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红+洪福兴+余荣卓+成榕+黄东星+李霞+邹小燕
摘 要:新媒体的崛起,不仅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也悄悄改变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然而很多高职院校在构建校园文化时思想僵化,跟不上时代。本文从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探究新媒体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构建。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构建
1 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作为一个相对的概念,指的是传统媒体之外的新媒介形态。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就先后公布了“国家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在这三个重要的国家规划中,都把发展新媒体列入科技创新的重点。如今,新媒体的技术支撑体系已经比较成熟,使用群体庞大,终端相当普及,不知不觉中,整个社会已经迎来了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是着重发展大学生职业技能的院校,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更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不可能孤立于社会单独存在,高职院校应尽早正视新媒体,正视新媒体时代下的校园文化,及时转变理念,培养他们的新媒体素质,构建新媒体时代下的品牌校园文化。
2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它既要有一般校园文化的特征,又因与企业合作,融入了企业文化的特点,具有鲜明高职个性,它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既包括物化形态的内容,又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具有较强凝聚力,能把师生的共同利益、理想、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共同的意志。例如笔者所在的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围绕生态省建设,由董事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企业专家工作站和学院教师工作站等四个层次组成的“政行校企”合作平台,形成了“四共建”和“四共同”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科技开发、项目对接、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内容更新、学生实习就业和员工培训等方面深度合作共建。
3 目前高职校园文化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的高职文化总体较好,能以学术文化和道德文化为主线,通过制度、管理、社团、教学、科研等为主要工作,形成特有校园文化氛围,并在学术思想、办学举措及师生员工身上具有的普遍性意义的行为、气质和观念等方面呈现出来,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3.1 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化
新媒体是一个开放的、信息丰富的交流沟通平台。通过QQ、微博、微信、易班等交流工具,可以实现点对点、点对面等形式,实现公開或私人的交流。但有些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停留在开会、发文件、看宣传栏才能做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及时捕捉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中表现出的多元化的价值观、消极负面的信息,以致有些不法分子通过新媒体向学生发布反党、反国家的言论、传播煽动性的集会信息,学校都还不知道,这对自制力较差、社会经验不足、辨别能力较弱的大学生产生极不好的影响,不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3.2 教学理念相对落后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汽车、手机由于技术的发展,更新换代非常迅速,相比150年前的,现在简直酷毙了!然而,上课模式却依然与150年前的教室场景几乎无异!这不禁让人汗颜!究其原因?教学理念相对落后。
很多高职院校在办学时,坚持相对落后办学理念,对搞建筑、修道路、建广场、栽花植树很“积极”,舍得花钱;而对于买设备、买软件、为教职工培训这些,则强调“节约”办学。校园总体缺乏规划,由少数管理层决定,忽略师生的总体需求,校园文化建设没有与学校的办学特色挂钩,只强调眼前可用的技术,刻意省略文化修养方面知识,不注重学生身心的长远发展。
曾经接触过一个退休的老师傅,在跟他的交流中,发现他虽然工龄超过35年,退休时拿全额工资,但仍旧满嘴抱怨,觉得当时应该念高中,考大学,而不该学技能,早早出来工作。追问过后才知道,原来这个老师傅当初学的是美术字书写,有技能证书的那种,写了十几年黑体、宋体大字,可以说技术如火纯青!可后来电脑普及,他的工作很多都可以由电脑取代,而他的电脑技术却不怎么见长,慢慢就不用了这项专长了。之后,这位老师傅去培训了摄影,传统摄影里的光影、冲洗照片,也都一一学会了,在单位干了几年宣传,数码相机又普及了,他表示电子的东西搞不懂,也不想学了,慢慢地,摄影这项专长又被闲置了。最后,退休的时候,还感叹了句,“我这辈子被科学技术给废了!”这句话让我伤心,要知道,高职教育是面向个人生计的教育,如果每个高职生,毕业后只是了解或掌握一些落后的技术、陈旧的知识,只抱着一堆无法自我更新的思想,那他们如何面对之后漫长的人生?何以适应时刻变化的社会?
