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佳
摘 要:本文从创新人才培养的视角审视艺术设计教育,通过对艺术设计教育的解析,指出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必须从思维、素质、能力培养为切入点,开启学生的艺术创新的智慧。
关键词:创新人才;艺术设计;工艺美术;思维;素质;能力
艺术设计作为现代综合艺术类设计学科的代名词,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艺术设计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加强艺术设计人才艺术思维、艺术素质、艺术能力的创新培养,深化艺术设计教育内涵建设的任务,迫切的摆到了我们面前。
1 深化艺术设计教育内涵建设的现实意义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1998年国家教育部 “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首次将“艺术设计”替代 “工艺美术”,标志着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开始注重融入全球设计和文化创意产业之中,并在其发布目录的艺术教育专业介绍中,对艺术设计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学习提出明确要求,强调理論和基础知识学习的必要性,指出艺术设计创新思维、素质、能力与艺术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基本训练同等重要。
进入21世纪,教育部又制定了新的艺术教育课程标准,进一步强化艺术课程的“人文性质”,突出艺术课程的人文教育功能,鼓励学生通过参与艺术活动传承人类文化和促进艺术创新人才的培养。2012年教育部重新印发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艺术学作为独立的学科门类出现,原有艺术设计专业取消,艺术学下设一级学科设计学类、美术学类、戏剧与影视学类等,设计学下设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公共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并把艺术设计学专业作为以理论教学为主的专业设立,把艺术与科技专业作为特色专业设立。专业门类进一步细化,艺术设计理论教育进一步得到重视,科学技术也已作为主要的内容融入艺术设计教育中。
艺术设计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艺术设计教育本身的改革与创新,机制的创新是其中最为根本的一环。传统的“工艺美术”教育通常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或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其内涵侧重技术与技艺的培养。而艺术设计教育则是融合了艺术、科技、文化、经济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技能,培养具有创造性的综合性艺术设计人才。
从“工艺美术”回顾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历程来看,轻理论研究、轻设计创新的倾向还是存在的,在急功近利的影响下,“拿来主义”设计已成为应付市场需求的法宝,探求真、善、美的设计很多方面被实用主义所替代。新时代呼唤着创新型的艺术设计人才,呼唤着各种能有效发掘创新潜质、提升创新能力、激活创新思维的艺术设计教育创新模式。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从艺术思维、艺术素质、艺术能力的创新培养为切入点,进一步审视艺术设计教育,在实践中探索艺术设计教育的新途径。
2 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的创新探索
每个人具有创造的潜在能力,开发每个人的创造潜力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点在以知识产权为设计目标载体的艺术设计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艺术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努力探索该怎样以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来驱动创新,该如何有效利用各种条件、使用各种方式、调动各种手段去实现艺术设计人才创新能量爆发的人才培养新途径。以下笔者就艺术设计教育谈几点实践性体会。
2.1 关于创新思维培养
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就是创新思维培养。我们知道艺术思维的核心就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的原动力就是情感。因此选择能唤起学生情趣的事物激发其展开多方面、多层次、多视角、多维度的丰富联想,是创新思维训练培养的有效手段。由“点”引向“面”的发散思维指引着学生去不断寻找方向、变换视角、构建维度。
发散思维可以充分挖掘创造潜力。一个眼睛、一支笔、一个文字,都能让学生张开联想的翅膀,平凡的生活为设计者留下揭示美的瞬间创意。如汉字“水”,可以与“写生”、“创意”两个字进行组合,调动学生鲜活的记忆,从水的形象寻求相似性,从写生与创意构思与水有关的形象思考。将具象、意象和抽象形态融合综合,创造性思维就格外活跃,加大了思维跨度。再如,通过司空见惯的一组静物,让学生进行相似关系联想,几何实体的空间想象,多维空间的情节想象,使几个静物借用变形或互为借用而构筑新形象。可以反差变形,运用事物的两个极限对比共存,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也可以暗喻变形,不让作品一览无余,而让表现内在的隐秘暗示变形的方式。
2.2 关于创新素质培养
艺术设计教育重要的任务包括人文素养和艺术素质的熏陶积淀。设计的过程正是设计思想、艺术意识的不断碰撞迸出火花的过程,设计从来就离不开设计者关乎自然、人文、审美的点滴积累,离不开艺术感知力、艺术判断力、审美创造力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多种基础知识结构的合力作用,可以说艺术创造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文素养与形象思维中感性形式情感的交融式迸发力度。所以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要更加注重学生在人文素养和艺术素质方面的积累式培养。
