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长法”留住学生的心

2017-04-29 00:00:00于洁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17年3期

【关键词】扬长避短;学习兴趣;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3-0072-01

【作者简介】于洁,江苏省昆山市葛江中学(江苏昆山,215300)德育处主任,二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苏州市首批名优班主任、苏州市十佳班主任。

于老师您好:

我是一所乡镇学校的教师,这学期,我们学校初二年级的很多学生开始对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很多时候,部分学生会无缘无故地逃课跑出去玩,对于这些不想读书的学生,我不知道怎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留在学校、留在课堂里?

事实上,并不仅仅是你们那里的学生有不想读书的想法,哪里的学生都一样。

我研究过学生不想读书的原因。排除社会大环境和家庭小环境的因素,这类不爱学习的学生的成绩一般处于班级的中下游,他们玩心重,也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他们的家长一般都拿他们没办法或是对他们在学习上没有要求。如果再有个“大哥”类的人把他们聚拢在了一起,从单个变成一群,那他们就连最后的一点点约束力也丧失了。到了这个时候,基本上一切教育都无效了。

那么,我们面对这些现象该怎么办?我觉得我们一定要在“一个”变成“一群”之前动脑筋、下功夫。以初一刚进校不久为例。如果某个学生在开学后不久就呈现不要读书的状态,这个时候班主任一定要重点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如果这个学生在理解和接受能力方面没问题,那么要想尽办法让他在学习上有些微成就感;如果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确实没有发展的余地,那么就要让他在为人处世上有成就感。这种做法,我把它称为“扬长”。

我们要用积极的心态去发现和对待学生身上小的闪光点,并把它无限放大。这样学生才会有被重视、被肯定的幸福感以及被信任、被期待的责任感,自然也就不会轻言放弃了。

当然,对此类学生的教育肯定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班主任在与这类不爱学习的学生的家长交流时要注意以下细节:(1)切不可在和家长交流时一味宣泄内心的愤怒、焦虑,把家长当成发泄的对象;(2)要真实地告知情况并真诚地寻求家长的帮助;(3)告诉家长如何“扬长”,与家长一起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共同尋找教育的最佳方法。

我为什么要强调这一些呢?就是因为很多逃学出去的学生,在逃学之前都是有一段过程的,大致就是成绩差—班主任训斥—喊家长—班主任与家长一起训斥—停课检查—学生学习越来越差—偶尔逃学—再次请家长—师生矛盾激化—彻底逃学。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发现问题苗头的时候,用“扬长”的方式,用真诚的心,来挽留住青春叛逆期蠢蠢欲动的心。

如果这些不爱学习的学生能够感觉到老师一直没有放弃自己,而同学也是友好的,学校也不是唯分数论人的,这个班集体还是有温暖的,自己在这个班级里还是有价值的,学生是不会逃离校园的,毕竟,逃学也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但如果外面的人拉着他出去,老师和同学又把他推出去,那么他是肯定要出去了。

在这场拉锯战中,我认为,“扬长”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但班主任一定要是出自真心地想要把学生拉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