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独二代”家长沟通的几个问题

2017-04-29 00:00:00周步兵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17年3期

【摘要】隨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教育产生了人类教育史上一类特殊的教育对象——“独一代”和“独二代”。如何与“独二代”的家长即“独一代”沟通,作为班主任,要弄清这样几个基本问题:一是与谁沟通,二是为什么要沟通,三是沟通什么,四是如何沟通。在如何沟通层面,要遵循协同推进策略、专家引领策略、分层分类策略、灵活机动策略。

【关键词】“独二代”家长;家校沟通;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3-0067-02

【作者简介】周步兵,江苏省高邮市第二中学(江苏高邮,225600)教师,高级教师。

一、与谁沟通

“独一代”家长是计划生育政策下教育的试验对象,尽管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物质生活比较丰富,但他们在学生生涯中还是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当他们自己成为家长之后,会自觉地摒弃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他们会尊重“独二代”的个性特点,不会以“爱”的名义动员“独二代”去参加各种补习班,他们也会排斥爷爷辈对孩子的过分要求。他们与自己的父母比,更愿意与孩子沟通,代沟相对较小。另一方面,“独二代”家长年龄大多集中在三十岁左右,他们在责任感、独立性和价值观等方面还没有真正定型,他们自己也在朝着人生目标而努力,所以他们有时不免降低了对孩子的要求。当然,也不排除少数“独一代”把“独二代”当成“试验品”去教育的情况。

二、为什么要沟通

家长不是学生教育的局外人,在一定意义上说,来自家庭的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心理学家张怡筠曾说:“我发现许多大人毫不在意自己的状态,只关注孩子的状态。自己非常焦虑,却希望孩子面对压力能够淡定;自己许久不读书学习,却希望孩子要热爱书本、热爱学习……其实,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家长自己就先要成为这样的人。”家长给孩子最好的营养是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学校要与家庭组成基于孩子成长共同责任的联合体,家长也是学生教育的主导。日本教育家佐藤学在《教师的挑战》一书中有这样的观点:“教育不是‘服务’,而是成人对儿童的责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必须借助对儿童的教育责任的关系确立起来。”这明确告诉我们,家长与教师的关系是基于对学生教育共同责任而建立的,即教师与家长是学生成长责任的共同承担者。基于上述两点认识,教师必须与家长沟通。

三、沟通什么

从“独二代”进入学校开始,教师就已经意识到与家长的沟通应该是全方位的。从学生学业发展的视角看,成长的孩子需要与家长共同拟定更高目标;从学生的道德法律观念看,学生哪些观念和行为是正常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教育提高的,如何教育他们通过守纪守法、履行义务得到社会的尊重,需要家长与教师进行沟通。从创新思维培养的视角看,有些学生不敢进行逆向思维,而有些学生经常性地从反面提出挑战性问题,如何培养不敢逆向思维的学生尝试新思维,如何又好又快地解决时不时出现的挑战性问题,需要家长与教师共同面对。从责任与担当的视角看,有些学生在家里能做好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班级同样也是公共服务的热心人。但有些学生在家里缺少担当,在学校更是如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担当能力,也是家长与老师必须沟通的话题。

其实,每一个家庭的培养目标都是不一样的,每一个学生的状态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学生的成长,需要家长与学校做好多层次、全方位的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

四、如何沟通

如何与家长沟通在操作层面是非常复杂的,但这不影响我们提出一些沟通策略。

1.协同推进策略。

如前所言,家长与学校在学生的发展上负有共同责任,在学生发展的目标上应取得共识。共同的目标引领家长与学校协同推进学生的教育事务,用切实可行的行动促进学生的发展。当然,在沟通工作中,也会存在目标不一致的情况。

我在工作中曾遇到这样两位学生家长。两个学生与同时进班的其他学生基础差不多,智力水平也差不多,但在期中考试时,两个人的成绩差距就非常大了,一个有较大进步并已经处在班级前列,而另一位的成绩已经退到班级中下游。在与两位家长沟通前,我先和两位学生分别沟通、了解情况。通过沟通发现,原来那位退步的学生,他的家长对他没有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只希望他处于班级中等就算完成任务,而进步大的那个学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长的期望值高是重要因素。于是,我与那位退步的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指明原因,但家长起初并不认同我的观点。后来我引用古人箴言的“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与家长共赏,品味其中的道理。他也体会到我的用心,更体会到他在孩子培养目标上的不足。于是,在家长与学校的共同推动下,那位学生很快调整了状态,成绩有了较大提高。

2.培训引领策略。

家长在孩子成长道路上至关重要。正所谓,没有家庭教育,孩子的教育将没有未来。客观地讲,中国的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是不合格的,他们往往是“先上车、后补票”,伴随孩子成长的往往是长期“罚款”,成了家庭和社会还不完的“债”。

我多次看到有些学校,在学生进门的第一天,要求家长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今天我们如何做家长”讲座活动,其中包括“如何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如何与孩子共成长”等。这样的培训是必要的,一方面,让那些“不合格”的家长知道如何成为“合格”的家长,让“合格”的家长明确如何追求成为优秀的家长。另一方面,通过培训推动学校与家长间顺畅沟通,从长远看,必然会推动学生更好地发展。

3.分层分类策略。

一个班级的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参差不齐,家长群体也是类型复杂,有企业家,也有农民工;有富裕家庭,也有特殊困难家庭;有善于表现的家长,也有默默无闻的家长;有尊重教师的家长,也有不尊重教师的家长。如何与不同类型家长沟通,班主任要学会“弹钢琴”,具有高超的技艺,才能有行云流水的效果。因此,班主任要学会分层分类指导策略。如家长会,尽可能“开小会”,一类一类地开,这样根据不同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效果会更好。再如围绕学生发展,把进步不同的学生分开来组织家长沟通,进步大的提出先稳定、再进步;进步一般的找原因,提出明确的新要求,探索新的发展途径;把退步的也分门别类地开成小会,既照顾了家长的面子,问题也能说得深入,措施提得也会更具针对性。

4.灵活机动策略。

这里的灵活机动是多个小策略的综合。如对学生经常犯的小问题宜采用欲抑先扬策略,先表扬优点再提出希望,提醒学生平时注意,“抓反复、反复抓”;如希望学生有更大的进步,宜采用细水长流策略,不宜急功近利,要有章法,循序渐进。对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宜采用及时反馈策略,及时帮学生查找原因、与家长沟通,不能把小问题拖成大问题;对学生偶犯的小错误可采用延时策略,给他自我反省的时间,争取自我解决,追求“润物无声”的效果。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生的成长是多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家长沟通只是其中一个要素,如果处理不好,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做好与家长尤其是“独二代”家长的沟通工作,确保家长在学生全面发展的道路上发挥最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