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玲,何恒君
(四川省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1830)
针灸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产后膀胱功能失调的疗效观察
陈 玲,何恒君△
(四川省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1830)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产后膀胱功能失调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来我院妇产科门诊产后6周复诊的初产妇70例,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35例采用针灸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常规组35例采用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分别测定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和阴道收缩持续时间;根据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进行问卷调查,评估治疗后患者尿失禁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最终治愈情况。结果:和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盆底肌力都有所恢复,但联合组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尿失禁的发生率(2.86%)和常规组尿失禁的发生率(8.57%)相比,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组发生尿失禁的人数低于常规组。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4.29%)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产后膀胱功能失调,能有效的促进盆底肌恢复,治疗产后尿失禁,总体疗效显著。
盆底肌康复训练;膀胱功能失调;尿失禁
有储尿和排尿功能的膀胱位于小腹中央,女性妊娠和分娩会对膀胱产生机械性压迫,造成阴部神经元损伤,进而导致产后膀胱功能失调[1]。膀胱功能失调是产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约有1/3的产妇受到膀胱障碍的困扰[2-3]。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癃闭、遗尿、尿潴留或者尿失禁、排尿无意识或者尿频、尿急和排尿困难。有的患者伴有便秘和大便失禁,甚至造成肢体瘫痪等神经系统病变[4-5]。虽然产后盆底肌和膀胱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但仍有不少女性深受膀胱功能性障碍疾病的困扰。目前专家建议通过盆底肌康复训练以促进盆底肌恢复,临床上常见方法有盆底肌锻炼、电刺激以及生物反馈和心理疏导等,这些方法效果有限。中医“未病先防”的治疗理念和对机体的整体调控,在治疗产后膀胱功能失调方面体现了优势,中医认为产后气血两亏,肺、脾、肾气化不足,膀胱气机受阻是造成产后膀胱功能失调的主要原因[6-7]。针刺以虚补实泄为原则,根据病机配穴治疗,因此,本研究采取随机对照法,以观察针刺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产后膀胱功能失调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依据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来我院妇产科门诊产后6周复诊的初产妇70例,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6.5±1.5)岁,根据Excel表格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联合组35例采用针灸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常规组35例采用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妊娠周数、新生儿体重、器械助产、会阴侧切以及是否孕期尿失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该研究已征得我院伦理协会同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
1.2 诊断标准
①经阴道顺产;②产后有尿潴留、尿急、尿痛及尿不尽等膀胱性疾病。
1.3 纳入标准
①为初产妇;②产后6周;③恶露干净。
1.4 排除标准
①恶露未净;②患者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③严重妊娠及产后合并症及并发症;④非生产性因素导致的神经肌肉性病变者;⑤既往有盆腔手术或经阴道手术史者。
下段第二亚段(Є2q1-2):深灰色薄—厚层灰岩与灰黑色薄层泥质灰岩互层组合,层理面不规则不平整,常见豹皮状深色白云质砾屑斑块,故称“豹皮状灰岩”。常有滑塌、崩塌等水下扰动现象,又称“状动灰岩”。厚99~122 m不等。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1 常规组
采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具体步骤:患者取卧位,分开双腿暴露外阴,将中性电极贴在下腹部,并将抹有润滑导电膏的探头放进阴道,准备好后接通电源。电刺激的频率为30~75 Hz为宜,脉宽为100~500 us,强度以产妇感到肌肉收缩或蚁走感为宜。1周进行3次,每次10~20 min。共治疗3个月。
2.2 联合组
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灸疗法。具体步骤:常规消毒后在腹部取穴,4 寸毫针从气海穴进针向下横刺,沿皮下经关元透向中极穴;取中极穴,斜刺透曲骨,两针均做适度捻转,患者可产生排尿感,随后双下肢取穴三阴交、足三里、阴陵泉,关元、气海加艾条灸。留针时间一般为20 min~30 min,留针期间每隔10 min捻针1次,出针时按照“先上后下,先内后外”的顺序进行,左手持消毒棉签压住穴位,右手食指和拇指捻针退出皮肤。1天进行1次,3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月。
3.1 观察指标
3.1.1 盆底肌力 分别测定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和阴道收缩持续时间。测定方法:患者先自行将尿液排空,膀胱截石位,将压力探头置于阴道口2 cm,另一端联合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上,在患者放松的前提下气囊充气15 ml,获得阴道静息压数值。让患者最大力收缩盆底肌,然后放松,重复数次,获得阴道收缩压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
3.1.2 尿失禁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 通过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8]进行问卷调查,评估治疗后患者尿失禁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
3.2 疗效判定标准
3.3 统计学方法
3.4 治疗结果
3.4.1 盆底肌力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盆地肌力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患者的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盆底肌力较治疗前都有所恢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组间比较结果显示,联合组治疗后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常规组比较,●P<0.05