3.3 精神文化快餐化
新媒体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手机,尤其是带有上网功能和拍摄功能以后,它让校园的精神文化快餐化现象更加突出。手机拍照后直接通过互联网传播;有问题网络找答案;想玩游戏,手机直接下载app;想购物,足不出户就有人送货上门了!……这带来了一些新问题。
校园里放眼尽是低头族,甚至有人将现代人玩手机与清末的抽鸦片进行组图对比,让人惊出一身冷汗!当网络从应用工具变为人们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时,学生不再沉浸于书山文海中,而是游走在网络世界里,纸质的书籍几乎无人问津,报纸快成文物了。因为手机刷微博、微信方便,对大段、长篇的文字不爱理睬;大量图片信息,有一点或是没有文字说明,这种信息往往是不真实、不准确和碎片化的,有时甚至是完全错误的。以致有学生问“雷峰塔是我们国家专门为雷锋造的吗?”这种低级的问题。网络文化中这种快餐式、随意性、不系统的信息,就如同没什么营养的快餐,对心智还不健全的大学生影响很不好,不利于学生成熟心智的养成。
4 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构建
针对新媒体时代的特征,结合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存在的问题,笔者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构建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4.1 加强和改进新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在现代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新媒体还将保持快速的增长,要充分认识和把握新媒体技术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努力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进一步丰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笔者所在学院坚持育人为本,把德育工作渗入到各项教育工作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首先,积极为思政课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创造条件;其次,大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建立了辅导员工作日志制度、谈心制度、工作博客制度、家访制度、特殊学生群体个人档案制度,再利用班级QQ群、微信群、易班网络等平台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再次,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开设了心理健康课,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心语轩”,利用网络、电话、广播等媒介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依托学生社团“心连新”协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周活动;通过开展创建“文明班级”、“安居杯”文明宿舍、每周国旗下讲话等常规性主题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把思想政治工作活动融入师生工作、学习、生活之中。
4.2 健全新媒体环境下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功能
(1)教学管理信息化。第一,尽量实现无纸化办公。建设学校的OA办公系统,办公文件通过系统传阅,节省文书的收发时间、缩短领导间的流转时间,降低办公成本,促进数字化校园的建立。第二,完善教学科研系统。新媒体介入高校教学,丰富了高校的教学形式,借助网络精品课程,从单纯的、局限的课堂教学,发展为“一对多”或“多对一”或“多对多”的开放式的教学形式;借助网络聊天平台、论坛等,从理论与实践分离的教学模式,发展为依靠专业特色,学生参与制作、反馈,甚至实时互动的教学平台。
一个成功的例子是易班,它融合了论坛、社交、博客、微博等主流应用,加入了为在校师生定制的教育信息化一站式服务功能,并支持WEB、手机客户端等多种访问形式。易班从2007年8月诞生到现在,在交大、复旦、厦门大学等高校中试点设立了学生工作站。学校可以管理班级,班主任可以管理学生,论坛可以实现实时互动,其中的“易”课堂还涵盖了许多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大类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各专业的学科基础选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课程的课件、教学视频等都可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共享,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可以依托这个平台,拓展学生人文素养方面课程的自主学习。
此外,在OA办公系统中,设立科研子页面,科研项目的申报、审批、结题等繁琐的程序,在网络中规范化、高效化完成,促进校园科研工作的创新发展。
(2)教学模式多样化。高职教育的特点是职业化,办好高职教育的关键是校企合作。依托行业、企业办高职教育,才不会与社会脱节,才能做到毕业生学有所用,学院的发展需要企业的支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职业院校长期提供技术技能人才的支持。高职办学模式不仅可以有大家已经熟知的全日制三年高职生、二年与中专接轨的高职生,可以有远程、函授等成人教育,还可以有校企合作的短期培训人员,如“现代学徒制”和“二元制”人才培养。学校调整课程设置,将教学资源通过信息化手段记录,通过新媒体推送、共享给企业。企业将生产流程、工艺通过“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传授给学生,学校与企业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3)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新媒体为学生们提供了强大的资料和信息服务,书本上有的,网络上也能搜索到,因此,课堂上教师不能只传授知识,还要熏陶文化,更要注重可操作性的、实用性的技能教学。这促进教师不断学习,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形成了一种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并将这种理念传递给学生。
