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挑战及趋向

2017-05-04 07:16丁亚平
艺术评论 2017年3期
关键词:艺术

丁亚平

历史就是文化。逐步褪去色彩的 2016年的电影构成各种形态的“集体传记”,因文以见志,成为我们汲取经验,不断挖掘、评析的对象。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能否持续健康发展,跃居为世界电影强国之一,很大程度上不仅是产业领域的问题,更是涉及到社会、文化和艺术领域的问题。当下中国电影蕴藏无尽的机遇,如何直面全球政治、经济的变局,并从当前实际和发展走向中总结经验,形成世界电影视域下中国电影发展的有价值的思路,值得研究。

电影艺术发展现状:从市场、资本到创作

2016年电影市场的发展存在于人们的普遍预测之外。产量虽有一定增长,但2016年内地电影市场的票房只勉强超过了 2015年的纪录,国产片票房还同比下跌了 2%。观众欣赏水平与观影要求不断提高,节目源不足,电影工业体系发生改变,国产片的技术艺术有待提升,加以一些影人在市场面前迷失自己的方向等,造成票房不如预期,电影艺术发展出现较大的未定性。我们的电影既有盲点,也展示出无穷的潜能。 2016年我国共生产电影故事片 772部,动画电影 49部,科教电影 67部,纪录电影 32部,特种电影 24部,总计 944部。这个成绩放到国际电影市场看,并不算不正常。 2016年北美上映电影 729部,票房累计达 113.751亿美元(约为 740亿元人民币),这个成绩与 2015年基本持平。多年来北美影市保持着一个稳定的状态,少有大起大落,票房与观影人次的涨跌幅都在个位数。

相比较而言,中国电影市场近十年来走势强劲,但到 2016年却显出不同的波动、不确定的形式和症状。 2016年春节长假票房,呈现出一派可喜的气象,总收入超过 3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 52%(2017年1月27-2月2日春节档,总票房突破 33.57亿,同比增长 8.7%,不计入服务费,同期出现微弱的倒退)。2016年接绪了 2010年至 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的增速。周星驰贺岁喜剧《美人鱼》狂卷 30亿。《寻龙诀》则达 16亿元票房。开年票房爆发期之后,从3月开始,票补退潮,大盘遇冷,增长趋势明显放缓,暑期档票房为 124.2亿,国庆档票房仅为 15.8亿,较上一年下跌 14%。《长城》于 2016年12月16日起全国公映。首周末即取得票房成功,周五至周末拿下 4.6亿元人民币,后持续发力。截至 2017年1月1日,《长城》票房突破 10亿。此后的春节档,电影市场又迎来新一轮井喷式的票房高位。 2016年内地总票房达 457亿,电影票房总收入仍呈现增长态势。

资本的力量趋于活跃,投资结构逐渐改变。就 2016年全年而言,票房年增长为 2%多一点,而银幕数则增加了 9552块,增幅达 29%(全球增加 8%)!尽管 2016年在元旦档、春节档的表现亮眼之后,下半年各大吸金档期(暑期档、国庆档、圣诞档)纷纷下跌,内地银幕数却突破 4万块,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2016年5月美国银幕总数为 40759块,北美地区银幕数则为 43661块)。万达对进军好莱坞一直很感兴趣。 2012年,万达以 26亿美元并购 AMC。2016年年初,万达集团宣布以不超过 35亿美元的金额收购传奇影业。万达对制作 “金球奖”的美国公司的收购,是又一个例子。 2017年1月17日,王健林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表示,仍将继续向美国娱乐产业进行大量的投资。 2016年12月20日,博纳影业集团宣布完成继私有化之后总规模为 25亿元人民币的 A轮融资,此轮融资由阿里影业、腾讯领投。李安以 120帧的高帧率拍摄出影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博纳是参与制作的发行方。阿里巴巴集团自 2016年秋起开始跟史蒂芬 ·斯皮尔伯格合作,以期尽其所能解开电影技术艺术的许多网结。

国内电影市场充满能量、力量和多样性,导致了中国电影艺术的变化,并为它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选择与契机。从电影艺术和内容上来说,电影创作格局更加丰富。 2016年电影创作中,多品种、多类型的好的有口碑的影片创作仍保有一定的收获,其中艺术创新的精神值得肯定,類型样式更趋多样。

