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点论审视

2017-05-06 10:49马振清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战略布局四个全面

摘要: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六中全会,每次全会的主题都是不同的,但又是鲜明的。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四中全会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五中全会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题,六中全会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题,四次全会的主题共同构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整体架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已经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但核心在于“全面”落实,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协同推进,以确保党和国家的宏观发展战略落到实处,最终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目标。

关键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协同推进;全面落实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81(2017)02-0036-09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把握时代发展大势,直面发展问题,回应人民呼声,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攻坚克难,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成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深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不断总结我国发展实践而形成的新的重要理论成果,是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这一总方略的实现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深入理解和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核心和关键,才能确保党和国家的宏观发展战略顺利推进,最终实现战略目标。

*本文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宣传协同创新中心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1]。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首次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提高到战略布局的高度。指出,“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2]17。

提出“四个全面”并将其上升到战略布局的高度,作为我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又是顺应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同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也是我党长期以来问题意识、忧患意识和战略意识的高度体现。

(一)强烈的问题意识促使“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

我党历来强调问题意识,主张以重大问题、关键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分析这些问题,找出问题的答案,着力解决影响我们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关键问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通性、客观性,就是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2]87“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显然是我党强烈问题意识、鲜明问题导向的产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四个全面”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3]。

战略扫描(“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专题)马振清:“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点论审视新时期摆在我们面前问题仍然很多,虽然实现了总体上的小康,但这种小康仍然是不全面的、不平衡的、低水平的。城乡、区域差距比较明显,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尚未解决,农业现代化还是薄弱环节,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农民总体上还不富裕,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依然艰巨,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旧突出,长期积累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显现。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难度越来越大,许多阻碍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各种问题错综复杂。改革因各种问题倒逼而产生,又要求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改革,改革任重而道远。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问题依然存在,“人治”意识根深蒂固,“法治”意识有待增强。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腐化堕落,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降低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面对以上诸多问题,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下,中国共产党不回避问题,勇于担当,直面问题和矛盾,从纷繁复杂的问题和矛盾中,敏锐地找出了根本问题、普遍问题、要害问题、关键问题、战略问题,以非凡的政治智慧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可以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为了回应当前发展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进而致力于解决这些突出问题而逐步形成的。关于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3月曾经明确讲到:“两年多来,我们立足中国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逐步形成并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4]

(二)强烈的忧患意识要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

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居安思危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也是推动国家进步发展的催化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同样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勇于担当,直面问题,也正是在这种忧患意识的推动之下,在破解问题中逐步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当前,我党强烈的忧患意识主要体现在忧党、忧国、忧民三个方面。首先是忧党。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伊始,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就强调对于“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5]4。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强调,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6]104。面对我党执政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一刻不能松懈,“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6]105。其次是忧国。面对影响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的各种威胁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务必保持清醒头脑,强调“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5]200。在谈到公共安全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自觉把维护公共安全放在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来认识,放在贯彻落实国家总体安全观中来思考,放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来把握”[2]46。再次是忧民。我党一贯对民生问题高度关注,格外关注困难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回避问题,准确判断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为了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果断提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实现脱贫目标。

这种强烈的忧党、忧国、忧民意识,体现了我党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正是这种植根于我党精神基因中的强烈的忧患意识,推动着党和国家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无一不体现着我党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高度危机感。

(三)强烈的战略意识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

战略制定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邓小平说过:“毛主席曾经指出,我们党历来是重视战略的,部队的战士、伙夫都关心战略,只要把战略形势讲清楚,问题就好办了。”[7]我们党的历代领导人都有着非凡的战略智慧,有着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从革命战争年代我党制定的成功的革命战略到今天的改革战略,都凸显了我党强烈的战略意识和战略自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战略谋划,他曾经强调:“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8]“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在新形势下我党制定的宏观战略,体现了我党高度的战略意识。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涉及全局的重大决策,攸关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社会安定、人民幸福。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既有重大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四个全面”相互联结、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一个战略整体,每一个“全面”都蕴含着重大战略意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出的总要求,各领域、各方面工作都要着力服务这一战略布局”[6]5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为解决全局性、根本性问题进行的战略谋划,是在深入剖析发展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和主要矛盾基础上,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做出的顶层设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长远谋划,体现了我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为我们绘就了一幅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涉及许多重大问题和当前急需解决的主要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解决起来也并非易事,把“四个全面”上升到战略高度,也体现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显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党在新时期的战略选择,在其形成过程中,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战略意识,战略思维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没有这种高瞻远瞩的战略意识,就不会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结构

