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礼 红
基于“五个对接”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王礼 红
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在高职教育已初具规模后,内涵建设成为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从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出发,通过“四段式”的设计,实现会计专业的“五个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五个对接;“四段式”体系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提出:“以对接产业为切入点,强化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同时,进一步指出:“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1]也即“五个对接”。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再次提出:“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2]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已被提到国家战略高度,“五个对接”的提出为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指明了方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实践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同时,实践教学也是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本文结合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阐述实践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如何实现高职会计专业的“五个对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
(一)深刻理解高职会计专业的“五个对接”
“五个对接”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旨在明确职业教育要以对接产业(行业)为目标,推动职业院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再次提到“五个对接”,在表述上略有不同,但核心思想都是一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专业改革与建设。根据以上两个文件,高职会计专业的“五个对接”又是什么?文件中提到专业与产业对接,其实质内涵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职业院校灵活设置专业,与市场对接,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一线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高职会计专业并不面向特定产业,而是面向会计行业。此外,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对于会计专业来说,生产过程改为业务流程更为贴切。因此,理解高职会计专业“五个对接”时,应做些微调整,其本质内涵并不变。高职会计专业的“五个对接”可以用图1来表示。
(二)基于“五个对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要实现高职会计专业的“五个对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在于落实国家的职业教育政策,制定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五个对接”为指导,体现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会计专业毕业生面向的岗位设置相应课程,课程内容的选取以职业标准为依据,教学过程以会计业务流程为参照。此外,学校规定,学生毕业必须获得本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现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学校向来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终身学习的理念贯穿给学生,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终生学习的对接,使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能继续保持学习,跟得上时代和科技的进步。
图1 高职会计专业“五个对接”
实践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职业教育的特色。学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基于“五个对接”的“四段式”体系。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是一个递进式、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只有在基础阶段打牢基础后,在最后实习阶段才能与市场对接,实现顶岗、上岗的目的。基于此,学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以“四段式”模式进行构建,如图2所示。
(一)岗位认知实训
岗位认知实训,是“四段式”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起点,是学生认识会计职业的起点。学校在新生入学时通常采用专业教师讲解、视频观赏和毕业学生讲座等形式开展入学专业教育,让学生认识会计职业,了解会计职业的就业前景、会计的职业资格证书、会计职业的岗位职责和会计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等。通过入学专业教育,使学生对会计职业有个大致的了解,这还远不够。新生入学后的第一个寒假,就要求学生到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的工作环境、机构设置及岗位设置,特别是了解财务部门的岗位设置和工作内容,并要求学生撰写实践报告,这样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职业和会计岗位就有了基本的认知。
图2“四段式”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二)专业课程实训
会计是理论与实践都很强的专业,要具备会计职业能力,就先要学习会计理论知识。专业课程的实训是专业课程理论学习的延伸,也是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专业课程实训的技能是会计职业综合技能的分解,一名合格的会计职业人需要综合各门课程专项技能,比方说,报税技能、会计核算技能和成本核算技能等。我校会计专业课程实训是“四段式”实践教学体系中所占比重最多的,只有具备各个专项技能,学生才能将其汇聚成会计综合技能,实现由学生向会计职业人的身份转变。
会计专业课程实训的开设,是根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会计职业人应具备的各项技能开设的,专业课程实训的内容与会计职业标准完全对接。会计行业的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对会计行业有一整套成熟的评价标准,即会计从业资格标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标准(会计职称)。会计职业的标准根据岗位层次设置的高低分别对应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和会计从业资格。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主要面向就业市场为中小企业一线会计人员,岗位层次相对较低。在专业实训课程内容的对接标准上主要对接会计从业资格标准和助理会计师标准,同时,也考虑学生未来岗位提升的可能,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安排上也考虑会计师的职业标准。在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同时,也实现了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
具体来说,根据会计职业标准,设置专业课程实训的科目,如出纳实务实训、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纳税申报实训、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和会计电算化等实训课程。由于会计工作涉到国家各类财经法规政策的调整,就需要会计职业人员不断学习新的法规来适应工作。对于职业教育来说,也要根据法律法规的调整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继而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
