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真 桑 标
(1福建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福州 350122;2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上海 200062)
理论论坛
不同攻击/受欺负类别儿童的冷热心理理论能力特点
李亚真1桑 标2
(1福建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福州 350122;2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上海 200062)
冷热心理理论能力是相对分离的,细致探讨不同攻击—受欺负类别儿童的冷热心理理论能力差异,可以更好地了解攻击/受欺行为卷入者是否存在社会认知能力缺陷。本研究采用欺骗、白谎、讽刺、社会失言任务、嫉妒和幸灾乐祸任务,测查冷热心理理论能力。结果表明:间接攻击儿童的冷热心理理论能力基本处于最高水平,但失言觉察理解力较弱;直接攻击儿童具有低水平的冷热心理理论能力,但嫉妒理解力较高;受欺负儿童具有最低水平的冷热心理理论能力;攻击—受欺儿童的冷热心理理论能力整体不高,但失言觉察理解力最高。
冷心理理论;热心理理论;攻击/受欺
关于攻击者/欺负者的社会认知能力主要有两种理论: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和冷认知理论[1]。依据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模型与冷认知理论(心理理论范式)得出了欺负者的两种截然不同形象:社会技能缺陷和社会能力良好,心理理论可能是两种理论存在分歧的一个关键之处。已有研究倾向表明,关系攻击者的心理理论能力不比正常儿童差,而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者的心理理论能力较低[2]。
然而,传统的心理理论范式没有考虑情绪在表征他人心理状态过程中的作用。Brothers和Ring进行了“情感的”和“认知的”心理理论之间的区分,即心理理论的“冷”和“热”的方面[3]。例如,错误信念任务要求对说话者、听者的知识差异的认知理解(关于信念的知识),属于冷心理理论;而诸如讽刺(irony)和社会失言(faux pas)任务则要求额外的对听者情绪状态的移情评价(关于情绪的知识),则属于热心理理论。而且,诸多研究证实了冷心理理论和热心理理论能力之间的分离,如Shamay-Tsoory等研究证实了腹内侧前额叶皮层损伤患者 (腹内侧前额叶皮层,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包含于眼窝前额叶皮层)在二级错误信念任务上没有任何困难,但他们在讽刺情感子测验、失言任务上表现受损;Baron-Cohen等发现具有Asperger综合症的个体能通过基本的心理理论测验(错误信念),但在高级心理理论任务(如失言任务)中失败[4,5]。个体在讽刺和社会失言之类热心理理论任务上的错误反映了他们不能整合认知和情绪及表征他人的情绪状态[6]。
热心理理论涉及情绪推断过程,是否会受不同情绪效价影响?研究者进一步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Shamay-Tsoory等通过操纵心理理论任务,测查了腹内侧前额叶皮层损伤患者对有关“他人命运”情绪的理解:嫉妒(envy)和幸灾乐祸(schadenfreude)/沾沾自喜(gloating)[7]。面对主人公的情绪心理状态能诱发社会情绪,例如他人命运的有关情绪(fortune of others emotion),例如嫉妒和幸灾乐祸,反映个体评估他人命运的结果。