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依次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从严治党为主题,四次中央全会的主题共同构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可见,“四个全面”中的每一个全面都是一篇大文章,但“四个全面”也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四个全面”之间相互联结,紧密联系。只有深入理解和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关系,抓住其核心和关键,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处于引领地位,是我们努力要实现的重大战略目标,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从“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回应了人民期盼。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屆五中全会又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题,始终关注经济社会的发展问题,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实现的发展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核心是“全面”。首先,全面小康社会覆盖的领域要全面,全面小康社会不是单指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或者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而是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协同共进,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是相互联结的,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建设美丽中国。”[5]326其次,全面小康社会覆盖的人口要全面,全面小康社会不是少数人的小康,发展成果要造福全体人民,由人民共享,特别是要高度关注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47民生问题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全面小康也要求做好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实事。在谈到医疗卫生问题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1]再次,全面小康社会覆盖的区域要全面,全面小康社会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小康。城乡差距、区域差距问题如果不解决,全面小康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最后,全面小康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客观上要求,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理解和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要把它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个总体中来看。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紧紧扭住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三个战略举措不放松。

(二)全面深化改革:动力来源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发展目标的动力来源。“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突破性和先导性的关键环节。”[6]67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强调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要取得决定性成果,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突出强调“全面”。“同过去相比,中国改革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拓展了。”[5]100改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军队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包括15个领域,330项较大的改革措施。显然,全面深化改革,不是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各领域联动和集成的、全面的、系统的改革,是要破除阻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的弊端,突破利益固化藩蓠的改革。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才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基本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和其他“三个全面”关系密切。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是其他“三个全面”的动力来源。另一方面,其他“三个全面”又为全面深化改革确定了方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面的发展,保证了全面深化改革不会偏离制定的战略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法治和制度保证,能够从法治和制度层面巩固全面深化改革所取得的成果;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组织保障,党这个强有力领导核心的自身建设和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提高,使党能够更好地领导改革。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保障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事关我党执政兴国的一个全局性问题,是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目标的法治保障,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做出的重大抉择”[2]96。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同样重在“全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包括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等各个方面。[9]全面依法治国涉及众多机构和人员,包括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查机关和各级党的组织以及领导干部,还涉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这些机构和人员都要在各级党委领导下,为推进依法治国发挥积极作用。全面依法治国还要求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人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6]89。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10。在法治环境下有助于推进改革,在改革中方能完善法治,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二者相得益彰,推进依法治国,破除人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有效遏制党员干部尤其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腐败,用党纪国法来约束党员干部,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四)全面从严治党:组织保障

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发展目标的组织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身担历史重任和民族复兴使命,就要勇于面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从严治党,保持党的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题,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对全面从严治党作了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了权力监督制度体系。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键在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锻造领导干部这个伟大事业的坚强核心,为改革发展稳定奠定组织基础。新的形势也对党的建设提出更高要求,从而能够促进党的队伍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全面从严治党,强调管党治党要“全面”。全面从严治党面向所有党员、各级党组织,覆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部门,坚决查处腐败案件,坚持“老虎”和“苍蝇”一起打。“要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10]。国内反腐和国际追逃相配合,让腐败分子无藏身之处。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相结合,打造从严治党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全面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整体性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既有动力来源,又有法治保障和组织保障,“四个全面”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一以贯之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体现了全面的联系的观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联性涉及各个方面、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间的关系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发展的,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要求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序展开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相互协调推进,每一个全面内部都要抓住重点,以重点促全面,“协同”推进。因此,“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核心是“全面”落实,关键是“协同”推进。

三、“四個全面”战略布局需要“全面”落实和“协同”推进

当前,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阻碍发展的问题和矛盾,这些问题错综复杂,产生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而在这些原因的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发展的全面性和协同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的战略部署,它的有序展开需要抓住核心和关键。之所以特别强调“全面”落实和“协同”推进,是因为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矛盾的需要,是我党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取向的内在要求,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需要。

(一)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矛盾需要“全面”与“协同”

我们只要审视一下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就能发现尚存在一些阻碍发展的“短板”,影响了进一步的发展。在经济领域,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虽然产生原因复杂,但从根本上说,还是由于我们经济运行体制机制改革的协同性不能完全同步,仍然有需要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分配领域,一段时间以来,过多强调效率,忽视分配公平,基尼系数相对较高,收入差距比较明显。解决这样的问题,必须通过进一步改革完善分配制度才有可能。

