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黔南茶产业联盟的策略思考

2017-05-05 01:18袁陆林黄朝宾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优势现状问题

袁陆林+黄朝宾

摘 要:由于资金短缺、技术落后、人才匮乏、市场把握不足、创新性不强等因素的影响,使黔南州的大部分茶企和以传统方式经营的农户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竞争力不足、市场份额少、经济效益差。因此将黔南州的茶企和农户聚集起来构建茶产业联盟,充分发挥联盟的优势,解决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是促进黔南州茶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市场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论述。

关键词:茶产业联盟;现状;优势;问题;策略

茶产业是黔南州的特色产业,在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构建黔南茶产业联盟对调整黔南茶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黔南乃至贵州省茶产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茶产业联盟概述

茶产业联盟是一个跨地区、跨部门,由龙头企业引领、以市场为导向、以茶企和农户为基础、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以联盟各方的发展需求和共同利益为目的,充分利用高校、科研单位的资源,实行种研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能把茶叶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具有法律约束和契约保障的、适合茶产业发展的、具有集聚效应的茶产业经济组织。

二、构建黔南茶产业联盟的意义

通过构建黔南茶产业联盟,可以充分发挥联盟各主体的优势特别是龙头茶企的人、财、物、技术、信息等优势,联盟成员互助协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也能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尤其是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科学技术和专业人才;通过这种“抱团取暖”的方式,对社会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开拓新思路、新方法、新渠道,对生产过程中的种植、加工、销售、研发、管理等环节进行技术创新;能够集聚有利的生产要素,解决茶产业共同性、关键性、前沿性、技术性难题,为黔南州茶产业的发展搭建技术、资金、人才、信息等支撑平台,带领黔南茶产业走向一条生態、优质、健康、共赢、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三、黔南茶产业联盟现状

根据2015年黔南州茶产业发展的数据显示,2015年黔南州共有涉茶企业(合作社)900家,其中茶叶合作社198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27家、市县级72家。虽然有的茶企是以合作社的形式生产经营,已初具联盟的雏形,但组织化程度不高,没有统一的生产经营与管理,还没有形成正式的茶产业联盟,随着茶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合作社这种形式已不能满足黔南茶产业发展的需要。

四、构建黔南茶产业联盟的优势

1.产业优势

黔南州地处云贵高原,位于贵州省南部,纬度低,地形起伏大,海拔高,云雾笼罩,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多毫米,年平均气温为16 ℃,降雨充沛,雨热同期。土质以酸性土为主,含大量的铁、锌和磷酸盐。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茶树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众多茶色雅、味道醇、口感好、品质优、风格独特的名茶。茶产业是黔南州仅次于粮食作物的第二大农业产业,具有产业优势,其种植面积、产量及产值在贵州省的茶产业的中占有重要地位,2015年黔南州茶园面积131万亩,占全省19%;总产量2.09万吨, 占全省9.3%;产值33.64亿元, 占全省15.67%;综合产值65.47亿元,占全省16.17% 。

2.品牌优势

黔南州茶产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为黔南州茶产业联盟的构建奠定了文化基础。在黔南茶产品中,都匀毛尖、贵定云雾、瓮安青山等都是著名品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都匀毛尖茶,1915年荣获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1982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2009年入选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评为“中华老字号”产品;2010年入选“中国世博十大名茶” 和世博联合国馆指定用茶;2011年获得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14年区域公用品牌评估价值达13.78亿元,成为贵州茶业第一品牌;2015年都匀毛尖博览会在都匀成功举办,获得了社会好评,也为都匀毛尖“走出去”提供了平台。

3.政策优势

为促进黔南茶产业的发展,黔南州人民政府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例如《黔南州2014-2016年州直部门推进茶产业发展项目资金考核办法》、《黔南州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实施意见》、《都匀毛尖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办法(暂行)》、《都匀毛尖企业整合指导意见》、《茶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配合州金融办制定了《黔南州金融支持茶产业发展意见》等,对黔南茶产业进行了整治,为黔南茶产业联盟的构建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五、黔南州构建茶产业联盟存在的问题

1.茶叶种植地域分散,多数茶农仍是个体生产经营

受黔南州喀斯特地貌的影响,在茶叶种植地域上,农户之间、村寨之间、乡(镇)之间以至县(市)之间在空间上分布较散,难以集中生产、连片经营。多数农户是个体生产经营茶叶,农村的基础设施比较差,缺乏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产量不高,生产成本高。大部分农户缺乏市场导向,直接出售茶青,茶叶品种单一,质量不高,附加值低。种茶的经济效益不高影响了农户种茶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黔南茶产业联盟的构建。