类型电影竞争力增强,形成了集体发力、此消彼长的合力。张艺谋的《长城》作为 2016年热门的“好莱坞式”的电影文本,它宏大的场面,豪华的明星阵容和大制作吸引了普通的影迷,也导向有关中国电影生态和社会风尚的整体思考。《美人鱼》《寻龙诀》《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寒战 2》这样的认真打磨的合拍片颇具商业电影的价值。

主流电影实践富有成效。《湄公河行动》大破 12亿,提振了年轻一代对于国产影片的信心。电影《勇士》《湘江血战》《大火种》有着较为特别的意义和价值。它们截取历史横断面,回旋开合,纵横自如却也不失谨严。大多数主旋律电影已经积极主动地在商业化、类型化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的探索,但这类电影创作如何实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仍值得反思和探索。

中小成本严肃题材创作脱颖而出。包括《百鸟朝凤》《火锅英雄》《路边野餐》《箭士柳白猿》《我不是王毛》《熊出没》系列、《大鱼海棠》这样的富有个人特色的影片,受到观众欢迎。这些好的或比较好的影片,显现出多样化的创作趋向,故事有内在的逻辑,特色鲜明,有的比较注重品牌延续,追求实际生活的真实表现和深层、生动、丰富的角色刻画。

观众群的覆盖放大,电影创作者的更迭换代,为艺术电影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毕赣的《路边野餐》系小成本,现实与诗性结合,显出电影另类的可能。它表现了生活式的美丽,长镜头的实验性表现尤显流畅而生动,影片没有波澜重迭的曲折,没有拍案惊奇的布局,制作与宣发费用低微,但却获得逾 6百万的票房,投资回报率相当高。万马才旦的《塔洛》表现放牧的草原和牧羊人的故事,与传统电影叙事中常见的市井平民的剧情思维有很大的不同,但却极具张力,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获得了比较普遍的肯定。

动画电影创作情况虽有差异,但代表性的作品质量有一定的提高。《大鱼海棠》画面、场景设计富有个性和创作者的思考与情怀。《熊出没》等作品则积极主动地在商业化、类型化等方面进行了一些较为成功的探索。

随着国内主流观众群体的年轻化,融合年轻一代的题材选择与创新性的电影表达的作品成为重点。 2016年电影创作的热点集中于喜剧、青春爱情、动作等题材的兴盛上,特别是国产青春片或靠 IP和跨界作品、节目聚拢人气的影片,从《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谁的青春不迷茫》《女汉子真爱公式》《半熟少女》《泡沫之夏》《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到

暑期档的《致青春:原来你来在这里》《六弄咖啡馆》《夏有乔雅望天堂》《陆

知马俐》《微微一笑很倾城》,追求低成

本和高倍回报,艺术成就有高下,表达若近若远,却均引发较为广泛的关注。

不少好的或比较好的影片用戏剧式结构组织起一个引人入胜的世界,把观众带入影片所营造的那种新鲜而具有个性化的世界与氛围中。作为高剧情、高品质的影片,《七月与安生》《我不是潘金莲》《驴得水》《追凶者也》《罗曼蒂克消亡史》表现大胆,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形式。根据安妮宝贝小说改编的《七月与安生》,虽仅获得近 1.7亿票房,但文艺基调与情感表现细腻,把写意和写实、主观与客观。以虚实结合的方法统一起来,追求一种意境美的创造。主演马思纯和周冬雨合作出色,双获金马奖影后和 2016微博之夜最佳演员,周冬雨还获得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最佳女演员”奖。《我不是潘金莲》贴合现实,认真而荒诞,它所获得的影响与较好的市场价值(票房 4.8亿),可谓实至名归。

成功的影片往往不单单是通过故事本身,还通过讲述故事所借以表现出来的艺术元素如场面、细节、人物关系、音乐以及视觉奇观等得以一一展现。《驴得水》是“开心麻花”继《夏洛特烦恼》后的又一次舞台剧电影化,表现简练,电影故事的背景在民国,却极富现实感,且寓意深刻。影片获逾 1.7亿票房,成绩可观,并赢得良心之作的口碑。《追兇者也》作为喜剧,颇具类型元素,把冲突和情节的进展集中建立在人物的内心活动上,扣住人物间的情感冲动来展开犯罪叙事。当然,与曹保平上一部影片《烈日灼心》相比,本土化的张力与心理刻划较弱,格局更趋收窄。《罗曼蒂克消亡史》可归入创新性的影片,尽管叙事稍显漫漶,但一种主客观的融合所创造的独特的意境通过优美的视听语言和风格色调表现出来,