在政治领域,部分党员干部出现信仰缺失、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和我们的权力监督机制有很大关系,制度建设滞后于快速变化的形势,必须进一步完善权力监督机制,协同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

思想文化领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人们的幸福感没有显著提升,甚至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道德滑坡,理想信念迷失,价值观扭曲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部分原因是由于强调物质文明建设,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视不够,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出现脱节,协同性不够平衡。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问题,主要也是由于片面强调经济增长而忽视了资源环境保护而导致的。对于这些问题,不能只依靠人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意识的提高,还必须从制度层面着手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协同推进环境教育、制度监管、法律惩处。其他领域的问题和矛盾大多如此,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特别重视全面落实和协同推进。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内在要求“全面”和“协同”

我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我党奋斗和争取的一切,都是以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为出发点。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党不同于资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标志。从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的“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江泽民的“党要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的“以人为本”,再到习近平的“以人民为中心”无不体现了我党秉持的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也正是由于我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当前,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首要的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升人民的幸福感。要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不能故步自封,停滞不前,必须从全局出发,做好总体谋划。“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谋划,这一战略谋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以人民为中心谋发展。当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全面、不协调的问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纲举目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明确了发展方向,全面的小康社会就是要惠及全体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为了推动党和人民事业更好发展,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国家建设,根本目的是保护人民权益;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群众路线,也是为了更好践行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需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协同推进。只有努力使“四个全面”相互促进,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和矛盾才能得以顺利解决,才能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和生态利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目的就是要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这个角度来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过程中坚持“全面”与“协同”是我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在实践中的必然要求。

(三)激发社会创造活力需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全面”与“协同”

一个国家和民族要想长久繁荣和强大,一个社会要想保持生机和活力,必须要有持久的发展动力。这个发展动力关键还在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就在于通过改革不合理的体制机制,为社会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正是由于我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探索,破除束缚发展的观念,攻克体制机制的障碍,取得了改革的巨大成就,这些深刻变革也正是通过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出社会的创造活力才得以实现的。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当前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影响社会创造活力的体制和机制的弊端。比如收入分配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一些国企高管、民营企业主、影视明星的收入远远超出其实际社会价值,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仇富心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合理。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消极腐败,以权谋私,脱离群众,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之风,奢靡之风的问题,法治观念认识不到位,家长制、一言堂问题在一些地方依然突出。还有在教育领域,长期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培养出的创新型人才不多,教育质量还有待提高。在科技领域,创新能力不强,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缺少核心技术。此外,还有房价过高、看病难、教育不公平、就业压力大等问题。以上这些问题或多或少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抑制了社会活力,影响了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从严治党。换句话说,只有协同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改变不合理的体制机制,关注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全面激发社会创造活力。

总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一系列重大而复杂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作通盘考虑,不从全局出发是绝对不行的。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做要到“全面”落实和“协同”推进。当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全面”并不是平均用力,而是要抓住主要矛盾,补足短板,以点带面,减少系统内部由于结构不合理而造成的损耗,在动态中协同推進,最终达到全面发展。

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与“协同”推进的举措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来说是一个总的方略,要实现这个战略目标,重点和核心就在于“全面”落实与“协同”推进,如何实现“全面”落实与“协同”推进就成为一个极其现实而且重要的问题。由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涉及一系列重大关系,实现“全面”落实与“协同”推进必须要有科学的立场、基本的观点和得当的方法。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全面”落实与“协同”推进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这是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以人民为中心,要求我们在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时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坚持一切为了群众,始终把为全体人民谋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的就是由总体小康向更高层次小康迈进,着力增进全体人民福祉,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观目标,必须始终关注人民群众,脱离了人民群众,不关心群众冷暖,我们的事业不可能取得成功。因此,必须从人民群众实际出发,认真解决和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问题,如教育公平的问题,就业问题、社会保障的问题、医疗和公共卫生问题、贫困人口脱贫问题、收入差距问题,等等。改革方向是否正确,判断的标准就是,最终要看它是不是有利于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换句话说,改革是不是以人民为中心,是不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观点,这是检验我们工作的根本指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同样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权利,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目的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动摇,始终着眼于密切党群关系,勇于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总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能否有序展开,关键要看落实和推进过程中是否真正坚持一切为了群众,是不是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了首位。