3.4.2 尿失禁情况及严重程度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组有1人出现轻度尿失禁,常规组有3人出现轻度尿失禁,两组尿失禁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组发生尿失禁的人数低于常规组。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尿失禁情况比较
3.4.3 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优于常规组的77.1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例)
产后膀胱功能失调是妇产科常见病症,产妇生活质量降低,也容易造成产后心理焦虑,严重影响产后身心恢复[1,9]。造成产后膀胱功能失调的原因有3点:首先,随着子宫承受的重量逐渐变大,势必会对盆底肌造成压迫,损伤肌纤维和神经元;其次,阴道分娩会造成肛提肌过度拉长或断裂,甚至肌纤维坏死;再次,分娩时阴部极度扩张而使阴部神经受损。由此可见,妊娠和分娩是造成盆底肌肌源性和神经元性损伤的根本原因[10]。研究结果显示,产妇产后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泌尿系统疾病影响,如:潴留尿、尿急、尿痛、尿不尽等,虽然盆底肌和膀胱有一定的自我康复能力,但一旦无法及时康复会为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埋下隐患[11]。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都建议产后及时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以促进盆底肌及早恢复,唤醒因压迫而暂时性失去功能的神经元。据相关报道,治疗后仍有10%左右的患者无法康复痊愈[12-13]。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开始把目光转向中医,试图从中医领域探索更高效的治疗方式[14]。但目前关于针灸治疗产后膀胱功能失调的报道甚少,因此,本研究采取随机对照法,观察针灸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在治疗产后膀胱功能失调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结果显示,和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盆底肌力都有所恢复,但联合组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治疗后效果看,联合组有1人出现轻度尿失禁,常规组有3人出现轻度尿失禁,联合组尿失禁的发生率(2.86%)和常规组尿失禁的发生率(8.57%)相比,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组发生尿失禁的人数低于常规组。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4.29%)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联合组在促进盆底肌早期康复和治疗效果方面均优于对照组,针灸疗法能有效的治疗产后膀胱功能失调。中医学讲究“整体”和“辨证”,认为产后膀胱性疾病多为产后气血两虚、肾气不足、气机受阻所致。中极穴可调节经气,关元穴益气补虚,气海穴益肾固精,三阴交益脾补肾[15],足三里调理脾胃,针刺诸穴可以起到益气补肾、增强膀胱功能而通尿的功能,而盆底肌康复训练可以促进逼尿肌功能收缩,两者配合疗效更好[13,16]。
总之,针灸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产后膀胱功能失调,能有效的促进盆底肌恢复,治疗产后尿失禁,总体疗效显著。
[1] 郭兰中,刘苗苗.功能锻炼与电针治疗对产后骨盆肌肉恢复的疗效观察[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0):50
[2] 曹卷舒,谭志高,曹越,等.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选经、用穴及配伍规律初探[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9):59-63
[3] Tosun OC,Solmaz U,Ekin A,et al.Assessment of the effect of pelvic floor exercises on pelvic floor muscle strength using ultrason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urinary incontinence: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ournal of physical science,2016,28(2):360-365
[4] 常保东,王继成,张力,等.膀胱功能训练对神经源性膀胱排尿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9):83-84
[5] 赵雪燕,石萍,孙煜浩,等.大鼠完全脊髓横断损伤膀胱功能障碍模型的建立及评价[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2):99-102
[6] 韩红,黎明.针灸结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7):671-2
[7] Kang Y.L1 phonotactic restrictions and perceptual adaptation: English affricates in Contemporary Korean[J].Journal of East Asian Linguistics,2013,22(1):39-63
[8] 陈文玲,李苑,刘岚,等.妊娠晚期盆底肌锻炼对产后膀胱功能障碍及尿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34):5963-596
[9] 李智卿.针灸联合盆底生物反馈治疗产后尿失禁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16,36(2):281-282
[10] 李环,龙腾飞,李丹彦,等.产后盆底康复流程第三部分:产后盆底康复措施及实施方案[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31(6):522-529
[11] 林冬梅,高铁民,李景辉.温针灸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3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2,21(3):47-48
[12] 王钲,易锦,郑庆山.推拿与温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对照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4):555-556
[13] 张海杰.针灸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52例[J].中国针灸,2011,31(8):714
[14] 刘丛丛,刘志顺.针灸治疗急迫性尿失禁诊疗特点文献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6):58-61
[15] 任晓暄,郭孟玮,赵雅芳,等.电针三阴交穴和血海穴对实验性类痛经大鼠痛调节机制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11,39(6):15-20
[16] 张梅,刘珍珍,杨佳敏,等.艾灸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15,43(1):73-77
声明
近来,本刊陆续收到作者反映,有多家网站冒用本刊名义收稿并收取审稿费。对此,本刊郑重声明如下:我们从未委托任何机构或个人征文,本刊投稿方式是邮箱投稿:zjlczz@sina.com。提醒广大作者谨防上当受骗。
凡向《针灸临床杂志》投稿,均视为同意在本刊及本刊合作数据库等媒体出版。如无书面特殊说明,即视为同意我社上述声明。
陈玲(1981-),女,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围产医学。
△通讯作者:何恒君(1968-),女,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妇科肿瘤及产科合并症的诊治。
R246.3
A
1005-0779(2017)04-0023-03
2016-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