迎合了观众的既定视野。

社会化与民族化:电影的维度及文化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中三四线城市影院终端的飞速扩张,数字技术对电影制作生产和影院观影体验的提升,以及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推波助澜,近年中国电影创作、市场环境出现的变化巨大。但电影发展的成就固然不小,积累的问题却也不容忽视,脍炙人口的电影愈来愈少,豪华巨制的动作片缺乏内涵,喜剧片凸显娱乐的商业情感效应,当下许多问题的症结在于对市场化的主动趋迎中。它的转变要通过闻思也即正确观念的讨论,在认知上树立,在电影社会化和民族化的创作实践中去贯彻。

2016年出现数量较多的青春片,其长处固然是反映青年怀旧情怀,一些影片更为感性化,迎合移动媒体时代青年人的变化,体现了适合新一代受众的商业电影的文化编码,但它的短处在立意浅显,剧情老套,创意不足,类型失衡,跟风模仿,经过时间的沉淀、有好口碑的不多,体现工业发展水平、高新技术成果的高概念电影同样迹近于无。青春片及动作、喜剧等类型出现扎堆现象的原因是,在消费、电视综艺和互联网背景与环境下成长的年轻一代和三四线城镇青年的欣赏习惯、审美趣味,直接影响了电影的创作走向,市场同质化严重,融会电影“社会”化的现实感普遍不足。

2016年,中国网民规模超过 7亿[1]。2016年付费网络剧达 239部,网络大电影数量超 2500部,院线电影实现准院线同步模式在线播出幅增加。资料显示,截至 2016年12月,中国视频有效付费用户规模已突破 7500万,增速为 241%,是美国市场的9倍。 2017年中国视频付费用户将超过 1亿甚至更多。互联网及基于互联网的电影创作无疑给中国电影带来很多创作上的改变。网络大电影给包括编剧创意在内的电影工业体系带来施展的空间。重视互联网时代的电影思维和叙事法则,在摆脱被电影商业性视为目的论的迷信的东西的同时,加强故事与情感的社会化内容,才能让电影,特别是类型电影增加故事性和时代性,改变情节表现缺乏戏剧的张力又没有以时代情绪为中心的症状。

电影创作的社会化在今日的电影界,已经不是几个人的呼声了。我们会普遍感受到很多影片完成上映以后,电影并不如预期,它们在电影和文化传统和社会关系的关联度上出现很多缺失。 2016年11月18日上映的影片《我不是潘金莲》,由冯小刚导演,根据刘震云小说改编,引起电影界和媒体的关注。影片通过一个村妇为自己讨说法的打官司和 “上访”的故事,聚焦官民两个世界的碰撞、冲突与矛盾,反映有一定冲击力的底层社会现实的真实情况,把一种现实展示给我们看。影片中的女主人公李雪莲,因为想要一个二胎,就与丈夫假离婚,以此躲避计生政策的限制,谁知弄假成真,丈夫和别的女人闪电般地结了婚,把她甩了。她为此走上要说法的上访之路,并与各级政府官员发生了近乎离奇和荒诞的联结。借助社会转型矛盾中的个人的故事演绎,而近距离地指涉基层的治理、官员利益的扭结和现实的复杂,出乎意料地成了可能触发痛点和具有批判意义的社会、政治的多维度聚焦的议题。多年以前,孙瑜就曾道:“普通人和享乐的贵族,和太可怜的工农疏远了,自然不能同情他们,更不会去为他们谋幸福。影戏假如能用来描述民间的痛苦,至少可以促进社会的自警,让社会自己想一想,应该如何的改善自己。 ”[2]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发展面临这种“自警”式的问题和潜在的危机。许多种现实题材创作上的自我禁锢情况,是现实,甚至早已是新常态,刘震云、冯小刚电影的成功实践,作为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一个难得一见的实验,显然散发着比较严肃的艺术和思想的锋芒,达到了许多国产影片未达到的创作深度,为电影人如何从困惑与禁锢中解放出来,从不可逾越但又被人们试图借助某种模式逾越的世界中解放出来,提供了有启示和有意义的路径。

