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的“甜”
崇左地处左江河谷,从广西首府南宁驱车前往崇左,南宁至友谊关高速公路两旁,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这里的蔗真多!连绵起伏的青翠蔗海,一片接着一片,辽阔无垠。
据了解,崇左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最大的糖蔗生产加工基地、产糖大市,糖产量约占中国的1/5,占广西的1/3。2010年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糖业协会授予“中国糖都”称号。
因为甘蔗,因为糖,成就了崇左的主味——甜。
机械种蔗,提高效率,减少了人工成本。
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崇左的甜,不是一天炼成的,中国糖都,更不是一天建成的。
崇左甘蔗种植历史悠久,早在300年前,当地就开始从福建、广东引进竹蔗种植。但是崇左糖蔗真正获得长足发展,是在解放后,特别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形成了一个发展小高峰。
2003年,成立地级市后,崇左将蔗糖产业作为农业的支柱产业,甘蔗产业如虎添翼,迅猛发展,一日千里。到2006年“十一五”开局之年,崇左市的甘蔗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92万亩,甘蔗总产量达1600万吨。据统计,自2003至2010年来,崇左原料蔗和蔗糖产量已连续7个榨季居广西和全国首位。当时崇左拥有8家制糖集团、15家糖厂,日压榨能力为17.65万吨,甘蔗压榨能力占全广西的三分之一强!
崇左市甘蔗种植大县扶绥,很多农民因为甘蔗发财致富。普通农户一年种20亩甘蔗收入6~7万元,最多的,一年种蔗收入可以达10多万元,特别是实行甘蔗间种西瓜等农作物的,收入更可观。如扶绥县雷陇村全村800多户,赚钱后到县城或者市区买房的农户占全村30%~40%左右。
基于崇左的实力,2010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糖业协会授予其“中国糖都”牌匾。
顶着全国之最的光环,崇左的蔗糖产业可谓风光一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这种“全国最大”,渐渐地变得尴尬起来。
这种尴尬,首先,体现在生产模式上。
一直以来,虽然是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但崇左的甘蔗种植,一直都是传统的生产方式。随着技术发展,这种模式的问题慢慢暴露出来:如甘蔗良种少,更新换代慢,品种单一;管理粗放,肥料利用率低,用肥成本高,每亩用肥量是国际先进水平的1.5~2倍;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甘蔗田间管理习惯用人或小型机械,耗工多,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益低,甘蔗种植、砍收、装载等劳动强度大的环节均为人工作业;蔗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缺乏必要的水利基础设施,绝大部分蔗地都是看天用水,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由于上述等方面原因,造成崇左市甘蔗种管的成本高,产量低。导致多年大部分蔗区甘蔗的单产仅有4.5吨/亩左右,且含糖分不到15%。
其次,体现在市场上。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国内外糖市矛盾不断凸显,国际、国内糖价持续低迷,造成制糖行业生产经营受阻、亏损面大、资金困难,造成部分制糖企业兑付蔗款困难、兑现率低,受原料蔗收购价格不断下调,种蔗成本连年上涨等因素的影响,种植甘蔗效益偏低,导致农民种蔗积极性下降,对于稳定甘蔗种植面积带来很大困难。
“我们的几百亩蔗根本就不砍了,人工太贵,越砍亏得就越多。”从广东到江州区租地种甘蔗的陈生郁闷地介绍。机械化生产程度都很低,只能人工砍蔗,砍蔗费用又高,是很多老板放弃砍蔗的原因之一。
其三,体现在产业链上。
目前,崇左市境内制糖企业的产品主要是白砂糖,一些高精尖的制糖综合利用产品仍然较少,综合利用率低,产品附加值不高,蔗糖产业链不长,蔗糖循环经济还比较薄弱、综合效益不高,综合利用产值仅占制糖企业总产值30%左右。一是蔗糖生产结构单一,缺乏高附加值产品,除了东亚、中粮等少数搞精糖加工外,糖果、饮料等产品开发目前还处在空白或起步阶段。二是糖蜜、蔗渣等开发利用产品数量不多,资源还没有全部就地加工转化,糖厂每年有70%左右的糖蜜和蔗渣转运外地处理。
进入2013/2014年制糖期以来,食糖价格继续走低,已经连续三年亏损,进入了非常困难的时期。全国制糖工业企业亏损近100亿元,广西全区糖厂亏损面达86%,作为全国全区产糖产蔗大市,企业生产也面临严重打击,糖厂生产经营面临很大困难,更严重的是一些糖厂榨季根本无法实现开榨生产。
