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敏
【摘 要】 笔者以新课程为背景,通过对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理论与实践的分析,提出了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1
1.教学准备策略
教学准备是实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凡事必须要有准备,只有做了充分准备,才能够确保计划的顺利进行。教学准备就是要对教材、教学目标等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做铺垫。
1)把握教材,确保备课具有可行性
新课程的教材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对教材是使用,而不是教,即为了实现育人的功能,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教师的备课必须要与教学的实际需求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手段,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教材,从而保证备课切实可行。因此,教师要备好课,确保备课具有可行性,就一定要学会与教材对话,让教材生动地参与到教学当中。有效的备课不可是教材内容直接转移到备课上,而应该是对教材进行深入理解。教师要理解教材,了解教材的布局特点,把握教学目的。同时,教师还要专研教材,找出教学的重点难点与观点。唯有如此,教师才能正确地对教学目标进行精确定位,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构思,设计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教案。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与生长点等,并能够与教材对话,使教材的重难点与关键点等都体现在备课中,确保在上课时合理有效地教学。教师深入备课与研读教材,搞清楚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准确对教学目标进行定位,达到在新课程背景下完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设计。
2)落实三维目标,确保备课具有方向性
“三维目标”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課程改革中提出的新名词,指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的要求。
三维目标的落实,是确保备课的方向的重要前提。只有教师深入理解好教学的三维目标,真正把它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才可确保备课的有效性与方向性。三维目标的实现,不是简单的依靠某一节课就能直接完成,但是,每一节课的备课内容必须体现和围绕本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开展。教师应该利用各种资源与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化与熏陶学生,让学生在每个阶段中实现三维目标,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魅力。同时,三维目标并不是简单分开的三个部分,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始终贯穿在其中,教师不能只是关注其中的某一方面,而应全面看待。
3)重视预设与生成,确保备课具有实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存在预设,才可以让教学活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也就是说,教师完成了预设的教学方案,学生获得了预设性的发展,预设体现在教学效果上。
例如:教师访谈记录:
问:你在日常教学中,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有效教学策略?
教师1答:我采用的有效教学策略是对每节课进行备课,但有时备课得到的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可能是我对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没有进行预设,所以也就没有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2答:我上新课之前一般都会事先备好课。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能够深入地了解整节课的教学的重、难点,并且发现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在备课的过程中,对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各个问题进行预设,尽可能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设计,只有预设好了,才可能会有好的生成,才能确保我的备课是有效的。
从教师1与教师2的访谈记录中,可以看出,教师1与教师2都重视备课,都把备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但从教师3的访谈记录中可以看到,虽然他教师1进行了备课,但并没有重视预设与生成的问题,由此教学效果受到影响。而从教师2的访谈记录看出,教师2在备课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预测与设计,同时对教学生成也充满了期待,他重视预设与生成,重视备课的有效性,因此,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2.教学实施策略
教学实施策略是教学的最重要阶段,教学实施策略的选取,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也就是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优化策略的选择要遵循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同时要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要求相符合,更要考虑有效教学策略实施的可能性。
1)巧设情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巧设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要求,为实现教学目标,在课堂上采取一些生动形象的、具有情感色彩的教学手法,以营造出一个具有感染化的、生活化的、氛围活跃的教学场景,以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促进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
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实现巧设情境的有效手段之一。多媒体在现代的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多媒体即传播信息的多种媒介的综合。多媒体的出现,给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创造了机会,提供了科学先进的手段。多媒体具有直观性,能够把抽象的数学思想直观的表现出来;多媒体具有趣味性,其形象生动的表现方式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具有多变性,能引导学生进入不同的教学情境,因此,多媒体教学是创设情境、促进有效教学的一种良好手段。
2)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良好的学习气氛
教学不只是师生间知识交流的过程,也是建立师生关系的过程。数学教学是一个以学生和教师平等存在,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作用,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认知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对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着重要影响,因而要注重培养良好的教师与学生的人际关系。为此,教师要有优化师生的沟通策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多换位思考,多为学生考虑,深入了解学生,防止走“教师为中心”与“学生为中心”的两个极端。师生关系既不是师尊生卑,也不是生主师辅,而是地位平等的两个主体,只有师生之间拥有平等地位,互相尊重,课堂教学活动才会顺利开展,才可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教师与学生只有在平等、自由、民主的前提下,教师才可以更好的开展教学。
3)关注学生学习心理,培养良好学习风气
学生的学习心理容易受到来自教学课堂环境、教师教学行为、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它从不同的角度或发展、或制约地影响着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稳定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对小学数学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有效教学具有深刻意义。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在欢乐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心理上获得自由与安全,就会十分乐意去接受新鲜的事物,探索新知识,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对课堂不再是抗拒,而是一种享受,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如心理特点等,决定了小学的学习特点。他们好奇、好动、喜欢新颖的事物,在良好的学习风气下,能最大限度发挥其求知欲望,探索新知识。关注学习的学习心理,要求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变化发展、热情回应学生的期待,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形成一种教师爱讲授、学生乐意学习的学习风气。良好的学风,犹如一颗大树,它需要经过精心呵护、精心培养,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积攒点点滴滴的好习惯,并不断发扬光大。
3.结语
新课程理念下主导的教学也必然是一个开放性的、探索性的动态存在,需要教育工作者发挥其专业智慧,将这种理念具体化为现实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形态。
参考文献:
[1]万伟,秦德森,吴永军.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宋德云.教师教学决策[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