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振芳
【摘要】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各类经济实体的发展,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活动当中,作为其重要参与者——企业,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社会责任前移的背景下,企业需要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企业要想充分履行其社会责任,就势必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其人力资源管理,势必要充分考虑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要求,并以此为基础采取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为更好的履行其社会责任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策;社会责任前移
随着我国企业不断扩大规模和整体实力,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企业也将会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其中最重要的一项责任就是妥善处理社会就业问题,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尽可能多的创造劳动就业岗位,既要实现就业,也要更好实现就好业,这实际上就是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如何在充分考虑社会责任的前提下,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好的从业环境提供给员工,从而保障员工生存和发展,是目前企业经营管理中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社会责任前移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社会责任前移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企业经营负担、经济负外部性、管理能力、管理水平、资本存量、人力成本等六个部分,这一过程中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都会随之产生。具体包括:人力资源成本和人力资本存量有所提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外部接触点就是关爱员工价值,通过树立和提升企业良好的外部形象,来对外部优秀人才产生一定的吸引力,同时可以激励内部员工全身心的投入到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当中,从而使其劳动生产效率得以不断地提高。这是一个企业不断增加其人力资源存量的过程,相应的其所需要付出的人力资源成本也就越多,就会造成社会责任履行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差距,从而产生人力资源管理投融资风险问题,社会责任专业会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产生潜在的影响作用。第二,增加企业经营负担。站在宏观的角度来看,社会责任前移势必会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站在企业角度上来讲,社会责任履行对企业来讲并非义务,而是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这无疑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透明性。第三,潜在管理水平提升,管理能力缺陷凸显。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会将长时间积累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缺陷暴露出来,相较于人力资源管理而言,企业更注重生产和影响过程,所以当企业中心逐渐由经营管理向社会责任履行进行过渡时,就会暴露出无序管理等问题。
二、社会责任前移视角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求
第一,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应具备安全工作的场所。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方面的基础性要求就是尽可能的保障员工工作场所的安全和维护员工身心健康,目前部分企业尚未建立健全作业安全保障机制,所以企业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的开展健康与安全保障的相关活动,例如:在外部检查或排查企业潜在安全隐患时积极予以配合,为员工购置安全保险。企业应该积极有效的学习和借鉴同行业部门成功的安全维护经验,并针对企业内部员工定期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切实的保障员工权益。
第二,谨慎合理裁员,公平雇佣员工。
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在雇佣员工时,要坚持勤劳致富、人人平等、知识改变命运、学历不等于能力、知识创造财务等价值观,在公平合法的基础上进行人员聘用流程,且给予在员工的工作能力、家庭出身、学历水平、自助人格等方面给予足够的尊。尽量做到谨慎裁员,并以市场实际的发展需求为基础。即便企业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不得不采取裁员的手段,那么也应该在合理范围内补偿裁员员工一定的费用,若企业的实际情况允许,还可以为员工后续发展提供适当的帮助。
第三、提供培训发展机会,提升员工生活质量。
目前,企业在支付与员工劳动相匹配的报酬时会存在一些问题,而且部分企业由于其经营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这就造成无法实现到期付薪、加班津贴等活动。同时,由于没有充足的预算经费,员工要想获得有效的培训机会难上加难,因此企业要想优化社会责任履行效率,提高其人力资源管理能力,首当其冲的就要解决上述问题。实际上,可以用“纳什均衡”的关系来衡量企业效益、员工工作积极性及工作效率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只有实现这三者关系的共同最优、伴随共生,才能够在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反映出员工得到发展机会及其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的行为事实。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
1、提升企业雇主意识,挖掘韧性作用力