由于糖市不景气,糖价持续下滑,2013/2014榨季,全市较往年出现食糖销售量减少和拖欠甘蔗款、兑付率低的现象,由于销售少,经营收入减少,加上银行对企业受信度降低,贷款困难等原因,制糖企业资金紧缺,从而影响了甘蔗款的兑现。近三分之一企业销售价在成本价之下,企业生产经营总体很困难。
蔗农收益比上榨季减少,而甘蔗收购价已与种植成本相近,蔗农只可保本交售。蔗农生产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种蔗的积极性下降,甚至出现甘蔗地改种香蕉、木薯、柑桔、速生桉等现象,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甘蔗地改种其它面积15万亩以上。
为了提高我国糖料蔗综合生产能力,保障食糖安全,促进糖业可持续发展和蔗农增收,广西提出大力实施糖业“二次创业”,建设的500万亩糖料蔗生产核心基地(糖料蔗双高基地),其中崇左承担200万亩建设任务,是“双高”基地建设的主战场,在推动蔗糖业转型发展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同时,为了延伸蔗糖的产业链,近年来,崇左市以发展蔗糖循环经济、打造中国绿色糖都为蔗糖业的主攻方向和主要目标。大力发展糖业深加工项目和糖业循环经济项目。除了已经逐步形成的制糖、造纸、酒精、酵母、生物肥、生物质发电等多条蔗糖循环经济产业链,还出现了一些新的产品。
崇左虽然身为“糖都”多年,但是糖都只产白糖,不产糖果,这不得不说是种尴尬和遗憾。2016年 11月,投资5亿元的广西金冠食品项目在扶绥县竣工,这个年产5万吨糖果的工厂,终结了“糖都”崇左不产糖果的历史。
如果说糖果还是糖的衍生品,那么醋则完全是另一个发展方向了。为了降低国际糖价的影响,近年来,崇左向醋出发。2016年12月9日,在桂林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上,由崇左引进企业生产的甘蔗醋饮料,引起了广泛关注。
据了解,引进甘蔗醋饮料生产企业后,蔗农可根据订单一年四季种蔗砍蔗,而不是像糖厂那样只有榨季才收购,因此在种植上,对农户而言就有更多的选择性。据企业负责人陆明山介绍,8吨甘蔗产1吨白糖,时下糖价为6000元1吨;1吨甘蔗可以生产1吨饮料醋,饮料醋的批发价为5000多元1吨;1吨甘蔗可以生产10吨食用醋,食用醋的批发价为1万多元1吨。
崇左市农业局局长农朝日表示甘蔗生产甘蔗醋,极大地提高了甘蔗的经济效益,而且甘蔗醋可以实现周年生产,这对崇左包括整个广西糖业来说,无疑是第二个春天!
崇左蔗糖产业升级,不但在蔗和糖本身,还延伸到了叶。
以往,农民砍完甘蔗后,甘蔗叶及尾梢一般回田或者焚烧。这不但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空气,那时候甘蔗叶可不值钱。2 016年,崇左引入广西大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每吨甘蔗叶以180元收购,一下子把一片片甘蔗叶变成了“金条”。这让所有甘蔗种植户喜上眉梢,因为崇左有420万亩甘蔗地,一般而言,每亩甘蔗可产生2吨的甘蔗叶,那么420万亩的甘蔗叶及尾梢如果全部利用起来做青贮饲料,那么仅是卖甘蔗叶农民就可增收15.12亿元,相当于再造半个“糖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木霉属真菌群发酵秸秆饲料是一种新型的微生物技术,用其发酵生产出来的甘蔗叶青贮饲料可以保持三年以上不变质。该公司使用的木霉属真菌群发酵秸秆饲料微生物技术是广西大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留日博士农悦锋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开发而成的。目前,该公司已经在崇左建成了长江以南最大的菌种中心,年产5万吨微生物菌种。
“目前我们一天可以生产1000吨甘蔗叶青贮饲料,大部分销往山东、湖北等北方省区,区内的大型养殖场订货也很多,有些养殖场一天就消耗十几吨。木霉属真菌用途广泛,除了用来加工发酵青贮饲料外,还可用来加工肥料,大唐公司利用糖厂压榨时产生的滤泥、腐殖酸等,使用木霉属真菌发酵后,就变成非常好的绿色生物肥料。每天可生产500~600吨生物肥,目前市场价7000多元1吨。今年的订单都排满了。”大唐公司总经理覃黄思源介绍道:“目前,大唐公司利用木霉属真菌微生物技术生产的高效生物肥料,规模化连片种植上万亩甘蔗,配套水肥一体化技术、机械化种植及收割技术,甘蔗亩产量达到12吨以上,超过全区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同时,这些蔗叶水分充足,营养价值高,又是生产秸秆青贮饲料的上等原料,将为崇左及广西甚至全国的畜牧养殖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今后我们将重点打造糖都的绿色循环生态产业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