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亮
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开门见山法、以旧引新法、故事导入法、联系生活法等等有效的导入,既结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又根据教材内容,灵活的选择,其目的就是千方百计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数学;课堂导入;有效性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刚上课时不能立即进入学习状态。怎样使学生尽快稳定情绪,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中来,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导入新课下功夫。一节课的开始就像整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一首优美乐章的序曲。“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下面,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的有效性策略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开门见山法
所谓“开门见山法”是指单刀直入,直切主题,在上新课前,不加以其他环节,由教师直接引出新授课内容。这种导入新课方法的优点是A、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直接明了,简单高效,节约大量课堂时间。 B、可以适时地破题质疑,有效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
开门见山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导入新课的方法,在许多新知识的传授中经常用到。例如,我们在讲《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会想到什么?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师:大胆地设想,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与什么共同之处?
师:所以老师想进行一种尝试,直接让你们完成《课堂作业》第29页,有这个信心吗?
开门见山法主要适用于与以前所学知识无联系的新知识的传授中,因为对于此类新知识的传授,由于无旧知识可以迁移,因此采用直接切入主题的开门见山的导入新课的方法就最为适宜,开门见山的方法优点显而易见,但缺点也较多,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适用范围窄,由于省去了导入新课这一阶段的很多时间,因此课堂结构就会显得疏散。
二、以旧引新法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任何新知识都是前面知识的发展和深化。在新授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做好新旧知识的联结工作,找准新知识的固定点和生长点,根据学生原有认识结构中起固定作用,把新旧知识熔于一炉组成新的网络,实现有意义学习的同化和顺应。奥苏伯尔称之为“组织先行者”。①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馋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1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识做铺垫,过渡到新知识。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②例如:教学“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先复习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使学生真正懂得所得的积表示多少个一,应该把积的末位与个位对齐,以这样的认识水平去理解乘数是两位数乘法法则,很自然地认识到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所得的积是表示有多少个十,这时积的末位要與十位对齐。在这里新旧知识如同水乳交融,必然收到顺水推舟之功效。
三、故事导入法
数学知识往往就是和数字打交道,时间久了学生会觉的枯燥乏味。对于小学生而言,故事对他们来说非常的形象、生动、妙趣横生、奇妙无穷。因此,我根据课型的需要往往会利用一个生动活泼的小故事来渗透我的新课调住了学生的胃口,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效果还挺不错的。比如:在讲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课时。“从前有个猴妈妈它有四个猴宝宝,它们一起快乐无比地生活着。春天到了猴妈妈带着它的四个孩子一起去野外摘桃子,不一会就摘了12个桃子大家看着粉红的桃子都十分高兴都馋的直流口水迫不及待的都想吃。这时猴妈妈就犹豫了,怎样才能平均地分给四个孩子呢?(公平、公正、公开的去分)“12个桃子分给四只小猴子,可以怎样分呢?”同学们谁愿意帮帮这群馋嘴的小猴子呢?乐于助人的小朋友将获得智慧星哦。接着经过思考后学生的表现都是争先恐后的回答,并让学生借助于道具来分一分。一个趣味智慧的小故事就能让学生兴趣高涨、思维涌动、进入探索知识的热潮中去,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四、联系生活法
当学生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备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新课导入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景中开始数学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首先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生活中的问题:爷爷明年过第16个生日,而孙女明年过18个生日(出生那天不算),爷爷和孙女今年各几岁?这样能够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导入新课,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引导学生去思考,学生感到亲切、自然,能引人入胜、辉映全堂。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式多种多样,教师既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又要根据教材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其目的就是千方百计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