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春景
摘 要: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门具有较高审美能力的学科,对于该专业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也有着比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在音乐素养方面,其对艺术设计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此,本文就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在设计中的作用,从音乐素养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培养中的重要性及现状、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缺失原因,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音乐素养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作用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艺术设计;音乐素养;设计作用
0 引言
音乐作为一种陶冶情感、丰富内涵的艺术形式,对人的个性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培养大学生特别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是提升其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而音乐素养主要指的是音乐素质与修养,具体包括最基本的音乐知识与实践水平、音樂认知能力与审美能力。由于音乐本身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但能够促使人身心愉快,而且对自我修养与品位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变得尤为重要。就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1 音乐素养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培养中的重要性及现状
音乐素养对提升人的审美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将其贯穿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对学生们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与影响。一方面,音乐欣赏与创造是具有个性化的再创造,偏于感性与综合性,它是一种灵感的发生,同时也是一种顿悟对世界的把握;另一方面,良好的音乐素养可以激发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使其更具创新精神。音乐中的作曲、欣赏等都融入了创造的过程。最具原创性的作曲是作者运用旋律、音色、节奏等音乐基本要素对其独特思想情感的表达模式,是对自我独特生命体验的诠释。这种具有创造性的能力是艺术设计专业最为看重的。此外,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对学生的心灵起放松作用,能够为其心灵提供一定的自由感,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的紧张感与疲劳感得以缓解,这能促使艺术设计学生更好地进行创作。所以,对艺术设计类学生进行音乐素养的培养,是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题中应有之意。
音乐教育作为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多高校虽然认识到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要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种种历史与现实原因,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教育成果并不显著,并且忽视音乐素养的现象仍较为严重。从客观条件来看,由于一些偏远地区教学设施差,师资力量、器材、经费等有限,因此也制约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2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缺失原因
2.1 生源多样化,良莠不齐
当前,艺术设计专业的生源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普通高中毕业的学生,这类学生素质较高,有较强的接受能力,虽然其艺术专业知识掌握较少,但是学习意识强;第二类是单招生,该类学生不属于艺术特长生,是高校单独考试所招的学生,其文化素质不高,对艺术知识也没有较多的了解,这类学生严重缺失音乐素养;第三类是艺术生,该类学生专业水平较高,但文化素质偏低,该类学生只注重绘画技能的练习,对音乐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造成其音乐素养低下。
2.2 音乐素养的客观缺失
当前,大多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虽然对音乐教育有着较为强烈的兴趣与期待,但是对自身音乐素养不满的学生占80%以上。并且其对音乐的了解也仅停留在流行音乐方面,只有少数学生表示对“古典音乐”较感兴趣。这种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偏离了中国传统音乐艺术中和、空灵等精神内核,也偏离了欧洲古典音乐雄浑、壮阔、深刻的思想内核。很多学生仅将音乐作为发泄内心情绪的渠道,这也就体现了其对音乐浅薄而单一的理解。由此看来,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缺失严重。
2.3 课程设置单一
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进行音乐素质的培养,不但能磨砺其意志,净化其心灵,而且还可以陶冶其情操,提高其审美能力。但是就目前各职业院校现状来看,其在对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安排上,呈现出较为单一的模式。一般来说,高职院校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轻视素质培养。这种陈旧的教育机制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不再适应当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即使安排了音乐课程,也是采取统一的授课模式,并未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不顾及学生音乐水平的差异。学生如此被动地接受,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厌烦心理,对音乐学习失去兴趣。
3 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音乐素养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作用