随着整个电影市场扩大,商业大片有了更多机会,努力适应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和娱乐需求。

2016年,破5亿的影片共有 27部,其中 9部影片达到 10亿票房,比2016年多了一部。破10亿的影片中,国产片占 6部,进口片占 3部。其中,奇幻色彩的影片以及喜剧片、动作片等仍是市场的主流选择,其票房贡献率超过 50%。《美人鱼》杀出重围,通过制造颠覆性的元素让观众感到新奇,超越同档期的其他影片,成为一匹电影市场上的黑马。《长城》讲述了古代一支精英部队为保卫人类,在举世闻名的长城上演生死决战的故事。这里隐藏着电影的中国主体。长城之上,我们中国人有力量把我们的精神从自然界里提升出来,并且构建为一种精神。无疑地,《美人鱼》《长城》等影片的价值在于:它们对既有现代特征又有民族风格的中国电影,作了大胆的实验,具有一种先行性的开启民族电影创新思维的意义。

《勇士》《湘江血战》《大火种》等片,又一次将主流革命史带入大众视线,它们走进时间的深处,给观众一种昨日重现的感觉。这些历史题材影片采取抒情叙事的形式,角色生动,从革命的鲜血中萌发出激情之花,具有浪漫诗意的风格,同时聚焦强健而鲜活的平民记忆,点出了中心故事及其社会背景,艺术上虽有待强化,却都富有社会化的教谕天下的信念及趋向。《箭士柳白猿》《百鸟朝凤》二片系前几年拍摄完成,在2016年放映,却在不尽相同的受众群掀起波澜,以其具有高度个性的色彩、景观和融会传统的民族文化,显出电影艺术家坚守自己的初心的可贵。两部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情趣都是中国式的,属于民族文化范畴,摒弃了外在的强烈的戏剧冲突,但又不全靠写实性的细腻描写。后者最终收获 8690万元的票房成绩,显示艺术电影别一种打开方式。

在2016年的电影创作中,一些大投入、大制作的工业大片,除了大营销、大市场的模式自觉以外,怎样在电影思維和语言上,把电影所特有的镜头、蒙太奇的思维、语言,同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思维,例如比兴、虚实、节奏等等的艺术辨证关系融会起来,展现出电影民族化的责任观念和义务观念,进而形成自己特有的具有民族风格的电影作品,尚有不小的开拓空间。我们知道,把电影归于不同的类型名下,这样创作的民族性基础不够,往往会造成电影创作和社会,更和民族艺术文化审美相脱节。

这样问题不仅存在于内容生产、消费接受等领域,更体现在电影观念的改变,以及电影艺术发展的成果能否让全体电影人和电影观众分享,并进而带动电影创作水平的整体提升。这个观察要有艺术和文化的基础,有专注力培养的基础,但是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电影创作的民族性的观察上。中国电影表现自己的民族性与民族风格,势所必至。作为现代艺术的电影,“不是为了使用现代工具之故,而是因为通过了现代艺术的创作思想之故”,在电影中,现代艺术和本土性有着关联,因此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在使用现代创作技巧之下,究竟表现和把握了多少民族性 ,确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创作者离资本太近,以至被资本绑架,会影响到他们创作的初衷和艺术表现,仅止于表达小写的或表层的真实,别无情感或思想深度和意味,急功近利,甚至呈现和传达一种扭曲的价值观。在浮躁的气息和社会氛围中,思考现实,关注民族生活的本源,拍得非常真实的现实题材作品显得更为重要而难得。

对于当下中国电影市场需要和当前社会的政治形势 ,中国电影是否需要去配合它?回答是自然需要的 ,与经济和政治攸关的电影之建立自然需要。不过要看怎样去建立。就如前人所言:“一百部作品出了一个型是会失却它的意义的。 ”“我们要努力地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准。 ”[3]国产片的“质”,永远是比“量”更严重的问题。当前中国电影市场实际上是缺乏国产强片,电影在内容上如何制作、创意、营销等,特别是,电影观念怎样进一步改变,是更为迫切、重大的考验。类型扎堆在爱情、动作、青春领域,喜剧片更被讥为空心化,成为“笑点尴尬,剧情浮夸”的痒痒粉。类型创作的同质化、空心化,为拍摄而拍摄,其实质是对内容建设责任的逃避。既然不差钱,为何不能实实在在为人,认认真真做事,从内容建设出发,以约定俗成的叙事法则、“制作原则和美学分类”,反哺并引导大众文化与类型消费,积极拓宽类型和题材?经济环境可能对电影创作是双刃剑,市场发展慢一点未必全是坏事。适当降温会引起质量提高的反思。现在针对数量多而质量不高的现象,主要不是继续发展数量,而是要提高质量,寻求突破与转型。