2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茶企和茶农缺乏构建茶产业联盟的意识

目前不论是茶企、合作社还是农户,都存在资金和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资金方面投、融资渠道少,融资难而贵。科技方面很少与高校和有关科研单位合作,科研力量薄弱,缺乏专业技术人才。黔南州的茶企业以中小型为主,大多数独自经营,规模小,发展势力弱。茶企缺少协作发展、抱团发展的意识,各自为阵,为了自己的利益常常发生恶性竞争。现有龙头茶企带动作用不强。不少茶农对产业联盟的功能以及参加联盟的好处不甚了解,加上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和非理性的经济观的影响,不知道也不愿意参加茶产业联盟。

3.茶叶市场混乱,宣传力度不够,竞争力不强

目前市场上的黔南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一些伪劣茶产品以次充好,市场混乱。2015年6月黔南州食品药品监管局在进行日常巡查时发现,黔南州部分茶企生产的茶叶存在无标签、无配料表、无联系方式与名称不在同一版面、产品标准号错误、未标注食品生产许可证号等问题。同档次、同品质的茶包装上五花八门,产地、生产企业名称等也是名目众多,导致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真伪等难作判断取舍,可信度降低。

黔南茶尽管品质好,文化底蕴厚,但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致使像毛尖、云雾这些优质茶,很多省(区)的民众都不知道,同为中国十大名茶,毛尖的知名度远不如龙井、碧螺春等,导致黔南茶的品牌效应不强。销售仍以“小市场”为主,即在本省及周边城市销售占多数,而在其它省(区)乃至海外这些“大市场”所占的市场份额却很少。价格定位也不合理,与其它名茶相比,价格低1-2个档次以至更多,根据我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价格越高的就是品质越好的。由于价格偏低,影响了消费者对黔南茶的认可度和消费信心。

4.创新不够,政府的政策执行不到位

在发展思路上,更多的注重扩大生产规模,而忽视茶叶品质的提升,更没有考虑到对茶文化的开发。在包装上创新不够,尤其缺乏文化内涵。产品方面创新更少,目前基本都是成品茶叶。销售方面以实体店直接销售为主,电子商务比较落后,既影响销售量,也影响产品的知名度。虽然政府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如对农户提供资金补助、发放树苗、提供技术指导等,对茶企减税免税、贷款优惠,以及规范茶产品市场等,但是很多政策执行不到位。一些农户由于种茶经济效益差,但为了得到相关补贴而和政府“打游击”,政府检察时临时种上茶树苗,过后把茶树苗拔掉改种植其它经济作物;一些茶企为了得到政府提供的贷款与税收的优惠,虚报种植面积、产值和产量,在茶叶产地上、质量和等级上张冠李戴,导致政府的努力事倍功半。

由于以上原因,不仅影响消费者对黔南茶的认可度和消费信心,黔南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茶企和农户的经济效益,也影响了茶企和农户加入茶产业联盟的信心。

六、推进黔南茶产业联盟构建的策略思考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资金、技术的投入,为茶产业联盟的构建打下物质基础

加强“三小水利工程(小水池、小水窖、小山塘)”和“六通(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话、通电视、通网络)工程”的建设,切实解决好由于黔南喀斯特地貌造成的茶叶生产缺水问题,确保村村通公路和通网络。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认真做好植树造林和护林工作,切实解决水土流失问题。

在资金方面,要拓宽投、融资渠道,通过招商引资、吸纳民间资本和多渠道融资,以及争取政府的财政支持等,解决资金困难问题。政府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在税收减免与借贷利息减免上予以支持。在技术方面,加强与有关高校和科研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充分利用其科学技术和科技人才,构建起茶产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技术体系,以提高茶产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积极改良或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大力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在物流方面,要充分利用黔南交通枢纽的优势建立完善的物流系统,并积极与顺丰、全峰、汇通、韵达等物流公司合作。

