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初,有网友爆料称,广西武宣县某中学一老师向自己的学生发起众筹,请每位学生“赞助”自己一两百元帮助自己实现买车的愿望,并承诺会在学生结婚时以红包形式返还。爆料帖中同时还上传了多张聊天记录截图,聊天记录显示,群内多名学生很快回复老师称:“可以。”
爆料帖一经发布便很快引发网友关注。不少网友认为,此举有悖师德:“这种话一说出口,同学们之间得怎么想,同学给了我给不给?大家都给了我家穷给不了怎么办?老师会不会歧视我?无疑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但也有自稱是该老师学生的网友解释说,事发当晚,是已经毕业并参加工作的同学们邀请老师一起聚餐,席间大家喝了一些酒。饭桌上,老师说到师母和孩子的晕车问题,同学们便提议用众筹的方式帮老师实现梦想,并不具有强制性。估计当时醉酒的他考虑不周,直接把信息发到了班级毕业生QQ群里,没想到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2月4日,武宣县教育与科技局就此事做出回应,当事老师发布消息后共收到10多名学生的QQ红包。后又觉得此方式不妥,已于2月3日上午将收到的红包一一退回。当事老师已深知自己的行为给社会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已向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作了检讨,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其进行了严肃批评,并要求全县教师引以为戒。
锐评:不论是“班主任向家长借钱”,还是“幼师卖童装”,抑或“老师向学生众筹买车”,对于教师而言,学生、家长是最容易接近也最容易获取社会支持的熟人圈子。通过“悲苦叙事”赢得学生的同情与理解,即使是向已经毕业的学生众筹,也有失偏颇——对师生的情感关系进行利益变现,既是对师生关系的损伤,也损伤了教师的尊严与社会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