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规范事业单位会计的基础工作

2017-05-04 21:59孙海峰
魅力中国 2016年32期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行为规范事业单位

孙海峰

【摘要】事业单位作为我国重要的下属分支机构,直接肩负着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光荣使命。我国的事业单位的日常运作与管理工作的好坏是密不可分的,而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其经济活动的经费全部都是由国家财政直接拨款,利用的好坏与否都会直接影响所以纳税人的根本利益。而在事业单位的经济约束中,会计工作的规范化一直是重中之重。本文将就如何规范事业单位会计的基础工作做一个综合性的论述,也希望能过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质量水平。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行为规范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开始逐渐追求精神文明需求。由于事业单位是我国直属的下属分支结构,其主要的特点就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为了社会服务工作所建立的单位机构,其所有的经费来源都是从国家财政直接划拨的。而在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内部,经过调查发现,还存在着许多的漏洞与弊端,甚至许多的腐败案件也都是从会计部门入手调查出的。可以这么说,我国的事业单位的建设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基本权益,也影响着城市建设水平与服务质量水平,而事业单位的所以的会计核算监督工作贯穿所以的经济活动,控制质量成本与风险评估等等各种问题,所以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十分的重要。为了解决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问题,就必须进行切实可行的管理工作,从而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规范监督机制,提高监督效率,从而杜绝经济犯罪与渎职现象的出现。

一、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现状

1.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根据调查显示,在事业单位中负责财务工作的人员存在着严重的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其实际情况分为两种。一方面新入职的会计员工缺乏社会管理经验与会计专业知识素养,在进行一些数据的处理与票据的申报时往往会出现大量的错误,并且监督体制不健全,容易被其他老员工钻漏洞,从而形成经济危害。另外一个方面,一些地区的事业单位内的员工都是旧体制下的员工,他们都认为事业单位是铁饭碗,做会计工作非常不认真仔细,导致大量的坏账、烂账层出不穷。由于这些会计的处理信息的技术差,很多人计算机运用起来也非常吃力,就造成了整个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进展效率低,处理工作进展缓慢,甚至会进一步影响国家的事业单位的信誉度,严重挑战国家的权威。事业单位本身缺乏审计部门也是素质提升中较大的一个障碍,不能够让会计直接对上级部门负责,就会造成部门领导一手遮天,串通会计修改财务数据,从而损公肥私,损害国家与人民的合法权益。

2.会计工作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

由于许多的事业单位会计仗着铁饭碗,在进行数据核对与票据核对时不认真,即使出现错误也会被搪塞过去,所以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财务问题。而在基础工作的建设中,绝大多数的事业单位没有一个真正能够起到约束作用的绩效评价体系,每个人的职责划分也不明确,所以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也一个样的情况下,很难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严重影响了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会计工作在事业单位中不单单肩负着算账、出票这么简单的工作,其监督工作应该从成本核算、项目申报到资金的落实各个方面都应该涉及并且严厉把控,一旦出现问题就要及时进行处理,严重的要移交司法部门处理。由于缺乏评价体系的建设,也直接导致徇私舞弊的行为时有发生,真正努力工作的会计人员却得不到相应的报酬,久而久之就会降低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3.会计核算方式方法不规范

在一些地方上的事业单位的会计部门的核算方法存在许多问题,直接导致大量的核算不准确的问题出现。纠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事业单位的会计的记账簿比较混乱,记录随意且没有按照一定的科学性原理进行分配,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而一些地区的科技化办公与信息化办公落实不到位,许多的会计工作者甚至都不太会使用计算机,就更谈不上数据处理的效率与准确性了。另外,事业单位的凭证数据处理效率较慢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原因还是员工本身的专业知识不牢靠,还有就是其工作态度还有待改进和提高。事业单位的整体规范化程度差,特别是会计人员的管理体系不健全,造成人员散漫,工作效率低,准确度低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4.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在进行经济事务时由于其独立性的特征,所以外部进行监管往往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是由于其经济来源是国家财政,直接影响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搞好内部监督管理制度是势在必行的结论。首先要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管理体系,一方面提高内部纪律性,并且要直接向上级部门负责,避免被单位领导控制权限,在一个就是权责明确,严格按照职责划分进行工作分配,严禁跨领域越权工作,一旦发现就要进行严查。搞好内部监督是外部监督的重要基础,外部监督主要还是依靠司法部门与中纪委等具有执法能力的部门进行监督,双管齐下,才能够提高我国事业单位的整体会计从业人员的监督水平,从而提高违法成本,进一步避免经济违法犯罪的形成。

二、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

1.规范会计核算的方法与过程

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方法与过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要进行财务信息管理市的建立与公证环节,由财务部门的负责人轮流负责,对于日常的会计财务信息进行检查、梳理,对于大量的数据也要进行临时抽查,要在会计部门内部逐渐推广计算机工作体系与信息化工作体系,对于每一个会计工作者都要进行考核,并且对于考核不通过的要进行警告,对于多次不通过的就要进行通报批评等等。既然要做好会计核算的制度的建设工作,就一定要严抓落实,转变传统的散漫思想状态,提高工作效率与实际作用,不能够拿着事业单位的铁饭碗工资而不做实际的工作,或者是马虎应对工作,这既是在挑战国家的权威与底线,也是在给人们群众带来损失,是每一个有道德的会计人都要避免的。

2.全面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的素质

我国的事业单位的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其实质问题存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老员工不太善于学习和变通,所以对于一些新技术新科学的学习不太重视,影响了工作的效率与工作的精准度,另一方面就是新入职的员工缺乏会计管理经验,在进行核算和出票时还显得比较生疏,所以也会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一方面要加快队伍建设活动,在进行校园招聘的时候要做好岗前培训工作与筛选工作,提高入职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另一方面,也要搞好老员工的培训工作,定时开展考核检查活动,并且考核成绩要直接与绩效挂钩,从而提高员工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的整体财务人员的基本素质,为建立一个准确、安全的财政体系做出一份努力与贡献。

3.建立和完善会计基础工作绩效评价体系

为了扭转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的思想观念,就必须要建立健全会计基础工作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工作,一方面要让每个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并且要按劳分配为主,对于一些工作效率高,出错少,精准度高,态度好的员工就要提高收入水平与晋升空间,而对于一些相对比较落后的工作人员就要进行批评教育,加强培训工作,尽量早日赶上其他同事。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不单单是为了提高会计监督效率,也是为了实现社会工作,可以说是当前事业单位会计部门的建设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4.完善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督控制体系建设

会计的基础工作牵扯到的内容非常丰富,其实质贯穿事业单位的所有经济事务始终,所以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搞好会计基础工作与监督控制管理体系,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与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很好的提高犯罪成本,从而降低了经济犯罪率,提高了资本的利用效率,从而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服务性建设,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

总结

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的基础工作在问题的改进与提高中还需要继续斟酌,希望相关人员能够戒骄戒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与素养,早日提高我国的会计管理工作水平,促进国家事业单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飞,刘艳丽.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J]. 经营与管理,2014,01:72-74.

[2]温爱民. 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措施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2014,18:123-124.

[3]郭怀志. 浅谈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途径[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24:24-25.

[4]齐春霞. 如何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20:94-95.

[5]于晶. 浅谈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J]. 新經济,2015,14:81-82.

猜你喜欢
会计基础工作行为规范事业单位
强化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必要性
用公平正义守护社会伦理秩序
新经济环境下会计基础工作有效途径探析
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思考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