音乐作为人类的精神食粮,对人情感陶冶与艺术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古时对音乐就有正音与邪音之分。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更是主张“放郑声”,推崇音乐“尽美矣,又尽善也”的《韶》乐。由此看来选择高雅的音乐,对人音乐素养的提升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设计专业的学生,若能将其培养成知乐、懂乐的人,对其专业能力的提升也会产生画龙点睛的效果。为此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对如何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了探索。
3.1 由浅入深、由俗渐雅
在对艺术专业学生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会选择一些思想内涵深刻,体现作曲家高雅情怀的严肃音乐曲目,对通俗乐则很少涉及。其实,具有很强传播面的大众通俗音乐,歌词曲风更贴近学生,更受学生欢迎。虽然其与严肃音乐相比,没有较高的审美情趣与深刻的思想内涵,但是却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学习音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特别是对于音乐素养较欠缺的学生来说,更应从基础开始进行音乐的学习与欣赏,不能起步就进行“高水平”的训练。对他们,应采取由浅入深、由俗渐雅的步骤进行。此外,由于一些通俗歌曲有部分音乐也是采用的高雅音乐的部分旋律,所以教师若将这部分歌曲与高雅音乐结合起来,将其传授给学生,就会强化学生对音乐的印象,让音乐教学达到如虎添翼的效果。
3.2 融入多元化的音乐文化
在全球化、国际化竞相发展的浪潮中,多元化成为世界各国文化无法回避的热点。那么对于音乐而言,也不会例外。于是,“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世界音乐”“种族音乐”等都成了音乐教育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对多元文化的借鉴与引进,实质是促进各民族文化共同平等地发展,这极大地丰富了音乐教育资源。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进行多元化的音乐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其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而且还可以在多元文化的渗透中丰富其审美感受。在此之中,教师没必要过分关注音乐作品或音乐文化审美情趣的优劣。因为处于同时期成熟的音乐艺术家,其作品无法用一个正式的标准衡量优劣,并且对不同类型、不同文化的音乐作品较以高低也无意义。因此,在音乐教育中,教师更应注重的是在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过程中,促使其从多元化、世界性的思维出发,学会认识音乐的本质,懂得尊重本土音乐文化的必要性。
3.3 达到“亲历之知”与“学理之知”相结合
缺乏艺术教育的教育并非是完整的教育,现代社会迫切需求有较高艺术素养的人才,这需要教育工作者尽快对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引起高度重视。艺术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音乐素养,音乐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一门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其通过听觉抵达人的内心。音乐的魅力蕴藏在多种声音组合中,并在时间流逝中不断地演奏,有着严整的形式、间架与结构,因此其也被称为“流动着的建筑”。而要听懂音乐,就应全面、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如果要享受完美艺术的话,就应引导学生构建起有关和声、节奏、旋律等这座“流动着的建筑”的“学理之知”,并且要与“亲历之知”结合起来。
“亲历之知”就是指学生体验感悟之知。对其最为高妙的运用是俞伯牙的教师连成。连成看到自己的学生俞伯牙的琴技无法突破难关,便告诉伯牙,要其师方子春来教授他。于是师徒临别,但就在连成乘舟一去不复返时,面向苍茫大海,伯牙突然顿悟,操琴一曲,终于成就了自己的琴技。由此我们也可以得知,可以采取大自然情感陶冶法来点化学生。所以,教师可以采取情境创设法来使学生获得体验,最终理解与体悟音乐艺术。
3.4 促使音乐成为“看得见的音乐”
其实,任何艺术门类都是有共通之处的。因此,应将具有同样审美效应的音乐与绘画艺术结合起来进行学习。这样不仅契合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绘画特长,而且有利于其更好地理解音乐。例如,印象派的音乐与印象派的绘画,中国画与中国民乐等,将其结合在一起,会使本身不具有视觉形象的描述性的音乐,为学生带来一种视觉体验。著名的美国音乐心理学者莫塞尔曾说:“视听结合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即使是音乐家也与普通人一样由此表现。”因此,在鉴赏音乐的过程中,音乐教师们应考虑视觉的审美功能,甚至将其成为统治音乐欣赏活动的因素。这样一来,不仅能调动起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全部心智,而且可以进一步强化其对音乐形象性与色彩性的认识,从而达到音乐与绘画艺术的完美结合,更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设计专业审美水平。
4 结语
音乐素养包括音乐素质与音乐修养,它对于学生的人文精神、多种能力以及健康心理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更强调综合性与多样性。因此,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对该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由内而外的塑造,促使其发挥潜能,最终使其达到全面而和谐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音乐教育应注重对其创新能力与人文精神的培养,促进其个性的发展,最终成为社会需要的高标准的设计人才。这也是每位艺术设计教育者长期要履行的一项责任与义务,需要进行持续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陈艳,郑淇元,赵文英.关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创新的构想[J].职教论坛,2012(02):89-90.
[2] 范伟.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关于艺术设计教育现状与策略的几点思考[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5(06):71-73.
[3] 宋新娟.关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的必要性研究[J].安徽文学(下),2011(01):34-37.
[4] 杨万春.音乐教学中如何提高音乐素养[J].新西部(理论版),2011(12):23-25.
[5] 高丽凤.重视音乐基本素养教育[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7(03):105-107.
[6] 林鑫,龐波.全面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实践研究——评《音乐素养论》[J].当代教育科学,2015(07):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