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艺术特色魅力的绽放需要教育发挥传承和导向的作用,而实现民俗艺术资源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渗透,能够妥善地处理传统民俗与现代艺术教育之间的关系,这是值得尝试和探索的教育策略。本文对当前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指出要以民俗艺术资源渗透的方式来创造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新格局,以此促进民俗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民俗艺术;艺术特色;艺术设计教育
一、引言
在我国文化体系中,民俗文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来自不同地域,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当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倡导利用民俗艺术资源实现当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从而使艺术特色魅力得以全面绽放。
二、当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缺乏特色,是当前很多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的普遍现状。造成这种格局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视野太窄,教育理念上并没有承认民俗文化的地位,也没有将民俗艺术资源纳入实际艺术设计教育中;其二,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在民俗艺术教学方面的素质不高,无论是民俗文化师资,还是民俗文化教学研究,都极度缺乏,因此也不敢盲目踏入民俗艺术教育中去;其三,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模式和授课内容受到国外艺术教育教学体制的影响,习惯性地以对方的课程内容和方式来进行,造成在艺术教学方面的“忘本”。总而言之,民俗艺术资源能够弥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缺乏特色的问题,是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体系调整的重要环节。
三、民俗艺术资源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渗透策略
1.实现设计元素和精神内涵的深度挖掘
民俗艺术资源的特点表现为民俗文化美学特征丰富、表现方式多样化、设计理念简洁、造型手段夸张、地域色彩和民族色彩明显、视觉美感更加天然和质朴、设计手法千变万化。因此,民俗艺术品种比较多,其造型理念和审美意向方面取得的成就很大,这就是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内容需要融入的元素。黑龙江流域的民间艺术品,形式简单,造型自由夸张,表现出来的是粗犷质朴的感觉。鄂伦春族桦树皮镶嵌画之所以能够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就是因为其自身所渗透的民俗艺术表达方式和民俗情趣。在开展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时候,引导学生去分析民俗作品的艺术魅力,探讨其艺术情趣和精神内涵,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设计元素的不断积累,这是拓展学生设计视野的重要手段。简单来讲,教师要找到民俗艺术资源融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切入点,最好从设计元素和精神内涵的角度来探究,这样就可以顺利实现两者之间的融合。
2.实现艺术设计教育课程的特色化改造
实现民俗艺术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方面的融合,需要结合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目标,实现民俗艺术课程体系的重塑。为此,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可以尝试从如下的几个角度入手:其一,实现民间艺术研究室的创立,依照不同民俗艺术品的种类设立对应的研究项目组,结合区域民俗艺术,收集和整理民俗艺术相关的资料,为开展民俗艺术课程的特色化改造奠定基础,这样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地域性的民俗艺术,进而在现代设计理念与民俗艺术工艺之间找到权衡点,实现民俗艺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其二,以民俗艺术资源为基础,邀请民俗艺术研究方面的专家和学者,研究出一套完善的民俗艺术教育教材,从造型体系、色彩理念、民俗艺术发展历史等多个角度来开展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民俗艺术。
3.实现艺术设计民俗文化教育素质提升
当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资源中,民俗文化教育师资力量不够,这也是制约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民俗化改造的重要因素。因此,促进艺术设计民俗文化教育素质的提升,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对此,可以从如下角度入手:一方面,学校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以开展民俗文化艺术教育讲座的方式,使当前在职的高校艺术设计教师能够更多地接触民俗文化,从而摆正其对于民俗艺术的认识态度,营造良好的民俗艺术教学氛围;另一方面,学校要在民俗艺术教学和研究方面加大投入,鼓励艺术设计教师参与到民俗文化研究中去,不断提升自身的民俗文化教学素养,保证能够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民俗化改造中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也是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职責所在。
参考文献:
[1]刘娟.青海区域民间、民俗艺术资源在高校动画艺术教育中的应用[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10).
[2]颜新元.民俗文化与现代设计——在高等美术学府、艺术研究院开设“民俗艺术研究与设计”专业的设想[J].美术研究,2005(4).
作者简介:辛莉(1983— ),女,汉族,山东曲阜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