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2017-05-02 15:15叶茂林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8期
关键词:转型升级制造业

叶茂林

摘 要: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以苏州、无锡两市为例,基于区位熵计算分析两市制造业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即制造业转型过程;根据近几年两市R&D投入、科研人员及制造业新兴行业发展状况,探究两市制造业升级过程。最后总结苏锡两市转型升级的理论路径。

关键词: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苏锡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8.001

1 引言

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迅猛发展,极大程度地拉动了中国GDP的增长。近年来,随着GDP增速的减缓,中国经济发展已经逐渐进入新常态,我国的经济正在由追求速度的粗犷增长转向追求质量的集约增长,正在向分工更加复杂化,结构更加合理化不断演进。原有的制造业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制造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吸引了众多的外商投资,一批批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但是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劳动密集型企业优势逐渐消失。此外,我国制造业的自主品牌较少,在国际上缺乏核心竞争力,例如,我国生产的汽车大多是外国品牌,对于大型客机,医疗器械等高精尖的产品,我国目前还不能生产。

笔者认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包括制造业转型和制造业升级。制造业转型可以是制造业服务化,或者是从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制造业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的制造业,是产业内结构的调整。制造业升级主是指制造业行业内部实现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价值链升级。

2 苏州,无锡制造业发展历程和现状概述

苏州,无锡两市均是工业强市,都拥有着强大的制造业基础。2000年至2016年,苏锡两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不断上升,其中2004至2011年两市工业发展较为迅猛,近几年增速减慢。2015年苏州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0249.25亿万元,无锡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也达到14549.87亿元,分别位于全省第一第二,位居全国前列。

苏锡两市的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这五大行业的产值均排在前列。2015年苏州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行业产值接近1亿万,居于榜首,远超过其他行业。无锡的特色产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值为11504603万,排名第六。两市的传统行业纺织业的产值也分别达到13618012万元和8032761.1万元。

3 苏锡两市制造业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制造业产业内转型

本文分别选取2005年、2010年、2015年苏州和无锡的区位熵作为研究对象,纵向比较苏州和无锡两市制造业产业结构变化。区位熵LQij是用来衡量苏州和无锡制造业内的某行业在江苏省区域的相对集中程度。当LQij>1时,说明i行业在j地区聚集程度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属于j地区的优势产业。公式如下:

根据苏州、无锡以及江苏的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得到表1的结果。

从苏州的区位熵值来看,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一直是其最具优势的行业,并且近10年集中度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2005年,苏州的家具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均是区位熵值超过2的优势行业,但2015年,这三个行业的区位熵下降幅度超过50%,成为苏州逐步淘汰的行业;苏州的通用设备、交通设备、化学纤维制造以及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行业的区位熵呈上升趋势;传统纺织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区位熵也在小幅度下降。

从无锡的区位熵值可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以及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一直保持着优势地位,尤其是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015年,其熵值达到2.836;无锡的各种设备制造的区位熵值稳定在1左右,成为制造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无锡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从2005年的0.726上升到2015年的1.006,发展前景较好;10年来纺织业的熵值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集聚化程度上升。

苏锡制造业产业结构整体变化趋势:从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制造业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的制造业。机械、食品、纺织、家具等传统制造业逐步淘汰,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设备制造、化学纤维、橡胶塑料等现代制造业不断发展。

4 苏锡两市制造业科技要素投入变化过程——制造业升级

数据说明:苏州和无锡分别从2014、2012年才有规模以上企业的指标,之前均是大中企业指标。

近几年,苏锡两市的R&D企业数、R&D经费支出、R&D人员数逐年增加。在制造业新兴行业方面,苏锡大力发展新材料,新型平板显示(半导体),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电网和物联网,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技术和新医药,集成电路。

2014年,苏州88家上市公司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量达54家,占比超过六成,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910.9亿元,同比增长17.3%。2016年,制造业新兴行业投资完成1290亿元,占工业投资的65.1%,智能電网和物联网产业投资101亿元,增长36.2%;新型平板显示产业投资230亿元,增长17.5%;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投资98亿元,增长16.9%。

近年来,无锡狠抓物联网新兴产业发展,创建了中国物联网技术创新核心区、产业发展集聚区、应用示范先导区等。2014年,无锡物联网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连续4年保持30%左右的高速增长。在促进新兴行业发展方面,无锡政府颁发了《关于实施“太湖人才计划”打造现代产业新高地的意见》文件,广泛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到无锡创新创业,大力推动无锡市新兴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和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5 结论与启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苏锡区位熵的变化体现制造业转型过程,近年来R&D相关投入的增加以及制造業新兴行业的发展趋势表明苏锡制造业不断升级的过程。苏锡作为后工业时代的城市代表,其制造业转型升级之路对于很多处于工业化时代的城市以及整个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5.1 逐步淘汰或整合传统制造业,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制造业

针对钢铁、家电等在产能过剩的传统制造业,地方应根据该行业集聚程度,适当地淘汰整合;对于纺织、生活用品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传统行业,利用梯度效应原理,苏南转移至苏北,苏北转移至西北,直至最后淘汰;一些高污染传统制造业,如冶金、化工等,在最大程度降低污染的基础上,由要素禀赋程度和比较优势决定发展趋势。在淘汰整合传统制造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技术密集型制造业。

5.2 鼓励发展制造业新兴行业,加大科技要素投入,以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中国的制造业附加值较低,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根据微笑曲线原理可知,产业链向两端延伸,产业附加值增加。促进我国制造业产业链延伸的关键是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由“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具体路径有:(1)企业注重培养人才,加大科技投入,研发高质量创新型产品;(2)政府引导鼓励发展制造型新兴行业并给予优惠政策。

5.3 促进二三产业融合,使生产制造业服务化

制造业服务化就是制造企业为了获取竞争优势,将价值链由以制造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即价值链向下游延伸的趋势。以纺织行业为例,其服务化的过程:纺织—服装—服装零售—服装品牌。服务化的过程,不仅有利于调整制造业产业结构,也对三产结构的调整有着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黄顺魁.制造业转型升级:德国“工业4.0”的启示[J].学习与实践,2015,(1):44-51.

[2]张志元,李兆友.新常态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及战略趋向[J].经济问题探索,2015,(6):144-149.

[3]黄群慧.新常态、工业化后期与工业增长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5-19.

[4]吕薇.中国制造业创新与升级—路径、机制与政策[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3:89.

[5]沈坤荣,李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7,(1):64-73.

[6]谭晶荣.长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特征、路径与实施方略[J].企业经济,2012,(9):5-8.

猜你喜欢
转型升级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乡村传统财会工作转型升级的思考
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思考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大数据对制造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