4.3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
(1)以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为龙头,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学校要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工程向纵深方向发展,可以举办科技文化艺术节。如笔者所在学院,围绕学院中心工作,每年举办一届科技文化艺术节,每次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各项活动。2013年结合学院建校60周年校庆活动,以“甲子风华·学子赞歌”为主题,创建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2014年以“我的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为主题、2015年以“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为主题、2016年以“筑梦青春·逐梦人生” 为主题,每次活动都学校通过广播台、宣传栏、横幅、网站、微博、微信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扩大影响面,调动广大同学的参与热情,激励广大学生健康成长,提高职业技能水平,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2)依托社团活动,拓展学生素质。构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不仅要充分发挥校园内宣传部门的宣传教育功能,还要提高校园内每一位师生的新媒体文化素养,树立现代开放的宣传理念,从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高度来建构高职校园文化。学生社团已成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和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构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应该充分利用社团,依托社团活动,拓展学生素质。
可以将社团分为院级社团和系级社团,进行分级管理。在校党委的指挥下,有校团委引领,每一个部门、社团,整体提高新媒体时代的宣传素养。如借助快速发展的手机拍摄功能丰富校园活动形式。如定期举办摄影比赛,鼓励大学生进行校园风景摄影、人文摄影、地区人文摄影、校园微电影的拍摄等艺术创作。定期举办多媒体设计大赛、校园十佳歌手赛、校园年度“青春榜样”等,然后依托学校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投票,助推校园文化甚至地方文化的构建。例如,笔者所在高校从2014年起,每年开展“青春榜样”评选,每年评选出10位“青春榜樣”,实现榜样教育对学生的价值观引领,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身边的榜样,通过新媒体等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宣传,通过身边人、身边事现身说法,提升校园文化的亲和力和感召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3)依托专业服务社会,打造青年志愿者服务品牌。众所周知,美好的环境可以给人一种心理暗示,使人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对美的热爱,进而自觉保护环境、抵制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逐渐形成自律和他律意识,使人能不断完善自我,达到身心健康成长的目的。不单人受环境影响,校园文化亦然。建构和谐、健康、气正、风清、繁荣的高职校园文化单靠学校自身是不够的,它与社区、社会这样的大环境紧密相关。
学校应以“倡导志愿精神、发挥专业特色、服务社会大众”为宗旨,广泛开展志愿者活动,带动社区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号召大学生们在学校所在社区中,积极参加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和社区文化建设的各类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新媒体进行宣传,发挥校园文化的辐射作用;还可以参与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区活动,用图片、视频等载体教会大家一些实用技能;或者用专业技能支持社区教育工作,为社区建设和大型社会公益活动提供各种志愿服务。在开展志愿活动时,可发挥新媒体信息传播个性化、即时化和传播路径多样化的优势,让学生化身小记者,传播正能量!在社会服务中,打造青年志愿者服务品牌。
总之,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必然产物,新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更是融合了企业文化、社区文化的一种综合性文化,它是长期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有导向功能。新媒体时代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构建需要从管理层面提高认识,重视新媒体,提高媒体素养,搭建新媒体平台;再从教师、学生层面进行改革,健全新媒体的教育教学功能,丰富教学模式;之后从校园文化活动着手,提高师生的新媒体素质;最后依托企业、社区、社会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扩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田松君.论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及其构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2):29-31.
[2] 朱巧芳.试析高职校园文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6):100-103.
[3] 张建红.图像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透视[J].新闻研究导刊,2014(6):157-169.
[4] 李名梁.发展职业教育亟待破解多重困境[J].当代职业教育,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