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晶+康霄羽+肖元意
虽然说对于美的界定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宏观话题,但无论是色彩浓烈的艳丽之美还是清新淡雅的朴素之美,都会给人带来独特的审美感受,让人油然而生想去亲近的感觉。对于承担一定党教服务使命的党建专题片来说,如果能够精当妥帖地用自然景色来充盈画面、凸显美感,当然是件乐享其成的好事。众所周知,美丽的自然景色入镜向来都是一个难得的加分项,即便时长分量有限甚至不必运用过多摄制技法,优美的画面也同样会让观众不由自主地相信这份美好是为全片众多看点的精彩揭幕。
江苏省苏州市委组织部精心制作的典型人物专题片《太湖渔民的守护者》(以下简称《太湖》)“画”出惊人,在讲述以蒋敬平为代表的太湖渔政队员二十八年如一日守护太湖故事的同时,更用一组组迷人的太湖美景画面惊艳了人们的眼球,让人不由感叹,党建专题片也可以拍得如此赏心悦目。那就让我们共同来分享下这连连带给我们惊喜的它——自然美景。
它是镜头画面的“颜值担当”。视觉冲击力是镜头画面的第一张魅力牌。优美迷人的画面可以带给观众直接的视觉美感。如果说画面中涉及的自然景物的天然之美景是客观加分项,那么对自然景物选取的组合与搭配、收录进镜头的色彩与用光以及进一步展现并放大它的美则体现着制作者的匠心。有了自然美景的巧妙融入,片子的艺术氛围也会陡然浓厚起来。《太湖》片中,开篇映入眼帘的便是迷人的太湖美景,那方水天相接,这边碧波荡漾,一组组精心设计的镜头让美景尽收眼底。该片十分注重画面色彩的搭配,在展示太湖自然美景的过程中灵活运用色彩的跳跃变幻,如第一张特写太湖的银白色波光,第二张是映着落日余晖的金黄色湖面,第三张是水天一色的蓝,第四张是渔船下水草的绿,第五张为白墙黑瓦的太湖民居……这一组画面用不同色彩轮流愉悦着观众的视觉,并在构图中将直线与曲线结合、动与静交融,十分生动有趣。
它是人物形象的“背景舞台”。自然美景有着天然的“亲民性”,这种美多数人不但不会拒绝,反而会欢心期待与向往。试想,党建专题片中要塑造的典型人物如果是在明丽自然的美景中出场亮相,或许会更容易得到观众的眼缘。但是,我们制作的片子毕竟不是文艺片,自然美景只是作为典型人物故事讲述的点缀和陪衬,并非主角,所以务必要根据片子的设计选择适当的时长和时机出现,切莫喧宾夺主。在《太湖》片中,开篇第一个画面是波光粼粼、折射着银白色太阳光的太湖水面,总领全片的氛围与格调,随后一连串太湖美景的展现都是为后面的叙述拉开华美的序幕。有这样一组镜头:前景为太湖民居的院落,远处是映得漫天金黄的夕阳,中间聚焦的主人公在郁郁葱葱的草地中向湖边的渔船缓缓走去,對主人公故事的讲述便由此开始。这幅湛蓝色水天相映的太湖远景,既勾勒出主人公工作的客观环境,又与主人公高尚无私的可贵品质相互辉映,让观众在观赏全片内容之前便已生发出心旷神怡的观赏心境。
它是情感韵味的“所依”“所系”。正如“一滴水也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一样,自然美景有时也会成为片子寄托情感、提升韵味的有力支点。放大的特写也好,宏阔的远景也罢,镜头可以用某一处景物来放空观众的思绪,引导他们从前一段的讲述中自然地过渡到后一段,亦可在某段故事情节的展开过程中插入景色的画面来启发、加深观众对此处动情点的体会,从而升华出片子“欲说还休”的情感韵味。《太湖》一片,讲到渔政队员常年日夜坚守岗位却只能五个大男人挤在一间狭小简易的小屋里,这时镜头在对准简陋屋舍的同时有意在画面上方用近一半的画幅收录进窗外太湖水面反射到屋顶棚上的金黄色阳光,这柔和的暖光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故事的讲述,悄无声息地通过自然美景与简陋房屋的反差将渔政人员对服务工作的执着和热忱烘托出来。
满屏花开春意闹,自是美景入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