这些社会情绪由心理网络(mentalizing network)进行调节,嫉妒是面对他人幸运的一种消极体验,幸灾乐祸是面对他人不幸的一种积极体验。自我的幸灾乐祸及嫉妒情绪和主人公的体验是相反的,识别它们需要匹配主人公和观察者之间的情绪。腹内侧前额叶皮层损伤患者(尤其右半球)在基础的一级心理理论条件下显示完美的表现,但是不能识别嫉妒和幸灾乐祸,对幸灾乐祸的识别受损涉及二级的顶骨小叶损伤 (inferior parietal lobule)。研究进一步发现,左半球损伤患者在识别幸灾乐祸(积极情绪)上受损更严重,而右半球患者在识别嫉妒(消极情绪)上受损更严重,表明不同情绪效价的推断也受脑区损伤的不对称性影响。研究者认为,上述这些研究结果显示,包括腹内侧前额叶皮层在内的心理网络,在调节诸如嫉妒和幸灾乐祸之类竞争性情绪的理解上具有根本/基础性的功能[8-11]。
综上,应用冷热心理理论的区分,更细致系统地发现不同攻击类型儿童、攻击与非攻击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差异,或许更能调解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和冷认知理论之间在解释攻击者/欺负者的社会认知能力方面的分歧。
2.1 研究对象
被试来自福州市的四、六、八年级学生。从这些年级各两个班中筛选被试,所得有效被试为117人,四、六、八年级人数分别为36、40、41人,男女生人数分别为64、53人。
分别使用 Salmivalli所编参与者角色问卷(PRQ)的受欺负分量表和Masten等人所编班级戏剧性提名量表(CPQ)的攻击行为分量表,进行受欺负与攻击性儿童的筛选,国内学者曾修订和使用过这些分量表[1,12,13]。两个分量表合起来包括直接攻击、间接攻击、受欺负三个因子,采用同伴提名的方法,经前测检验,整个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3,其结构效度良好,KMO=0.917,p<0.001,共解释75.02%的贡献率。
根据儿童在直接攻击、间接攻击、受欺负因子上的得分(在班级内进行标准化后得到标准分),将大于或等于1个标准差以上得分者判定为该类型的人。如果在直接和间接攻击两因子上都大于或等于1,那么在哪个因子上的标准分大则属于哪种类型;若既属于受欺负型,又同时属于攻击型(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攻击型),则属于攻击—受欺型;在三因子上的得分都小于1,则属于未卷入儿童,按年级和性别匹配原则从未卷入儿童总体中随机抽选出对照组被试。最终筛选出直接攻击儿童20人、间接攻击儿童21人、受欺负儿童12人、攻击—受欺儿童13人、未卷入儿童51人。
2.2 研究工具
冷心理理论的测查采用欺骗和白谎任务,热心理理论的测查使用讽刺和社会失言任务、嫉妒和幸灾乐祸两类竞争性情绪推断任务。
2.2.1 欺骗、白谎任务
每个任务各使用两个故事,每个故事均以其最突出的关键词或中心思想命名,“欺骗”所使用的故事情境为“审问”“大谎家”,白谎测查所使用的故事为“文文的头痛”“姑姑的帽子”,这些故事均为较常见和典型的心理理论故事[2,14]。
例如白谎故事“姑姑的帽子”:今天小强的姑姑来到他家玩。小强非常喜欢他的姑姑。姑姑来了之后,小强看到姑姑戴了一个非常难看的帽子。小强觉得姑姑戴上这个帽子显得很傻,不如姑姑以前戴的那个帽子好看。但是当姑姑问小强“你认为我的帽子好看吗?”的时候,小强说:“嗯,很好看。”
2.2.2 讽刺故事任务
讽刺也称反语任务,考察儿童能否识别正话反说,识别主人公婉转表达不快的情绪。任务的故事情境改编自Brothers和 Ring、Shamay-Tsoory等人的研究所使用故事[3,4],包括“斌斌劳动”和“讲卫生”两个故事情境。
例如“斌斌劳动”故事情境:下午放学后轮到斌斌这一小组做班级卫生。还没开始劳动,斌斌就坐下来休息。老师注意到他的行为,说道:“斌斌,劳动不要太辛苦啊!”