事实上,企业对社会责任履行的效率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如何,而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与企业主、管理者的水平有著直接的关系,如果企业主没有足够尊重员工或者没有认识到企业与员工实现共赢的重要性,那么一切将成为空谈。所以,应该深入挖掘企业主的人性道德意识,使高校、人力资源部门、企业主履行社会责任之间的传导链条保持完好,才能够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使得企业享受社会发展成果。近些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中不断增加了民营资本的比例,因此对部分企业雇主的经济理论素养的培养务必引起重视。另外,在宣传企业经营共赢思想时,应充分发挥企业家内部、传媒部门及政府部门等的相关作用,为企业增强其社会责任履行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2、变革传统人选人的策略,同时创新员工培训机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在人才聘用方面应该贯彻“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理念,在员工招聘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其业务因素、员工自身特征以及企业地缘因素等等,若岗位对没有较高的知识储备要求,则可以安排学历相对较低的员工,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社会低层次人群的就业问题,而且也实现了人尽其用的目的。在人才培训方面,企业应该改变传统全揽全包的做法,积极进行变革,可以对能力优秀的贫困生进行资助,为培养企业的储备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校企合作、企业间互换培训、回归工作师徒制、与现有员工平分培训费用等措施,都有利于企业顺利开展员工的培训活动,从而使员工的综合素养和个人能力有所提高,既提高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和能力,同时也是对社会资源充分利用和调动的直接体现。
首先,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行业特征和客观需求,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来企指导、授课,可以将既有员工中挑选具有较强责任心、较高的智力水平、较为夯实的文化基础的员工送到相关单位、同行、供应商等进行培训,其目的是使员工掌握其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不断地强化其就业能力,增强其自信,使其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更好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其次,企业录用新员工之后,要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选择经验丰富且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来担任新人的师傅这一角色,并在双方认可自愿的基础上签订“师徒合同书”,这样就由特定的师傅来负责培养新员工。
然后,对工作计划要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规划,为多能工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让员工尽可能多的熟悉不同的工作种类和内容,让员工尽可能的多积累各种类型的工作经验,这不仅有利于缓解员工对单调工作岗位所产生的负面厌烦情绪,而且还可以为企业降低人力成本。此外,企业为了可以调动员工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可以营造良好的自学分为。
最后,企业在充分考虑学校的资质及自身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开展校企合作,在培训费用方面可以采用“AA制”,即企业和员工各承担一半的培训费用,这样既能够帮助企业节省一部分资金,缓解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资金不足的矛盾,同时又为个人的发展和提升提供了机遇,企业达到了打造一流团队的目的,员工达到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目的。
3、优化薪酬福利政策,在企业文化中融入家文化
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就是制定和实施薪酬福利制度,这也能直接反映出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程度和效率。所以,在人力资源管理、社会责任及薪酬福利的传统顺序来看,社会责任的履行与人力资源管理的中间关节是以共赢、多赢为基础的期权激励和多样化补贴、项目奖金、员工入股的薪酬体系。员工只有深刻体会到企业文化中的“家文化”,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促进剂就是充满希望的且精致温馨的文化氛围,这这种氛围的影响下有利于培养经济主体的贡献意识。
首先,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推行岗位股权制度或员工入股制度,企业可以设置与工作岗位相匹配的股权,使每个岗位的员工都可以享受到与其岗位相匹配的股权,将企业的利益与员工的利益绑在一起,这可以长久的刺激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使其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其次,若企业员工的综合素养和个人能力足够优秀,要重视表彰和挖掘这部分优秀人才,通过潜能评价体系和绩效评估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将更多的发展机遇提供给“非家族成员”。
然后,设置合理化建议奖,积极听取和吸纳生产一线、销售一线等员工的建议,为员工营造积极地管理和参与环境,这不仅可以有助于更好的体现出员工的价值,而且也有助于优化决策者的决策。
最后,重视“家文化”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对每位员工都给予充分的尊重,不因其較低的职位而轻视或忽视员工,对每位员工的成果、人格、工作都给予充分的尊重;关心员工的心情,尤其是在孩子上学、家属事业、白事红事等方面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帮助。
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而言,其起步较晚,在经济实体管理、企业经营管理方面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为了确保企业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企业主应该对社会责任履行进行充分考虑,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措施,来妥善处理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频繁暴露出来的影响职工权益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保障社会整体的发展和员工个人的发展。本文主要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站在企业社会责任前移的视角下,对其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但是本文所论述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希望引起行业人员的重视,通过不断深入的讨论和研究,进一步提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水平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