时,尤其晚间,声音异常宏大,让人整夜整夜无法入睡。于是我趴在窗口,惊恐地向雨中看去,若是没有闪电照亮大地,其实我啥都看不见,只有满耳的雨声和恐惧。
雨后的土道儿在柔软中一天天重新坚实起来。路边的野草和野花一样不少地重新生长起来。土道儿是人的道儿,牲畜的道儿。雨天时,是人的道儿,牲畜的道儿,还是雨的道儿。土道儿被人和牲畜走得多了,中间低,两边高,雨水不像人和牲畜,抬抬腿,高些的路也照常走,水往低处流,人就只好走两边,把两边的草和野花踩平。被踩了的草和野花生长的有些懒,不打眼,比不上别处的草和野花茂盛。雨天时,我喜欢走在路的两边,脚踩上去,像踩在地毯上,绿底镶花的纯天然物件。踩就踩了,屯子里又不缺草,牲畜咬几口,人踩上几脚,都构不成一个事件。草只有默默独自承受,这是土道儿边上野草和野花的命运,就像农民种田,工人上班一样,草也有自己的生长方式,有使不完的力气和韧性在身体里,你再多踩上几脚,把草茎踩折了,它仍会换个姿势继续向上生长,让青草的气息钻进人和牲畜的鼻子。草从土道儿两侧钻出地面时,好像就这样打算的。为啥这样,草也说不清。
剩下的土道儿都是通往庄稼地的。我们只是在春天和秋天频频地使用着通往庄稼地的土道儿。我偷偷计算过,送粪、搂石子、种地、耪地、打垄、看苗、打农药、收割、刨茬子、打茬子,再多出几次,也许我们就不需要这条道儿了。留下的土道儿也许就属于蚂蚁的乐园了,一场又一场雨水后的土道儿边,那数不清的一小堆儿一小堆儿的新土,让我看到蚂蚁王国的浩大。我们把庄稼运回院子时,加再大的小心,干透了豆荚也会崩开几个,抖落几粒豆粒;高粱、谷子也会掉落几粒,我们着急从土道儿往院子运送收成,成群结队的蚂蚁们等在土道儿上抢我们遗落的收成,也许老鼠也会半路打劫一下。我们看不见大地上另一番繁荣。我们不常用的土道儿,一只野兔,一头跑缰的驴,另一个屯子迷路的人都会踩上几脚,在生存的道路上,谁也拿不准,会不经意踩在别人的路上几脚。要是没有这些意外的交集,也许生活更加枯燥和无味。
没修柏油路和水泥路之前,我可以轻易在路边割上几把榆树条,在开着黄色花朵的苦麻子和粉色花朵的车轱辘菜旁拧榆树绕子,上山割柴。柏油路修通了,把树连根除掉,也许把树根留下,直接压上柏油,树根一下被隔离在地下,再没力量穿透石头一样的路面,长到地面上来。我只好到坝墙根上重新寻找。在通往沟里的土道儿一侧,长满了一人多高的山枣树。在山枣熟的时候,伸手就能摘上一把,甜的、酸的都有。想吃,摘一个扔嘴里,咧一下嘴,换一棵树,再尝,直到脸上露出笑。土道儿上人少,露出啥表情也没人捡笑。
通往沟里的土道儿,住着数户人家。算是屯子里最老的土道儿了和最后的土道儿了。下再大的雨也还原封不动的踩不坏。这条道,该有上百年了,也算古董了。
屯子里,能保持上百年不变的大概没几样了,好在,还有一条剩下的土道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