2.2.3 失言故事任务
采用Baron-Cohen研究中的两个失言故事任务,这是国内曾有研究者使用后表明比较适合我国文化背景的故事,分别为“谁送的礼物”和“新来的男孩”故事情境[2,5,14]。
例如失言故事“新来的男孩”:小昆刚转到一个新的学校,他正在学校的盥洗室里。小刚和小涛,学校里的另外两个男孩,进来后站在水池旁聊天。小刚说道:“你认识班上那个新来的男孩吗?他的名字叫小昆。你不觉得他看起来很怪异吗?他太矮了!”小昆从盥洗室走出来,小刚和小涛看到他。
2.2.4 竞争类情绪推断故事任务
包括嫉妒和幸灾乐祸两类情绪推断任务,测查被试对有关“他人命运”情绪的理解,前者是面对他人幸运的一种消极体验,幸灾乐祸是面对他人不幸的一种积极体验。根据Shamay-Tsoory等人的研究[7],我们自编嫉妒任务 “不稀罕”和幸灾乐祸任务“罚站”故事情境。
“不稀罕”:芳芳和婷婷是班上的数学尖子生,她们俩都希望这次能代表学校去参加数学竞赛。可是班里的名额只有一个,老师公布说要让芳芳去。婷婷说:“有什么了不起的,我才不稀罕呢!”
“罚站”:威威跑去玩了,没有带上弟弟强强。妈妈今天正好提前下班,回来后发现威威跑去玩了。过不久,威威回来了,妈妈生气地责备他,而且罚他站在门口十分钟。强强笑着对威威说:“谁叫你要一个人跑出去?! ”
2.3 研究程序
在安静的房间内集体施测,单人单桌,避免被试之间的交流。首先说明施测指导语,确保被试明白如何做,并告诉被试对于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可随时举手发问,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每个房间分配两位主试老师,保证对过程的有效监督,并就被试的发问小声地进行与答案无关的文字或规则解释。
所有故事材料印在纸上,并对同一任务的两个故事在不同任务间的安排进行平衡,被试做题时可以一直查看或重读故事。答题纸另行印发,每个故事的问题全部按故事排列次序印在A4纸的正反面。为提醒被试第二个问题答得越详细越好,在每个故事的第二个问题后面都标有“答得越详细越好”的提示,放在括号里面。
每个心理理论故事均有两个问题需要被试笔答。第一个问题为阅读理解题,要求被试回答“是”或“否”,如果答对计1分,错为0分;第二个问题是心理揣测题,要求对故事中主人公的心理状态进行推断,回答得越详细越好,答案以0~2三级计分,两个问题合起来的总分范围是0~3分。为控制阅读能力对心理理论得分的可能影响,凡心理理论故事第一个问题(即故事内容理解问题)答错者,则无论被试对该故事第二题回答得如何,心理揣测均计为0分。为保证评分的可信度,随机抽取其中的30份答题由另一名评分者按上述标准评分,经验证在各心理理论故事上两人的评分相关系数在0.842~0.956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2.3 数据管理与统计
故事测验数据录入SPSS13.0进行管理和统计,统计方法为描述统计、方差分析等。
3.1 冷热心理理论能力比较
各类任务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欺骗与白谎任务之间(r=0.308,p<0.001)、讽刺与幸灾乐祸任务之间(r=0.241,p<0.010)存在极其显著相关,其余任务之间都没有显著相关。因而,将欺骗与白谎任务相加而得儿童冷心理理论能力总分,热心理理论能力的总体情况则只能具体地观察儿童在各任务上的表现。为探讨儿童攻击/受欺行为与心理理论能力的关系,分别比较不同类型儿童在各个心理理论故事上的得分,包含两个故事情境的任务则取其平均值。
表1 儿童在各个心理理论故事上得分的描述统计及差异
表2 儿童在冷热心理理论故事上得分的多重比较