坚持一切依靠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相信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只有调动人民群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激发全社会的活力,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需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实现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需要群策群力。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艰巨,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改革如果脱离人民群众,就不可能取得成功。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除了党内的监督制约外,还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群众监督和党内监督相结合更有助于管党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只有依靠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才能得以真正贯彻和落实。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植根人民群众,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分析和研究化为集中系统的意见,并把它上升到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新时期党中央的顶层设计是准确把握群众呼声、回应群众期待的结果,群众意见是进行顶层设计的基础。在贯彻落实过程中同样应该坚持倾听群众声音、了解群众意愿,最终形成正确的方针和政策,用这些方针政策来指导改革发展实践,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改革才能取能得突破。

此外,“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全面”落实与“协同”推进,还应该到群众中去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帮助群众领会、贯彻和落实,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帮助人民群众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质和战略意义,帮助人民群众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自身的关系,使人民群众真正能够理解和接受,为贯彻和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我们在观察分析社会现实问题时,要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入手,不能孤立地看待事物。“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2]87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全面、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事物内部的矛盾以及事物之间的矛盾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变化,“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落实与推进,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因此,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去认识社会,而不能静止地去观察社会现象,唯物辩证法也要求我们要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去把握其本质。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我们强调“全面”与“协同”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其他三个方面的战略举措必须密切配合,不能顾此失彼。全面深化改革的同时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扫除改革障碍,改革方向才不至于出现偏差,改革形成的制度成果才能进一步巩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离不开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依法治国需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来推进,需要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提升。全面从严治党,需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需要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管党治党规范化、法治化,也离不开全面依法治国。因此,四个方面只有密切配合、协同推进,宏观战略目标才有可能最终实现。“四个全面”中的每一个全面的内部各要素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落实和推进时,必须坚持全面的联系的观点,不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当然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找准主要矛盾,以主要矛盾的解决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

落实和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还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旧的目标实现了,还会有新的更高的目标,旧的问题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问题需要去破解。因此,必须克服静止地、机械地看待问题的错误思想。具体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到2020年,主要还是为更高远的目标打基础,坚持发展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谋长远,见成效,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止步不前。坚持发展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11]坚持发展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看到,全面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坚持发展的观点,必须高度重视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治党不能一刻松懈,党的建设永远在路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三)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全面”落实与“协同”推进必须统筹兼顾。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就提到了“统筹兼顾”,并把它作为一个基本方针来看待。在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统筹兼顾”,在不同场合多次讲到统筹兼顾,这也成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一项艰巨繁重的系统工程,坚持统筹兼顾,系统功能才能最大化。统筹兼顾涉及到方方面面,统筹改革发展稳定,统筹内政外交国防,统筹治党治国治军,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统筹城市和乡村,统筹沿海和内地,统筹中央和地方,统筹工业和农业,统筹当前和长远,统筹国家、集体和个人,等等。统筹兼顾就是要理顺各种关系。首先,必须有政治意识。把统筹各种关系放到政治高度上去认识,才不至于偏离正确方向。其次,必须有大局意识、全局意识。只见局部、部分,不见全局、整体,就会顾此失彼,是难以实现统筹兼顾的。再次,必须有战略意识。不能只看眼前,目光要长远,要在动态中来把握统筹兼顾。最后,统筹兼顾必须坚持法治理念。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9]。统筹兼顾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处理当前各方面突出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协同配合和有机衔接。

总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在科学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回应人民愿望的基础上所做出的战略谋划,“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于解决当前发展中出现问题和矛盾,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实现改革成效最大化,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兼顾,“协同”推进与“全面”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N].人民日报,2014-12-15(1).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3]习近平.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N].人民日报,2015-01-25(1).

[4]习近平会见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会成员[N].人民日报,2015-03-30(1).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6]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98.

[8]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9.

[9]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4-10-29(1).

[10]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16-10-28(1).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4.

Abstract: From the Third to the Six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the theme of each Plenary Session is different, but distinguished.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is on the theme of All-round and Deeper-level Reform, and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emphasizes on the Law-based Country, and the theme of the Fifth and Sixth Plenary Session is to build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and our party should exercise strict discipline. The “Four overall” strategic layout has been gradually formed in practice, but the core of it lies in how to carry out and the key issue is how to promote together to ensure macro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implemented, and ultimately to realize the “Four overall” strategic layout.

Key words: “Four overall” strategic layout; promote together; fully implemented

責任编辑:王廷国

猜你喜欢
战略布局四个全面
试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视域下的党的建设
试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视域下的党的建设
试论“四个全面”战略与中国梦的关系
“四个全面”形势下的基层央行服务型工会组织发展研究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作用研究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