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亚岚
近两年,分享经济多次成为热点话题,涉及的细分领域不断扩展,虽然有政策的大力支持,但在热火朝天的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困扰。如何才能在不限制发展的同时稳住既定的步伐呢?
传统产业需顺应趋势 忌故步自封
分享经济已经深入到每家每户的生活当中,例如交通出行、房屋出租、闲置分享等。闲置资源是分享经济产生的物质基础,将闲置的物品、人力、物力、时间、信息等资源利用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可以最大化发挥资源的利用价值。清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吴晗瑄对《经济》记者表示:“这种新的消费方式让消费者无需拥有自己的汽车、度假屋以及其他在财力上无法承负的东西,就能获得个性化的体验。”
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为39450亿元,预计到2017年将达到56970亿元,增速为44.4%。“分享经济是一种新的事物,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以后,用这种技术手段把零散的、闲置的、碎片化的东西集合在一起,提供了新的、有效的供给,满足了多样化的需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任兴洲对《经济》记者称,从总体上来讲,这是一种进步,它使社会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利用,使前置资源得到更优化的配置。“这既是有效的,也是节约型的。”
当然,随着分享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影响还将扩展到诸多领域,继续向其他未涉及的领域渗透。分享经济模式是对传统经济模式的革新,分享经济在规模扩大的过程中难免会对一些传统行业形成冲击。
艾媒咨询分析师娄梅静对《经济》记者表示,除了目前已经比较火热的交通出行、房屋闲置出租等形式外,知识技能的分享、生活服务、联合办公空间、医疗等方面的分享将逐渐产生并发展完善。
另外,分享经济的产生使得存在单个劳动者用一小部分、甚至无需资本就可以单独提供产出的可能性。在吴晗瑄看来,“由于服务业或者说第三产业的资本可分割性较强,因此,分享经济的影响更多体现在服务业。”
分享经济使传统的经营模式和市场格局发生了变化,这需要两方面都去适应。“一方面是分享经济和原有的市场竞争形势相适应,另一方面是原有的传统的经营模式和新出现的市场形势相适应。”任兴洲表示,这样能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好的供给。“当然,这也可能调整原有的竞争格局和利益关系,就像鲶鱼效应。这在实际上促进了这个行业的有效竞争,而原有的传统行业也要适应這个竞争。”
乱象频发 企业和政府积极应对
在“互联网+”的环境下,人人都可能成为分享经济的推动者,同时也是受益者。但如何保障分享经济的健康发展,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看来,分享经济虽然发展迅猛,规模扩展迅速,但是乱象不止,矛盾不断,大有野蛮生长的态势。
首先,公众的道德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就拿共享单车来说,乱停乱放和丢失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现象。
广州市交委近日约谈了摩拜、ofo、小鸣、小蓝4家共享单车企业,要求加强对投放车辆的运营管理,建议以经济手段约束不文明骑客。各企业可以利用其信用评分体系和举报渠道,进一步强化规则,充分利用经济手段和“黑名单”机制,推动行业内用户信用评分的互通共享,规范和约束用户骑行、停放行为。
1步单车相关人员告诉《经济》记者:“单车有损坏,客户会报修,我们也会检查,丢失的单车也不多。”主要覆盖重庆市的悟空单车相关人员也告诉《经济》记者:“我们有市场维护人员,重庆政府也规划了自行车道和停车位置。”
其次,分享经济的运营模式受到挑战。就共享单车而言,有人认为,从网约车的角度对比可以看出,如今的“共享单车”是典型的伪共享经济,其本质是公司通过自采购车辆投放路面交通,针对个人的一种“短时租赁式租车”。
互联网分析师马继华告诉《经济》记者,现在运营共享单车的公司太多了,每家公司都在努力拓展市场,猛烈投放,将来市场容量没有那么大,会造成严重的浪费。“而且虽然共享单车号称共享,却相当于以前的公共租赁自行车,只不过以前是有人值守,现在是无人值守,而是利用互联网的手机扫二维码的这种方式。”最主要的还是收的那些押金比较麻烦,模式的不单纯就在这儿。
另外,新兴的共享汽车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之前就有微博网友爆料称TOGO(途歌)的SMART车型机动车行驶证为“非营运”,并对其合法性提出质疑。后来,上海市运管处和交通执法总队约谈了与TOGO合作的汽车租赁公司,涉嫌违规车辆已被陆续收回。
共享汽车的使用方法和共享单车相似,这些电动车辆不仅缓解了出行难的问题,还减少了碳排放,但出现汽车占用的城市空间和道路资源等突出问题。