表3 儿童在冷热心理理论上的综合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类型儿童在欺骗任务、讽刺任务和幸灾乐祸任务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冷心理理论上的差异也接近显著性水平。表2显示多重比较结果,在欺骗、冷心理理论任务上,间接攻击和未卷入儿童都与直接攻击、受欺负儿童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间接攻击和未卷入儿童的均值更高;在讽刺任务上,直接攻击、受欺负儿童与未卷入儿童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未卷入儿童高于直接攻击、受欺负儿童,受欺负儿童还显著地低于间接攻击儿童;在幸灾乐祸任务上,受欺负儿童与间接攻击、未卷入儿童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性且受欺负儿童的均值较低,攻击—受欺儿童也显著地低于间接攻击儿童。
3.2 儿童的冷热心理理论能力综合比较
从表3可见,间接攻击儿童的冷热心理理论能力基本处于最高水平,除了在讽刺任务上次高,在失言任务上次低以外;未卷入儿童基本处于次高水平,除了在讽刺任务上最高;受欺负儿童基本处于最低水平,除了在白谎任务上次低以外;直接攻击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也处于低水平,尤其在白谎任务上处于最低水平,但在嫉妒任务上次高;攻击—受欺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也不高,但在失言任务上处于最高水平。
4.1 冷热心理理论的相对分离
冷心理理论能力的测查包括欺骗和白谎任务,热心理理论能力的测查包括讽刺和失言任务、嫉妒和幸灾乐祸任务,这六个任务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两个冷心理理论任务与热心理理论的各任务之间都不存在显著性相关。正如已有研究证实的冷心理理论和热心理理论能力之间的分离[4-6],本研究结果所揭示的冷心理理论与热心理理论任务之间不存在显著性相关,也说明了冷热心理理论能力的相对分离。因而,在探讨心理理论能力与个体社会适应性行为的关系时,不仅要关注传统上比较重视的“冷认知”心理理论能力,而且还要关注个体具有的丰富而多维的“热情感”心理理论能力。探究儿童卷入攻击/受欺负行为与其心理理论能力的关系亦是如此,冷热心理理论能力的相对分离能为研究者们呈现不同攻击/受欺负类别儿童在不同心理理论能力任务上的特异表现。
4.2 儿童在冷热心理理论上的一致性及个别特异表现
从不同攻击/受欺负类别儿童的冷心理理论能力和热心理理论能力差异来看,儿童在冷热心理理论能力上有整体较为一致的或强或弱的表现,而特异性的表现主要是个别的热心理理论能力,这或许能区别出儿童是否会卷入攻击/受欺负行为。总体而言,间接攻击儿童具有高水平的冷热心理理论能力,但失言觉察理解力较弱;直接攻击儿童具有低水平的冷热心理理论能力,但嫉妒理解力较高;受欺负儿童具有最低水平的冷热心理理论能力;攻击—受欺儿童的冷热心理理论能力整体不高,但失言觉察理解力最高。
4.3 间接攻击儿童具有高水平的冷热心理理论能力,但失言觉察理解力较弱
总体来看,间接攻击儿童在各个心理理论故事上的表现基本处于最高水平 (除了在讽刺任务上次高、在失言任务上次低以外)。这也正呼应了欺负的冷认知理论与社会信息加工模式的分歧之说。该研究结果也与大多数研究结论一致,即间接攻击儿童的心理理论并不低于非攻击儿童,对他人的心理状态有高水平的把握。而间接攻击儿童在失言任务上次低,与已有研究结果表明的间接攻击儿童在对尴尬的情绪归因能力上最低或许也遥相呼应,因为失言任务大多引起尴尬局面[15,16]。失言情境类似关系攻击的一种形式“背后说别人坏话”,间接攻击儿童在失言任务上次低可能说明其失言觉察理解力较弱,较不能体会别人因此受到的伤害,因而无法抑制其关系攻击行为倾向。
4.4 直接攻击儿童具有低水平的冷热心理理论能力,但嫉妒理解力较高
以往研究侧重关注儿童的冷心理理论能力,结果较一致地表明直接攻击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较低[2,14]。类似地,本研究也发现,直接攻击儿童的热心理理论能力虽然不是最低的,但基本都低于未卷入儿童,除了在嫉妒任务上。因而,直接攻击与间接攻击这两种不同的攻击方式,或许部分源于两类群体在冷/热心理理论能力上的差异。间接攻击是通过第三方间接向对方实施的攻击行为。要实施这种攻击行为,儿童必须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操纵他人心理状态,间接攻击行为的实施可能要以一定的心理理解能力为基础,因此有理由认为间接攻击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不会差于非攻击儿童。而直接攻击指通过打斗、辱骂他人等方式来表现的行为,主要借助身体力量、言语方面的某些能力,可能不需要高明的心理理论能力。