2.大力对茶产业联盟的宣传,增强茶企和农户的联盟意识,充分发挥龙头茶企的引领作用

政府和领军茶企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茶产业联盟,包括它的组织形式、制度章程、运作方式、利益机制,以及加入联盟的好处等,使更多的茶企和农户了解和认可联盟,从而能积极加入联盟。茶企和农户都要转变经营理念,切实把握当前茶产业的发展变化趋势,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带给茶产业的发展机遇,改变只做茶叶不做茶业的局面,增强联盟意识,积极加入联盟。目前黔南的龙头茶企还不多,政府要加大扶持建设龙头茶企的力度。各龙头茶企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积极主动为其它茶企和茶农提供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的帮助,并利用自身优势所产生的吸引力,凝聚其它茶企、合作社和农户,整合资源构建黔南茶产业联盟。

3.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建立健全茶叶生产经营信息服务体系

茶企和农户要加强与有关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协作,采取“走出去”的方式,通过选派技术人员进修,举办培训班,到优秀茶企学习、取经等形式,培养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政府或茶企要制定优惠政策,把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请进来”。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对急需人才要开辟绿色通道。茶企要建立健全茶业生产经營网络信息平台,及时宣传黔南茶生产经营情况,随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意见和建议;与其它茶企和茶产业联盟进行信息交流,了解更多的行业信息。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公司如贵州省天眼超算集团和黔南州超级计算中心的优势,对茶产业市场进行较为精准的分析,使茶业生产经营更有计划性和适应性。

4.对黔南茶的价格和市场的定位要合理,加大宣传力度,为茶产业联盟的构建打好市场基础

茶企和茶农要认真做好茶叶市场的调查研究工作,了解省内外各类茶产品的特色、质量和价格,在此基础上合理定位自己的茶产品价格,防止出现价格偏低和偏高的现象,使消费者能买到符合自己消费需求的,品质过硬、货真价实的黔南茶,增强消费者对黔南茶的认可度和消费信心。根据黔南茶的类别和档次,合理定位销售市场,中高端茶要着力辐射到省外市场,高端茶要大力开拓海外市场。政府和茶企要通过电视、网络、各类实体广告、举办黔南茶文化节以及茶博会等多种方式,加大对黔南茶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黔南茶,让黔南茶走出省门和国门,开辟更广泛的销售途径,为茶产业联盟的构建打好市场基础。

5.加强茶产业生产经营的创新

第一,在种植方面,淘汰产量低、品质差的品种,开发或引进高产优质品种。第二,在加工方面,引进最先进的加工设备,生产一批顶级特优茶叶。在产品类型上,开发更多的种类,除了生产成品茶外,还可开发用途更多的茶产品,如茶饮料、茶糕点、茶保健品、茶洗涤品、茶沐浴品等。第三,在产品包装方面,要优化、创新包装设计,在包装上融入黔南的茶历史、茶故事、茶功效等茶文化。同种类、同档次、同品质的茶在产地、名称、产品标准号、食品生产许可证号等方面要统一。第四,在销售模式方面,要厂家直销、批发量销、专卖店专销、其它实体店和超市分销、以及电子商务相结合,注重O20(体验店)、B2B(电子批发市场)、B2C(电子零售市场)的建设,加强与京东、阿里巴巴、亚马逊等知名电子商务平台合作。第六,在茶文化建设方面,打造消费者喜爱的茶叶工艺品和茶具工艺品,生态茶园主题景区,发展茶文化旅游等。

6.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为茶产业联盟构建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

茶产业联盟的构建需要一个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因此政府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包括人才引进和管理政策、投融资和资金管理政策、龙头企业扶持政策、联盟建设期税收减免政策、茶企生产经营监察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领导问责制度等。联盟组建后也要建立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如加盟和退盟制度、联盟各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各主体的权益保障制度、各主体的沟通协调制度等。各项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要认真贯彻执行到位,确保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 [2] [3]2015年黔南州茶产业发展数据.黔南茶叶信息网:www.teagzqn.com.2015-12-24.

[4]赵菁雅,朱克西.中国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5(1):40-41.

[5]欧阳平,林艳.黔南茶产业发展现状议与建议[J].贵州茶叶,2014(4):24-27.

[6]李晓霞,朱克西.云南茶叶电子商务发展对策初探[J].当代经济,2015(7):66-67.

[7]杨普,东平,庆来,扬书.安徽农业产业技术联盟模式与机制创新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5(1):72-76.

[8]詹瑜.贵州茶产业发展与产业链组织演化[J].贵州农业科学,2015(9):226-230.

作者简介:袁陆林(1994-6-),女,四川省珙县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2013级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卓越经管班学生。

黄朝宾(1956-9-),男,贵州省福泉市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管理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优势现状问题
矮的优势
画与话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