市场发展太快适得其反,注重稳健的市场发展才是中国电影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而从类型与电影的结合,我们不难看到,以年轻观影群体为主体的类型电影接受,获得不断的确认与重视。现在类型片的目标观众是那些 20岁上下,甚至更为年轻的观众。而这个观影群体必然会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主要消费力量”。这是当下类型电影创作寻求良性发展的道路与选择的基础。在全球化语境中,看到并把握国外类型电影发展的世界水平与动向,跟上国际类型电影发展的脚步,中国不能长期安于国内类型电影市场挣钱,长期处于电影产业链的低端,在关键的文化核心上更不能长期落后于人。

面对当前中国电影的现状,如何强化剧本创作的意义,以好电影去有理性地引导新的电影观众,成为重要问题。对于存在先天缺陷的剧本而言,贬斥者多,赞美者少。像《长城》,国外的编剧,仿佛并不会写人,也不太会说中国故事。杀退巨龙就能拯救中国?马特 ·达蒙这个雇佣兵跌跌撞撞闯入一队与神话怪兽作战的中国精英兵团发挥了什么作用?中国式精神美德的再教育得以强调,而中国状貌却模糊不清。要让观众看得心潮澎湃泪水涟涟几是不可能的。像《路边野餐》,带有一种散文的结构,诗的韵味,但剧本还是偏弱,一般观众看片子的开始,看几次都有些不得其门而入的感觉。 2017年1月春节档上映的口碑相对比较好的影片《乘风破浪》,其中的情节,主要不是以事件贯穿起来,而是以穿越式的人物的心理过程衍生出来,所以故事性不强,虽然是剧情片,穿越处理不错,但还是被有的人评论为“生硬松散”,显得缺乏戏剧性,与根据本土甚至更普遍的观众群的情感诉求来进行创作生产还有距离。票房与鲜花与掌声的到来,还不能解决问题。电影社会化和民族化与最大程度发挥民族电影的商业美学效果均契渊微,有待电影人自觉微悟并发扬广大。

特朗普政府对华电影政策与中国电影的选择及趋向

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崛起,已成为世界电影业增长和发展的瞩目焦点。从全球电影市场发展说来,美国是世界电影主导国,而中国则是崛起国,一个国家的市场和综合实力决定了不同的国家利益和发展愿景。对于中国这样的民族电影艺术发展而言,如何申而辨之,争取得到全球电影主导地位,既是机会,更多的是挑战。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的施政让美国外交、经济、文化以至全球化的走向变得更难解读。在电影界,目前大家由其采访、就职演说、系列政策接连出台中释读出的“美国至上 ”等内容及其感觉出来的未定性和经贸谋划取向,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对世界电影及中国电影选择与走向的关注。全球化,是让全球观众共享电影发展成果理念的体现。全球化下的中国市场影响日渐增强,对保护主义动向加以牵制,是一种走向电影强国所必然采取的战略。特朗普虽成为全球最大的变数和不确定性,但就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和中美两国电影贸易关系而言,合作一定大于无端的纷争。

中美两国合作推动两国经贸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中国电影人需要告别自怜和错觉,运用特朗普看重中国、挑战中国的机会,从实际经验而不是教条出发,形成我们自己应对挑战的思路,把中国民族电影推销给世界并进而实现转型,值得思考。

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优先的位置。但是毋庸置疑,中国施行的创新驱动、一带一路,乃至海外投资,都是下一步改革的方向。中国和美国都会直面国际社会中的共同课题,拿出面向未来的姿态。全球电影产业的机会和长期发展,主要还是在北美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在中国。反观美国,电影产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都增势趋缓。在美国本土,电影投入的平均支出是中国的 10倍,但就市场本身而言,却并没有增长空间。