直接攻击儿童在幸灾乐祸任务上低于未卷入儿童,而在嫉妒任务上有最高表现,这也揭示,直接攻击儿童对他人消极情绪(嫉妒)的把握好于对他人积极情绪(幸灾乐祸)的推测,该结论与他们的敌意归因倾向可能有关系[17]。正是直接攻击儿童易于对他人行为做出敌意判断,在情绪过程方面,他们也可能呈现出对他人消极情绪有更熟练推断能力的特点。另一方面,嫉妒情境类似引发直接攻击行为的激惹情境,直接攻击儿童在嫉妒任务上次高可能说明其较常经历类似情境,较能理解嫉妒者的内心感受。又或者其人际信任度不够,对他人持有消极信念,容易做出敌意判断,加上情感冲动,因而面对激惹情境时倾向于采取直接攻击行为。这从直接攻击儿童在白谎任务上的最低水平表现也能得到体现,他们较难理解别人善意的谎言。
4.5 受欺负儿童具有最低水平的冷热心理理论能力
受欺负儿童的冷热心理理论能力基本处于最低水平,除了在白谎任务上次低以外。可见,儿童之所以受欺负跟低水平的心理理论能力有一定关系,尤其是某些任务情境也部分反映了欺负现象,如幸灾乐祸场景就可能常常出现于欺负与受欺负的现象中,或许正是由于受欺负儿童的此类能力较差,致使欺负者变本加厉导致欺负现象的重复发生。
以往有学者指出,尽管受欺负者未必存在社会认知偏差或信息加工的缺陷[18],但几乎所有研究都认为受欺负儿童缺乏社交技能和朋友[19]。被动型受欺负者在群体中很难表现自己。初中生之所以成为受欺负对象与其社会能力和行为表现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20]。这些也较一致地表明受欺负儿童的社会能力存在缺陷,而本研究结果丰富了已有研究结论,证实受欺负儿童具有较差的冷热心理理论能力。可见,提高他们的冷热心理理论水平对于减少受欺现象是有益的。
4.6 攻击—受欺儿童的冷热心理理论能力整体不高,但失言觉察理解力最高
攻击—受欺儿童的冷热心理理论能力整体不高,导致了其既攻击他人又受欺负的处境。攻击—受欺儿童在失言任务上最高,与已有研究结果表明的攻击—受欺儿童在对尴尬的情绪归因能力上最高或许也遥相呼应,因为失言任务大多引起尴尬局面[15,16]。
失言情境类似关系攻击 “背后说别人坏话”,攻击—受欺儿童在失言任务上最高可能说明其曾经遭遇这种情况,但“背后说别人坏话”一方面可能是一种关系攻击,另一方面若为对方所知、造成尴尬局面,又容易引发对方的反击,导致受欺负。
本研究采用欺骗、白谎、讽刺、社会失言任务、嫉妒和幸灾乐祸任务,测查儿童的冷热心理理论能力。结果表明:
不同类型儿童在欺骗任务、讽刺任务和幸灾乐祸任务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冷心理理论上的差异也接近显著性水平。在欺骗、冷心理理论任务上,间接攻击和未卷入儿童显著高于直接攻击、受欺负儿童;在讽刺任务上,未卷入儿童显著高于直接攻击、受欺负儿童,受欺负儿童还显著地低于间接攻击儿童;在幸灾乐祸任务上,受欺负儿童显著低于间接攻击、未卷入儿童,攻击—受欺儿童也显著地低于间接攻击儿童。
总体来看,间接攻击儿童的冷热心理理论能力基本处于最高水平,但失言觉察理解力较弱;直接攻击儿童具有低水平的冷热心理理论能力,但嫉妒理解力较高;受欺负儿童具有最低水平的冷热心理理论能力;攻击—受欺儿童的冷热心理理论能力整体不高,但失言觉察理解力最高。
1 李小玲.卷入欺负行为儿童的社会信息加工特点及其移情能力.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 王益文.3-4岁儿童攻击行为的多方法测评及其与“心理理论”的关系.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3 Brothers L,Rings B.A neuroethological framework for the representation of minds.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1992,4:107-118.
