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治国+陈有亮+姜蕴娟
摘 要: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育对实践性及技术性要求较高,同时也对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吸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课本知识在实用创新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引入模块化教学理念与案例教学载体,可以帮助教师生动展现知识系统,帮助学生有效激发创新思维,对于高校培养主动型、创造型优质人才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案例教学;专业课程;创造型人才
目前,土木工程类专业课本知识存在信息更新缓慢、公式表达复杂、项目案例老套等缺陷,常常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在课堂教育中引入先进教育理念,可以有效提高授课效率与教学质量,对土木工程领域的教育发展有促进意义。
一、當代教学方式的局限
1.信息更新缓慢。对于土木工程类应用实践学科,技术的更迭和工艺的创新每天都在进行,使其形成系统并反映到教材中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验证。传统课本通常是一系列经典知识的总结,对于现代大型工程的设计及施工缺乏实际的指导意义。
2.公式表达复杂。教材中的一般公式通常涵盖了多种变量和工况,表达复杂。而实际工程中往往是对其中一个甚至多个参量做处理,使公式得以简单化,也使工程分析得以清晰化,这些工程经验与规则是传统课堂授课所欠缺的。
3.项目案例老套。为了生动反映某些工况或案例,教材中通常会列举一些经典施工案例进行分析讲解,但是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易于过时且老生常谈的弊端,学生接受起来缺乏新鲜感。另外由于时代的变迁,经典案例所使用的施工工艺或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已发生改变,与当代大环境有一定差距,导致其分析的实用性及时效性降低。
二、先进教学理念的优势
1.科学培养人才。引入“模块化教学”,是传统教育的改革思路,是以能力为主体的教育探索。通过对学生能力模块的培养与整合,逐渐形成工程能力,与社会发展挂钩,在节约资源的同时做到收益最大化。
2.课堂实践对接。传统课堂面对面教育固然可以将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并不能做到生动展现、灵活教育的专业要求。对于土木工程类实践科目,要做到面向社会,就必须走出教室,走向工程,做到知识对接、能力对接,才能培养出符合国家发展方向的优质学生。
3.新兴工艺分析。随着地质、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变化以及机械、软件等新技术的崛起,土木工程领域施工工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正的一流技术往往存在于一线的施工现场,施工资料以及工艺介绍尚未形成系统。在工作中介入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较全面地了解新工艺的适用范围、施工方法、存在问题等,从而激发其兴趣与创造力,对整个土木工程领域发展有积极意义。
模块化教学理念即根据专业的工程特点,分析、确定专业技术能力,再将抽象的专业技术能力具体化为能力要素,对能力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形成能力单元,然后以各个能力单元组织与其相对应的知识单元构建形成模块。模块就是围绕着学生应具备的工程能力来组织相关知识的一种“能力——知识”体,模块化教学是将传统的“以知识输入”为导向改变为“以能力输出”为导向的一种教学活动,通过合理安排各模块的教学活动,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案例教学法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预先准备适合课程内容的案例,在课堂上以案例作为教学的线索,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三、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
1.创新的授课思维。课堂教学中应更加重视对规范要求、使用条款的理解与把握,重视对设计理念、应用技术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近期工程实例,增加学生对土木工程的感性认识,熟悉前沿资料。
2.合理的考核方式。针对上述环节制订特定的考核形式和标准,以两项考核综合结果作为该课程的最终成绩。对学生学习能力及专业技术水平做出客观评价,做到化零为整。
综上所述,对于土木工程这一实践性较强的技术类应用学科,模块化教育模式以及案例教学载体为教师提供了新的突破口,通过与一线工程案例的零距离实践,可锻炼学生的实际工程运用能力,从而综合、全面、科学地培养出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云莲,韩国英.地方院校土木工程特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复合化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2):28-31.
[2]陈长冰,胡晓军,夏勇,等.卓越工程师计划中核心能力的培养探讨——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6):111-113.
作者简介:张治国(1978— ),男,河北秦皇岛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土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