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背景下大学生公益旅游研究

2017-05-02 17:26赵丽宏江海旭匡中芹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8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大学生

赵丽宏+江海旭+匡中芹

摘 要: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青年力量,对国家富强、民族稳定等爱国主义精神的了解正在逐渐淡薄,甚至在很多青年人心中“爱国主义”只是一个口头上的名词,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公益旅游是一项新兴的旅游活动类型,在青年人群中的发展正呈上升趋势。以爱国主义为背景研究大连市旅顺口区大学生公益旅游现状,针对旅顺口区的大学生公益旅游提出相应发展对策,并对公益旅游的发展前景做了初步的展望。旨在通过发展公益旅游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燃起青年人的爱国热情。

关键词:爱国主义;公益旅游;大学生;旅顺口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8.010

1 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加强国家的稳定教育,就是要积极维护民族团结,引导广大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让大学生充分地了解“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大局,只有社会稳定才能实现共同繁荣的和谐社会目标。爱国主义反映的是国与民彼此之间相互依存,最后在人们心中形成一种对祖国同胞和民族的深厚情谊。季羡林曾在《我的人生感悟》中指出“爱国主义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我爱我的祖国不受他人入侵,另一种更高层次的爱国主义是文化上的爱国主义”,即将自己和祖国的文化命运结合在一起。文化上的爱国主义首先是要自我认识,这就要求必须重新深刻认识民族的历史,因为只这样才能认清文化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民族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爱国主义是他们必备的精神。当代大学生90后居多,90后追求新颖、思想独特,他们心理需求和思想状况的不同给爱国主义教育赋予了新的挑战。当前各大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都比较注重時代性和创新性,突破传统教育办法,改变教育思路,丰富教育内容,旨为缓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公益旅游(volunteerism)由志工(volunteer)和旅游(tourism)两个词复合构成。从其命名起源和不同学者的定义看,公益旅游是一种将志工服务工作(volunteering work or service)融入于旅行相关活动(overseas travel,tourism)的综合性旅游活动。受经济条件和时间的限制,了解过公益旅游的大学生都有意愿选择公益旅游作为主要的旅游方式,公益旅游可以将道德品质融入到生活中,对正处于学习阶段的大学生而言,通过参与公益旅游实现对爱国主义的学习和正确理解。旅顺口区公益旅游产品中革命遗迹占多数,在此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一定的优势,大学生参与公益旅游的方式也具有多样性,这是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有效方式。

2 旅顺口区大学生公益旅游发展现状

2.1 大学生对公益旅游的认知

公益旅游在国内仍处于初始阶段,无论是旅顺口区政府还是旅顺口区高校都未意识到公益旅游对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没有出台相关政策和安排相关教学内容,致使大学生对公益旅游缺乏了解,甚至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公益旅游是一项陌生的活动。社会上的宣传力度不够,大学生身处校园,对外界的信息接触较少,当大学生知道某个志愿者活动时该活动已经过期或截止报名。公益旅游安排时间与大学生上课时间冲突,大学生考虑到课程的重要性就不得不放弃公益旅游。公益旅游产品缺乏多样性和独特性,在传统旅游活动中,自然风景观光、名胜古迹游览、革命老区观光等方式固定了公益旅游的发展方向,使公益旅游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无法激起青年学生的兴趣。

2.2 影响旅顺口区大学生公益旅游行为决策的因素

影响旅顺口区大学生公益旅游行为决策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和时间因素。大学生在排除勤工俭学的前提下没有收入来源,所有生活费都由家里支付,没有多余资金充当旅游经费。公益旅游的参与者在充当志愿者的同时也是旅游者,公益旅游活动中不可避免有自己支付车费和餐费的情况。缺少旅游经费直接影响大学生群体的旅游决策。大学生身处校园,休闲时间受到限制,有效的旅游时间只有寒暑假、法定假日和周末。公益旅游活动时间如果与大学生假期无法重合也会影响大学生公益旅游的决策。公益旅游渠道过于单一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大多数公益旅游宣传都由主办单位直接宣传,只有在个别官方网站和相关单位才能够查询,大学生无法及时获取相关宣传信息也就影响其公益旅游决策。

3 旅顺口区大学生公益旅游发展对策

3.1 拓宽公益旅游的宣传渠道,增强大学生的认知度

公益旅游兴起于西方国家,目前在中国正处于初始阶段,还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因此不被大众熟知。尽管有很多公益旅游社团和组织的存在,但是由于宣传不到位而导致大学生不能及时了解公益旅游,参与机会也就不多。拓宽大学生公益旅游的宣传渠道,增加大学生对公益旅游的了解,让大学生群体熟知公益旅游的内容、作用和重要意义是发展大学生公益旅游的必然要求。公益旅游单位和组织普遍的宣传方式都是通过学校和校内社团,这种方式过于单一且没有明显效果。各大高校应该联合起来建立公益旅游共享平台,把有关于公益旅游的相关信息整合,并在公益旅游平台上定期展出。旅行社和旅游组织需要从大学生角度出发设计旅游产品,大学生公益旅游组织可以与校方合作,邀请参加过公益旅游的大学生做校内宣讲,把经历和收获分享给更多同学,激起那些没有参加过公益旅游的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心,继而产生想要尝试的欲望。