4 Shamay-Tsoory S G,Tomer R,Berger B D,et al.Impaired ‘affective theory of mind’is associated with rightventromedialprefrontaldamage.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Neurology,2005,18(1):55-67.
5 Baron-Cohen S, O’Riordan M, Stone V, etal.Recognition of faux pas by normally developing children and children with Asperger syndrome or highfunctioning autism.Journal of Autism&Developmental Disorders,1999,29:407-418.
6 Shamay-Tsoory S G,Tomer R,Yaniv S,et al.Empathy deficits in Asperger syndrome:A cognitive profile.Neurocase,2002,8:245-252.
7 Shamay-Tsoory S G,Tibi-Elhanani,Aharon-Peretz J.The green-eyed monster and malicious joy:The neuroanatomicalbasesofenvyand gloating (shcadenfreude).Brain,2007,130(6):1663-78.
8 Shamay-Tsoory S G,Shur S,et al.Dissociation of cognitive from affective components of theory of mind in schizophrenia.Psychiatry Research, 2007, 149: 11-23.
9 Shamay-Tsoory S G,Tibi-Elhanany Y,Aharon-Peretz J.The 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is involved in understanding affective butnotcognitive theory of mind stories.Journal of Social Neuroscience,2006,1(3-4):149-166.
10 Shamay-Tsoory S G,Tomer R,Berger B D,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empathy deficits following prefrontal brain damage:The role of the right ventromedial cortex.JournalofCognitiveNeuroscience, 2003, 15: 324-337.
11 Shamay-Tsoory S G,Tomer R,Berger B D,et al.Impaired ‘affective theory of mind’is associated with rightventromedialprefrontaldamage.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Neurology,2005,18(1):55-67.
12 张文娟.初中生在欺负情境中的参与者角色与同伴地位.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3 刘灵.中学生攻击行为的情境特征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4 高秀苹.小学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特点及其与攻击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5 李亚真.不同攻击/受欺儿童的热认知特征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16 李亚真,桑标.不同攻击/受欺儿童的情感特征认知研究.心理研究,2012,5(2):77-82.
17 寇彧,谭晨,马艳.攻击性儿童与亲社会儿童社会信息加工特点比较及研究展望.心理科学进展,2005,13(1):59-65.
18 张文新.学校中的欺负问题——我们所知道的一些基本事实.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2001,46(3): 3-8.
19 Banks Ron.Bullying in schools(ERIC Report No.EDO-PS-97-170.),University of Illinois Champaign,1997.
20 雷雳,王燕,郭伯良等.班级行为范式对个体行为与受欺负关系影响的多层分析.心理学报,2004,36(5):563-567.
A Study on Hot and Cold Theory of Mind of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Aggression/Victim Groups
Li Yazhen1,Sang Biao2
(1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Management,Fuji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Institution,Fuzhou 350122;2 School of Psychology and Cognitive Science,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62)
Hot and cold theory of mind was relatively separated.The characteristics of hot and cold theory of mind of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aggression/victim groups were explored,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ir social cognitive ability defects.Administering the Deception Task and the White Lie Task,the Iron Task and the Faux Pas Task,the Envy Task and the Schadenfreude Task,the study investigated children’s hot and cold theory of mind ability.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s a whole indirect-aggressive children’s scores were the best except for a weak awareness of understanding on the Faux Pas Task.Direct-aggressive children’s hot and cold mental ability was low level,but their understanding of jealousy was higher.Victims’hot and cold mental ability was the lowest.Aggressive victims’hot and cold mental ability was overall not high,but they had the best performance on the Faux Pas Task.
cold theory of mind;hot theory of mind;aggression/victim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4C101)
李亚真,女,博士,副教授。Email:liyazhen@fjtcm.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