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礼貌》教学设计

2017-05-03 20:17潘国筠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问路礼貌事例

潘国筠

一、 抛砖引玉,直击礼貌话题

1. 指名背诵“八礼四仪”。“四仪”:7岁入学,12岁成长,14岁青春,18岁成人。(媒体显示)“八礼”: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媒体映示)

2. 出示课题,你们觉得课文谈论的是哪一礼?试着找出文章谈论的中心。理解礼貌的字面意思:言行谦恭、文明的表现。

3. 出示话题: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设计意图】以学生比较关注的“八礼四仪”作为“引子”,让学生初步感受“礼仪”的内涵。从“八礼四仪”中找出“谈礼貌”的“言谈之礼”,知道言谈时礼貌的重要性。

二、 通读全文,感知礼貌事例

1. 指导书写。“嫌、纠、傅、谐”这四个字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留意笔画较多的“嫌”的女字旁的横缩短撇点和“兼”的一撇注意避让;“纠”字左边的绞丝旁的“折”笔的间距要均衡;“傅”的右边的“横画”比较多,要注意各个横画之间的间距均衡,“寸”是长横,支撑起上面的“甫”。

【设计意图】在指导汉字的书写时,指导学生要讲究“避让”——“避让”也是人与人相处的礼貌。

2. 同学们,这是一篇说理文。和我們以前学的《说勤奋》相似,开篇引出话题,然后寻找支撑自己话题的事例,最后归纳总结。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课文举了哪些事例呢?(三个事例)谁能用小标题来概括一下?(问路踩裙刮脸)

3. 默读第2自然段,感受在问路时,牛皋和岳飞的不同之处,作者抓住了人物的什么来写的?试着填表格。

4. 四人小组表演“问路”。三人分饰牛皋、岳飞、老丈,一人为旁观者,加入“画外音”。理解“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设计意图】在这种应用文中,尽量能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演绎出三人的语言、动作,以及旁观者的评论,产生现场感。“画外音”的及时品评,体会礼貌的重要性。

5. 自由读第3自然段,小学生和女青年有什么矛盾?小学生是怎么说的?女青年是怎么反应的?如果女青年不买账,怎么办?小学生又该怎么办?引导理解“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6. 理解“失色”,脸色上表现出或发怒,或生气,或埋怨、责怪;“失口”就是“失言”,口无遮拦,出言不逊。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踩裙”事例,引导学生畅言所欲,知道书中的例子在生活中是普遍现象。一句“对不起”,一句“没关系”,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减少了很多矛盾。如果少了礼貌用语,不及时沟通,不理解,矛盾就会累积、升级。

7. 前面的两个事例,第一个是“有求于人”,第二个是“冒犯别人”。“有求于人”需要礼貌,“冒犯别人”当然也不例外。那么,“被人冒犯”,是不是就可以“不买账”,可以“失口于人”呢?

8. 默读第3个事例“刮脸”的故事。朱师傅冒犯了谁?怎样引起的?周总理又是怎样化解朱师傅的“不安”的?从中你体会到周总理怎样的襟怀?

9. (齐读)“可见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设计意图】这样,作者从“有求于人”到“冒犯别人”,再到“被人冒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中,他所谈的“礼貌”重要地位昭然。最后在文末“画龙点睛”,点明中心,写作顺序也拾阶而上,层次井然。

(作者单位:宜兴市桃溪小学)

猜你喜欢
问路礼貌事例
问路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当诚实遇上礼貌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明明问路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小猴买礼貌
暗恋是一种礼貌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