3.2 建立专属大学生的公益旅游平台,解决经济与时间问题

经济因素和时间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公益旅游的两大重要因素,通过建立大学生公益旅游平台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难题。大学生的空闲时间集中在国家法定假日和寒暑假,这正是旅游的黄金阶段,大学生公益旅游平台可以根据时间的长短设计出多条或长或短的公益旅游线路,供大学生自由选择,只要报名人数达到平台开展活动标准就可以按时进行公益旅游活动。如果某线路报名人数过少,在取消该线路的同时让参与者重新在人数相对较多的活动中再次自主选择。只要建立起大学生公益旅游平台并取得一定成果,就会在社会上有一定反响,有了影响力的大学生公益旅游平台在社会募捐时的号召力就会增加,大学生公益旅游平台也会得到地方政府和各大高校的支持和鼓励。

3.3 丰富公益旅游内容,增加大学生的关注度

传统旅游产品中,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遗产通常被开发为观光旅游产品,革命老区也通常被开发为红色观光旅游产品,而忽略了对公益旅游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相对于传统的旅游方式,很多大学生更愿意参与具有创新性的公益旅游。例如:让大学生作为讲解员为游客讲解革命遗迹当年的故事;用小话剧的形式在现场情景再现革命先烈当年的英勇事迹;在旅游旺季到景区做引导,帮助景区工作人员维持秩序;在校园内举办宣讲会,帮助旅游景区招募志愿者等。由此可见,通过丰富旅游产品内容吸引大学生广泛关注,针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设计不同的旅游产品,投大学生所好,激发其旅游兴趣,让公益旅游成为大学生的主要旅游方式。

4 旅顺口区大学生公益旅游前景展望

4.1 大学生有强烈的志愿服务精神

公益旅游自产生以来,就与志愿服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早期的公益旅游也是在志愿服务的范畴内得以发展的,即使是现在也有很多志愿服务组织提供公益旅游。志愿服务可以奉献社会,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可以帮助弱势群体,实现自我价值,可以在与广大群众交流的同时学会如何与人交往,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在人际交往中重新认识自我。参與者还可以在活动中挑战自我并提高自信心,丰富社会经验,增加社会经历。大学生是一个青年群体,拥有强烈的志愿服务精神,对志愿者服务也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心,想通过志愿服务来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志愿服务是锻炼自己的机会,因此对公益旅游持积极认可的态度。

4.2 大学生参加公益旅游的动机呈现多样化

旅游动机是由需要与诱因共同组成的。动机的强度或力量既取决于需要的性质,也取决于诱因力量的大小。大学生一旦产生了公益旅游动机,便成为潜在旅游者,要使这些潜在旅游者变为现实旅游者,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还与他们的行为特征和心理状况相关,具有一定的客观条件,动机才会真正变为实际行动。大学生是社会中的新生力量,拥有着无限的青春活力,充分了解公益旅游之后大学生对公益旅游的态度是积极的,据了解他们的旅游动机呈现多样化,其中包括帮助弱势群体,奉献社会;参加社会活动,丰富社会生活;参加文艺活动,增加文化内涵;与社会大众近距离接触交流,积累社会经验等。其中最主要的动机是增强能力,奉献他人。在参加公益旅游的同时大学生可以增长见识,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在遇到困难时挑战自我,克服困难后增强了自信心和满足感。同时发挥自身优势帮助需要帮助的单位和群体,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大学生会收获他人的尊敬和信任,这种收获将会成为他们人生中一笔巨大的财富。

4.3 公益旅游对大学生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一种青年人追逐的时尚,大学是一个相对比较轻松的人生阶段,刚刚摆脱了高考的重压、还未承担起生活的重担、还不懂社会的复杂,这个阶段不应该只停留在书本之间,相对于校园内的书海,校园外的社会生活更能教会这些青年人什么是成长。大学生年轻气盛、未经世事、视线总是在书本之间,缺乏历练,通过公益旅游可以拓宽眼界历练自己,亲身体验社会上的种种困难;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对自己的未来迷茫,围绕在身边的只有同学,彼此之间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通过公益旅游可以接触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在公益旅游活动中寻求志同道合的知己,在实践中激发潜能,找到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公益旅游,大学生可以在活动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展现自身良好品质和道德精神,从根本上理解那些精神,做好责任之内的每一件事。

参考文献

[1]杨帆.浅议90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与途径[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6):18-19.

[2]宗圆圆.公益旅游动机、体验与影响研究述评[J].旅游科学,2012,(03):78-94.

[3]颜君茹,郑岩.促进大学生公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J].对外经贸,2013,(05):90-91.

[4]戴玉秀.公益旅游行为模式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

[5]胡真子,郑岩.大学生公益旅游现状与特点分析[J].对外经贸,2013,(06):81-82.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大学生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趣味英语听力 什么是爱国主义?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爱国主义教育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爱国主义教育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