特朗普以推特治国、不受政治家身份约束,视多年来美国主导的 “全球化”为敝履,立场随心所欲。贸易战对两个国家的电影都有损害。美国精神和美国梦作为好莱坞电影最大的主题,从艺术和市场发展双重意义上,好莱坞会的侵入,真的会掀起多大的浪花?心理学家鲍迈斯特曾提出“自我损耗”理论。自我损耗,就是每做一个选择,就会损耗一点心理能量;每消耗一点心理能量,其执行功能就会下降。进行多样化选择,可能就此陷入无所适从的选择中,并势必于不知不觉中消耗很多时间和精力。特朗普主义和好莱坞长远来看会在中国电影艺术本土发展的现实之下重调琴瑟。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人口是美国的四倍以上。贸易关系的改变虽深深款款,不可避免,但这是一个大项,其中包括全面重新平衡与中国的电影合作关系,也包括电影艺术的转型升级的选择。

特朗普政府对所谓的中美经济关系的不平衡提出批评,称:“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不是一种双行道的关系。很多中国企业和个人可以轻易进入美国市场销售他们的商品和服务。 ”但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中美电影同样在很多情况,不是一种双行道的关系。无论是好莱坞在中国电影市场的竞争还是其他合作领域,或是中国电影进入美国市场,都不是双行道的关系。两国电影艺术怎样通过对话与合作妥善解决彼此间分歧,并形成战略性依存与互动关系,构成了挑战。

任何危机中都存在机会。美国真的想要进一步打开中国电影市场大门。但若以为自扫门前雪才能比另一个国家更强大,并不切实。反之,中国电影本尚无能力也无意在全球电影艺术与市场发展中担当领导者角色,但如果好莱坞退却,中国只有当仁不让。

中国电影需要抓住机会,在以下五个方面采取行动:提升电影艺术质量;对电影国企进行手术式的改革;就市场规则尤其是不规范采取行动;改善外国电影产品在中国的市场准入;在电影艺术发展的无限的可能中寻取最大公约数,对全球电影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第一,市场扩大和观众观赏水平不断提高,给中国电影的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数据,在2016年全球市场电影总票房收入排行榜前 50名中,仅有 2部为中国影片(《美人鱼》《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其余 48部影片均为美国电影。要改变并提升电影质量,在市场制作、工业化生产运营的法则之外,编剧和创意创新最为重要。市场的逐利性当然既影响了对影片创作(创新)的重视和剧本的基础,也让影片向高品质、精品化的方向发展,成为一个问题。

我们都知道,市场和制片人不重视编剧。改编自《西游记》的《西游降魔篇》《西游记之大闹天宫》曾经获得远超预料的票房。但同样改编古典作品的《封神传奇》却没能打响如意算盘。这之中,剧本及其包蕴的不遁隐于过时的事物的意识最重要。这样的意识和剧本应走在资本之先。电影的第一线兵力是剧作家。导演费穆道:“剧本好了,纵使一切都差,还不失为一部好影片。 ”[4]电影的艺术表现及其境界是无穷尽的,同样表现一个人物或一件事物,其方式很多,电影正应去发掘新的方法,而“不必拘泥于旧的窠臼” [5]。“处于现代,处于现代的中国,要仔细想一想,怎么把握中国电影的民族风格。 ”[6]随着时代进展,中国电影需要寓新时代的锦心绣口于创作之中,摇旗呐喊,益广所未见。

需要看到,中国的电影业离世界前沿还有很大距离,中国电影在今后的一二十年内还不可能获得和好莱坞平起平坐的地位。对于许多中国影片来说,大胆学习好莱坞的制作与表现手段,无论是工业技术上的高水准,还是特效,抑或故事编织,都体现出勇于看齐的世界性意识势在必行。尽管中国电影市场在未来几年内一直都会是美国最受欢迎的巨大市场,但电影全球化与世界性,则在中国电影经济、文化、艺术、美学、政治等的发展过程中都有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价值意义。