《经济》记者从TOGO相关人员的回复中了解到,在用车的地方有一个网点,这个网点是TOGO经过市场调研之后规划出来的用车量比较大的位置,不需要用户承担这个停车费,还车的地方还可以是其他任何合法的停车位。“如果是接力用车,上一个把车停这儿的人是不需要付停车费的,由下一个使用者来承担费用。”
对于大家担忧的会否造成交通更加堵塞的问题,Gofun出行的相关人员表示,从表面上看,会影响交通,但共享这样的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少对自家汽车的依赖,减轻空气污染,从长远看能解决很多问题。
最后,信用体系的建设十分必要。比如凹凸租车,是通过这个平台出租自己闲置的车给需要的人,但很多人对使用者能否爱惜车辆表示担忧;再比如房屋短租,就曾被曝出家中被短租客破坏的情况。包括像闲鱼这样的二手交易的平台,也可能发生买家因为信息披露不清晰、不明确、不真实而受到欺骗的情况。
牢守规则底线 信任和安全第一
因为分享经济人人可参与、人人可受益,这样也会自然地带来一些问题,甚至成为人人可破坏。娄梅静认为,目前分享经济涉及到的一些领域已经暴露出的部分问题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目前监管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不论是对于各分享经济平台还是对于使用者而言,都缺乏有效的监管;二是用户信用体系还有欠缺之处,目前在共享单车领域,有部分平台是自己建立信用体系,还有的是与已有的信用体系比如芝麻信用等合作的;三是法律法规及相关行业的介入还不够。
国仕资本研究协会特邀研究员汪杰对《经济》记者表示,商业的本质是盈利,不是慈善,实行分享经济模式的时候,企業应该注重自身的社会责任,提高效率、公平与环保意识。
此外,分享经济包含供给方、需求方、共享经济平台三大主体,实现的前提在于闲置和共享,其本身不创造资源,而是将闲置资源分配给需要它的人,让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吴晗瑄表示,其难题主要表现在共享经济与传统经济存在不公平竞争现象,引发社会冲突;劳动者缺乏“安全网”保障;消费者利益保障机制不健全;大数据壁垒可能导致新的行业垄断。
“因此,信任和安全就是共享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吴晗瑄认为,随着人们对在线交易感到越来越安心,这种心态也会延伸到线下活动。
公众对分享经济模式抱开放态度,并不在于技术手段的转变,而是人们心态的转变和监管的转变。在过去,如果想说服别人把他的贵重资产拿来出租,大家可能不会尝试。而现在,很多人开始有了参与这类活动的心理意愿。
在任兴洲看来,在分享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相关的政府部门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它可能提供的供给,合理地确定大体的竞争规则,让传统产业和新生的共享经济都规范地发展下去。
现在创新特别快,监管的问题一定是滞后的,所以这里面存在一个底线管理的问题。马继华表示,政府监管需要有一个底线,这条线是不能碰的,比如家庭厨房的共享,食品安全问题是不能触碰的底线;共享单车押金的安全,如果运营公司将来发展不下去,不能任其卷钱跑路等。
分享经济蕴含创业商机
未来分享经济的发展趋势还是和居民消费密切相关。过去有旧货市场,进行旧物品的串换和旧货买卖;还有设备的租赁,比如一台联合收割机,不用家家都买,收麦子的时候会看到它一直沿着高速公路走,需要用的时候就去租赁。
现在分享经济下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腾讯问卷调查显示,约六成“95后”大学生期待的是在分享经济领域求职。分享经济使个人价值能够最大化,依靠个人的知识技能能够更自由地生活。
投资者和投资机构对这个领域很是看好,在互联网融资趋冷的背景下,分享经济平台已成功吸引超千亿元投资,很多创业者也渴望在这个平台上崭露头角,这就使得市场开始了激烈的竞争。
吴晗瑄表示,相比于购买而言,分享经济的网络效应,使得租赁的交易成本伴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多而不断下降,在中国这样大的国度里尤其如此。因此,创投行业在这个领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在马继华看来,互联网创业者对分享经济之所以这么热衷,原因是这个领域基本上只需要出钱、出思想、出模式就行,动用的是社会资源,融资也算比较容易,建平台和APP也很简单。“它是最容易创业的一块,比建工程、做制造容易得多,越容易介入的领域门槛越低,门槛低,大家一定会蜂拥而入。”
当经济增速放缓、传统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时,培育新的增长点就变得十分必要与迫切。在分享经济模式下,人们可以通过租或借得到商品和技能,而不用通过购买所有权来享受其服务,闲置资源使用率因此得以提高。吴晗瑄表示,对消费者而言,交易成本的下降增加了其福利,会持续推动由“以买为主”向“以租为主”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