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浩宸
摘 要:本文要讲的是一部在电影音乐音响创作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影片《夺宝奇兵》,这部影片获得了第54届奥斯卡最佳音响奖,他的很多声音处理技巧即使今天也还在用,博古以通今,在比较长的时间过去后再回去反思前人的优秀作品是对现实的创作具有积极影响的,具有对现在创作的指导意义;本文会运用简单的音乐音响知识,分析其中现在还很常见的声音处理技巧:靠声音来推进叙事的方式以及声场的处理,同时参考一些文献来简单挖掘影片背后的声音知识。
关键词:《夺宝奇兵》;声音推进叙事;声场;拟声
《夺宝奇兵》是一部在声音的制作和设计上都非常考究的片子,在很多细节问题上都处理的非常到位,对于一部三十多年前的影片,这是非常难得的。下面来举具体的例子分析其中的手法。
1 用声音推进叙事
比如,我第一次看这个片子时,对音乐感触最深的是影片40分钟左右的时候,配乐是时而节奏快,时而节奏慢,而节奏的快慢是配合画面的情况,在演员快速奔跑的时候,整个背景音乐的节奏是非常快的,而在演员躲起来暂时不跑,但是情况依然很紧张的时候,节奏也短暂舒缓下来,但还是会使听众觉得非常紧张,随后又很快的加快节奏,更大的刺激观众,带动观众的神经,从而营造出紧张的气氛。
又比如,这部影片还会用声音来表示这段故事告一段落,在这部影片大约1小时47分钟的时候,就是大结局靠前一点的地方,危机解除,方舟的盖子落下后,两个人拥抱在一起,这时环境声突然安静了,但是在安静的背景音中却清晰地出现一只蟋蟀的声音,在刚刚发生了那么多故事的地方,这声音显得安静祥和,比绝对的安静更能说明危险已经过去,结局即将来临,导演用环境声来使得观众体会到自己的意图。
再举一个特殊的例子,就是在影片1小时33分钟左右的时候,影片的配乐非常的诡异,这段配乐跟之前的两个例子不同,它不是靠推进叙事的节奏来推进叙事的,而是靠声音来营造氛围,预示着邪恶力量即将粉墨登场,从而推进叙事的。这与《指环王》中咕噜的出场声音是异曲同工的。(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出场的声音不同,也给观众造成了不同的暗示)
2 声场的处理
这部影片也非常注重在声场上的处理,这个也很有意义。
举例说明,这部影片在8分钟左右处,演员在不同景别的时候声音大小是不一样的,随着景别大小的变化,整个声音的强弱也在不停地跳动,如演员扒住悬崖往上爬的时候,特写镜头的喘息声明显大于从悬崖底的仰拍,而在大门处拍摄的时候,门的声音又很大,压过了演员的喘息声。
环境声随场景逐渐变化,有助于使得整个空间环境具有立体感,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融入影片中去,从而打破电影银幕的严格界限,这时候我们感觉到了往上爬很吃力,也感受到了门马上要关上的紧迫。
3 后期录音和拟声
本小結内容很难靠看片子总结出来,于是找了些资料来举例说明:
第一,和片场相比,演员待在一个很少有声学响应的沉寂、安静的房间里,演员的声学表演会不够投入,这部影片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例如,在“滚巨石”的表演中,演员的声音听起来“太过了”。
第二,用把尺子一边摁在桌子上,拨动另一边发出的声音,来模拟射箭箭定在东西上的声音。
第三,打脸的声音是用“皮夹克扔到旧消防车的引擎盖上的声音,与将熟透的水果扔到水泥地上的声音相混合”,从而得到一种全新的声音。[1]
4 结语
几十年前的影片在制作的技术上肯定不如现在的片子,但是不能忽视在技术背后的东西,前人的经典作品在艺术成就上是超过很多现在的影片的,《夺宝奇兵》中处理声音的技巧很多都是现在还在用,熟练掌握这些技巧后才能够不断地推陈出新,开拓新的艺术表现方式。
参考文献:
[1] (美)Tomlinson Holman .电影电视声音(第三版)[M].王珏,彭碧萍,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