我们应帮助学生确立崇高的艺术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专业知识教育固然重要,但仅此是远远不够的,专业教育可以使人成才,但是要使人完善还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根本的。” 爱因斯坦所说的价值,是基于人类公认的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现代艺术设计的意义并不是满足个人突发奇想的标新立异,也不是为了追求感官刺激的精神愉悦,它的目标是为了建立更美好、更健康的生活方式。由此可见,艺术设计是现代文明的一部分,它对设计师的形式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有着很高的要求。北京大学朱青生教授这样说:我们要对人的价值有更深的理解,对社会有更多的承担,这样我们作为一个艺术家,他想设计或者他想建造或者他想创作的将是一个伟大的世纪,而这个世纪其实已经到来。
我们应帮助学生确立把握时代发展的脉络的思想,对新事物、新形态、新思潮要有敏感的触觉并有远见。艺术设计要用创新的理念审视新鲜事物,深入研究表现事物的艺术形式和方法,尤其是在错综复杂的形态中找到恰如其分的解决方法。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设计人才的培养应具有宽广的艺术视野,融合当代国际创新理念,学会多元思考,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新颖的设计理念,实现对设计对象本质的把握。
我们应帮助学生提高将设计想法变为现实的综合能力。善于用当代艺术观念和哲学理念诠释形态的表达,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新鲜事物有敏锐独特嗅觉,能够用全新的构思、丰富的想象、从专业的视角制定完善的方案并实现方案的能力。
2.3 关于创新能力培养
要使每一个人的创造能力有可能在无限阔广的天地驰骋。任何一项艺术设计都是创新的结晶,是一种文化的创造。如果离开了创新能力,艺术设计也就丧失了生命和活力。我们常说,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一个具备创新能力的艺术设计者,能在艺术设计的天空中天馬行空,驰骋自如。
艺术设计的创新能力提高需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并善于运用各种知识,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将艺术设计创意形式与艺术价值及实用价值融于一体构成设计作品的能力。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它时刻要求我们突破自己,用全新的思想和理念渗透到艺术设计教学的全过程,时刻营造能充分激发和增强学生创造行为,培养学生的敏锐力、变通力、独创力创意能力的氛围。
譬如,在艺术设计课程中让音乐激发学生的色彩联想,音乐节奏、韵律能够启迪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心灵,学生通过音乐感受所形成的设计画面能获得不拘一格的设计灵感;艺术设计也可与写作结合,养成以文字抒发情感的创作习惯,培养学生图文并茂的设计能力;也可以用理性思辨的方式,培养将抽象语言揭示事物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以清晰构建图像意义;创新能力锻炼还可以在各类讨论中获得,思考的空间包容不同的知识背景与兴趣爱好,碰撞出激情和灵感,以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3 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思考
首先,应当加大对创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力度,强调人文素质培养。在“通识教育”框架内的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融合、贯通知识结构,渐臻智慧与领悟,超越自我,弘扬设计创新精神。健全的大脑、健康的身心、完善的人格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培养健全的大脑,就是将创新思维作为高层次的人的本体而提出,艺术设计的创新始终要求思维的新颖性、独创性、发散性。艺术设计创新的任务就是把看到的、想到的变成现实,将创造潜能变成发展现实。
其次,要格外注重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自由想象,强调独创精神培养。鼓励学生在碰撞中发现自我,不断突破思维局限。教师应有意设计一些课题,引导每个学生的设计思路及方法朝着独树一帜方向前行。设计思维创意是人的心灵活动的重要方面,设计与创新充满个性,洋溢着丰富的情感,是特殊的心灵表现形式,因此也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一环。
再次,要善于营造创造性学习环境,强调创新学习环境的构建。通过设计多种活动,设置多种情境,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另辟蹊径,大胆实践,让学生享受创新的快乐。艺术设计教育要走出校园,到社会中去感受日新月异的变化,体会视觉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关注当今的设计潮流。同时又要坚持自己的设计主张,对低俗的设计形式持客观批评态度。面对社会上流行的各种设计思潮,要通过分析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趋势,给予正确地判断。在人类所有的艺术设计成果中,最能体现创造性的莫过于大师的作品,要经常走进图书馆,学习、领会大师的创新精髓,建立主流的设计价值观,积极储备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厚积薄发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立新.中国工艺美术研究的价值取向与理论视阈——近年来工艺美术研究热点问题透视[J].艺术百家,2008(04).
[2] 陈先达.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J].文化建设,2011(06).
[3] 刘晓静.高校艺术创新教育的探索和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12(01).
[4] 付洋.试论当代工艺美术设计的核心价值[J].艺术科技,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