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潇
最近几天,一份《关于针对华为终端有限公司严重违反终端营销合约约定的意见函》在网上流传,起因是华为供给部分移动渠道的热门终端P10不是移动定制的4G+版本,此事将最近热议的所谓“移动版全网通”终端再次推向旋涡,并与之前网传的“中国移动豪掷1000亿元补贴阉割机”、“三模‘阉割版小米5C遭重庆联通封杀禁售”等事件合并发酵,引起更多争议。
“全网通”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针对市场上终端制式复杂,为方便广大用户适应所有运营商移动网络而制定的手机终端标准。而缺席“全网通”标准制定的中国移动,则重新强势推广定制机,并将其称为“移动版全网通”,在其中不但取消了对部分网络频段的支持,更是在一些双卡手机上对手机的副卡槽做了限制,使其无法使用非中国移动的4G网络,成为江湖热议的“阉割版”手机。
移动4G用户数近70%的市场占有率让一家独大的中国移动“居安思危”,出此策略,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拒绝在市场份额上落后的竞争对手在移动定制终端上“搭便车”。为了保住领先地位,移动通过各种政策拒绝其他两家运营商渗透其固有市场,这一策略从终端上锁住了自己的用户不外流。二是不希望用户直接体验到移动4G网络和其他两家4G网络在使用上的差距。在通信市场,有一个对用户而言可能不甚了解的公开的秘密,即在目前的4G网络中,移动4G网络在技术和体验上仍然和联通、电信的4G网络存在差距。一方面是在制式本身上,移动4G网络的理论速度要比联通、电信低;另一方面是在频段分配上,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均通过了低频段的行政许可,而中国移動没有通过,这将影响到三家运营商在低成本网络部署方面的速度,特别是在农村的网络部署。这两个目前或者未来影响用户体验的因素,也导致了中国移动在自身定制终端上排除了竞争对手,从而避免用户体验的直接对比。
中国移动的出招堪称下策,与其“臻于至善”的理念相违背,同时,限制了用户的选择权和使用“备用卡”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