(三)会计综合实训
会计综合实训是“四段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最重要一环,检验学生是否具备会计职业人素质。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前,开设的最后一门实训课程即为会计综合实训。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实训课程,对学生会计综合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所体现的会计技能是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技能的综合,但不是简单累加。要实现单项技能向综合技能的转变,需要经过会计综合实训的洗礼。
会计综合实训一直在改革中不断前行,以期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并与企业实际工作尽可能保持一致。会计综合实训,学校从原先的会计岗位的简单综合(相当于每个会计岗位重新训练一下),到会计岗位的分岗轮岗实训,再到现在基于“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会计综合实训。
会计岗位的分岗轮岗实训,是基于会计技能大赛设置的四个会计岗位(会计主管、总账会计、成本会计、出纳),通过模拟企业一个月经济业务,来实现岗位的交叉轮岗实训,学校采用“网中网高职会计技能竞赛平台”完成实训,此项改革初步解决了会计专项技能的融合。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发现,实训的环境仅局限在财务部门,真实的会计工作,经济业务的起源更多的是来自外来部门,如采购部、销售部和生产部等部门,会计的分岗轮岗实训不能解决财务业务一体化的问题。教学改革是无止境的,学校在2016年的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中,借助厦门网中网有限公司“财会商圈”软件,将经济业务的流程与财务流程合在一起,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实训。
以企业销售业务为例,业务的起点是销售部门、终点是财务部门,实训时,由业务的起点销售开始根据企业的业务流程完成相应的实训操作,最后,相关凭证传入财务部门由会计工作人员完成相应财务操作,以往的实训,我们仅仅只做财务工作的这一部分,学生对原始凭证的来源并不清楚,也就不清楚业务的起点和来龙去脉。学校会计综合实训依托“财会商圈”软件平台,借助3D动画模拟,实现各类凭证在不同部门员工之间的流转,高度仿真的模拟了企业的业务流程,实现了教学过程与业务流程的对接,这种实训模式与实际工作更为贴近,通过实训,学生的会计综合技能有了显著提升。
(四)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四段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最后一环,是学生毕业前的最后准备工作。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十分重视,学生在顶岗实习前已经通过会计综合实训的洗礼,已经初步具备会计职业能力。学生顶岗期间,学校给学生指定一名校内指导教师予以指导,同时,要求每名学生在校外也有一名指导教师给予指导,即“双导师”制。学生实习期结束后,学校要求每名学生结合自己的工作,撰写一篇调查报告,每天都要求学生坚持写实习日记,然后回校答辩,答辩通过后,学生可获得学校毕业证书。
学校基于“五个对接”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评价教学改革成效的量化指标并不多,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是否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应该是比较理想的指标。因此,本文选取了三个和学生相关的指标来评价学校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成效。
(一)学生反馈信息
学生反馈信息是很好地评价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实现质量的一个指标,实践教学体系正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在会计综合实训环节,即实现学生由单项技能向综合技能转变的重要平台,要求学生每天实训结束后,撰写实习日志,学生普遍反映,实训比较累,能学到东西。此外,教师在顶岗实习环节与学生交流,学生多数反映学校的实践教学体系设置比较合理,与企业实际工作基本相同,学生专业对口率也比较高。从学生反馈信息来看,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还是见成效的。
(二)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
学校学生毕业条件之一就是取得本专业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这也是“五个对接”中的“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为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或者用友ERP信息工程师证书,近几年,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均能100%取得毕业证书,意味着学生都能在毕业前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学校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业务流程的对接及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提升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通过率明显提高,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在毕业前能取得助理会计师资格证书。
(三)技能大赛
在2008年首届全国技能大赛开幕式上,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定期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一次重大设计和创新。”教育部联合多部委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评判一个学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要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国赛,必须先参加省赛的选拔。因此,省技能大赛是衡量专业建设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技能大赛的成绩也纳入了学校绩效考核的内容。
学校基于“五个对接”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提升了学生的技能水平,为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省高职会计技能大赛提供诸多优秀苗子。学校在江苏省高职会计技能大赛中,2014年获二等奖、2015年获三等奖。此外,在2015“网中网杯”财务决策大赛中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特等奖。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长期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学校会计专业在内涵建设上尤其注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通过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四段式”设计,很好地实现了会计专业的“五个对接”,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Z].教育部文件,教职成[2011]9号.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务院文件,国发[2014]19号.
[责任编辑蒋云柯]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度教育科研立项课题“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与技能大赛的契合研究”(项目编号:RJ201607)
王礼红,男,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职业教育。
G712
A
1674-7747(2017)09-005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