第二,国企的中心位置需要重新树立。国有电影企业的电影生产,由于功能属性及其能力弱化等原因,拍主旋律影片成为其工作主项。这或许无可厚非,但电影的效果,就像有人所言,“有时颇像教师的授课,和尚说法”,却是不无缺陷的。千篇一律的宏大,这种思想要改变,正面、健康、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只能通过故事及讲述故事所借以表现出来的娱乐元素,也即新的能够给观众带来愉悦感的方式进行。通过影片中公开的申明或人物对白去灌输给观众的方式,要最大限度地做出某些调整。国企享有的利益,远大于同时期民企,就市场意义上说来,需要提出,中影、上影在国内市场特别是国际电影合作中业已呈现明显的弱势。近些年的多部好莱坞大片,包括《碟中谍 5:神秘国度》《终结者:创世纪》等,都有国内民间与社会资本的身影。阿里巴巴入股美国电影制作公司 Amblin Partners。腾讯也把目光投向了好莱坞。《长城》投资方涉及两大影视公司,万达影视和乐视影业。万达影视收购了传奇影业,传奇影业主投该部全球大片。在张艺谋看来,“以前的合拍片都是輕工业,《长城》是重工业。中国背景的合拍片,这真的是破天荒第一次”。万达院线已成为全球第一家跨国院线企业。万达(院线)正朝两个方向发展:在全球发展和在国内发展。这个时候,我们要仔细看一看,国企在做什么,干甚?!国有电影企业忽去忽来,十步九回,不能只是随着时代进展,他们需要也可以推进时代啊。

第三,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双重作用下,进一步引导好市场化导向。为应对美国新政府要求展开美中双边贸易谈判,中国电影可以与之进行谈判,并对市场进行从严规范,对相关法律进行完善。酝酿已久的《电影产业促进法》于 2017年3月起正式施行。需要看到,市场的形成与电影内容的生产有着不同的逻辑和不同的规律。电影的发展最忌讳的是尽以市场来衡量的功利主义,是养成市场第一,做假弄狡狯,而不去落实并融汇到电影的文明发展与整体向度中。所以,拒绝单一,培养真善,推动电影艺术和技术观念的更新,是电影发展的真谛。无疑,电影观念更新,电影意识觉醒,促使电影艺术发生质变,从而推动中国电影不断进步,并最终打破好莱坞和特朗普的“美国第一主义 ”,建立在规范、知识、道德、勇气、生存能力以及正确行事的能力之上。

第四,特朗普上台后,加快制定贸易战略,中国尤需启动把中美电影双边贸易协定谈判纳入视野的全面准备,包括为改善包括好莱坞在内的外国电影产品在中国的市场准入做准备。 2012年中、美双方曾就电影配额制度签订《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有效期 5年,意味着 2017年将有可能重启谈判。

重新谈判的结果可能是中国会进一步打开电影市场,但不会发生中国电影单方面让步以致一无所获的情况。 2016年增多数目、放宽政策,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将来引进片会更多地进入国内市场。 2016年总共引进 90部外国电影。在传统的“国产保护月”暑期档,也有超过 10部进口片上映,包括好莱坞大片《X战警》《魔兽》,其中《魔兽》创下两亿多美元的票房,大大高于在北美取得的 3000万美元票房。

第五,构建全球电影共同体是未来中国电影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电影的腾飞和产业快速发展原因很多,但受益于世界电影全球化一体化,是一个重要原因。特朗普时代来临,并不意味着电影全球化的逆转。而对于中国电影说来,如何推动作品在海外落地传播,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使中国电影真正“走出去”,不是可有可无之举,或者就如个别西方论者视为是“中国扩张主义对西方战略利益构成的威胁”。多样性是全球电影的基本特征,也是世界电影文明进步的源泉。中国和美国等国电影人一道,一起投身于共同的创造之中,推进构建全球电影共同体的进程,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必然。

民族电影艺术发展竞争与合作并存,构建全球电影共同体作为一个美好目标,是身在并共享一种信念,也是需要中国电影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这是时代给电影人的严峻的考验与珍贵的礼物。

注释:

[1]2017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报告称,截至2016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已经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其中手机网民达6.95亿。此外,非网民规模为6.42亿,因不懂电脑(网络)和不懂拼音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分别为54.5%和24.2%。

[2]孙瑜.导演《野玫瑰》后[J].电影艺术,1932(1) .

[3]蒲.艺人访问记——费穆[N].上海:大公报, 1936.11.1.

[4]费穆.国产片的出路问题[N].上海:大公报, 1948.2.15.

[5]费穆.雜写[J].联华画报(第5卷),1935(6) .

[6]费穆.风格漫谈[N].香港:大公报 ·“电影圈”,1950.5.6.

猜你喜欢
艺术
反“艺术”的艺术
什么都可以成为艺术
纸的艺术
艺术足球
艺术足球
决定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