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主任在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下产生的“不愿做、不想做、不敢做、不会做”的种种情绪,将直接影响育人工作的质量。班主任所从事的是“以心育心”的精神劳动,“育人”先“育己”,“育己”先“育心”。班主任要注重“心理养生”,不断缓解心理压力,以阳光的健康心态走在育人的大路上。
【关键词】班主任;教育信念;心理养生;健康心理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3-0060-02
【作者简介】杨启彦,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仰化初级中学(江苏宿迁,223842)教师,一级教师。
身为一线班主任,最重要的是对自身工作价值和意义的认同,在工作中保持健康的心态。我们要认识到工作不止眼前的忙碌,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我们需要为自身创造七彩的精神世界,做一个幸福的班主任。
——班主任工作手记
《黄帝内经》中有云:“百病始于心。”养生的根本在于养心。作为从事“以心育心”工作的班主任,“心理养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班主任工作繁重且烦琐,所以班主任一定要重视自我的“心理养生”,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好的心态,教师在“育人”的同时不能忽略了“育己”。笔者试从班主任自身的精神、心理、心态三个维度,谈谈如何缓解班主任心理压力,更好地面对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挑战。
一、教育信念是“心理养生”的营养剂
一直以来,我们对班主任的专业素养、专业技能、管理经验和外部行为给予了比较多的关注,而对班主任的教育理想、教育信念等班主任专业发展动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较少。从某种意义上说,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引路人,理应是富有教育理想、教育信念的学生导师。班主任的任何教育行为,背后都折射出教育信念的影子,不管这些教育信念是以显性形态出现,还是以隐性的形态存在,它们始终影响着班主任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
教育是基于信念的事业,教育信念是班主任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主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体现。[1]陶行知之所以能长期致力于乡村教育,正是因为他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念。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的李庾南老师,虽年近八旬,却依然活跃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从1957年走上讲台开始,担任班主任近六十载,获得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连续任职时间最长的班主任”的认证,成为班主任界的一棵“常青树”。李庾南老师曾这样描述自己的教育信念:“我一直坚信,不只是专家教授,每一个教师都可以凭自己的努力留下自己的印迹。能够将职业做成一辈子的事业,并享受事业追求中的艺术感受,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2]可见,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班主任会获得巨大的精神引领,使自己在育人之路上孜孜跋涉,快乐地前行。
面对时代的新要求,班主任要有坚守的信念,要有职业的自尊心、工作的效能感、事业的荣誉感和教育的成就感,认识到自身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只有这样,班主任的专业才有深度,班主任的事业才有厚度,班主任的职业才有温度。不忘初心、坚守信念,从心理上增强对其岗位的认同感,这是驱动班主任健康成长的动力源泉。
二、注意转移是“心理养生”的控制阀
学生千差万别,班主任在繁杂琐碎的教育管理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玩世不恭、纪律松散、品行不正的学生,这些学生时常会给班主任制造一些意想不到的难题,让班主任时刻不得消停。虽然不少班主任都明白要学会自我调控,但面对每天无休止的、重复的工作时,难免会在情绪上出现波动,甚至因过激而无法自控。面对“小顽童”,如果班主任不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就容易导致班主任工作的“吃力不讨好”,班主任形象尽毁,也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创伤,给后续工作带来麻烦。因此,班主任如何提升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处理好日常“偶发”事件,不仅关系到学生教育的实效性,也会直接影响到自身工作的心境。
所以,当我们的情绪激动时,我们要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情境转移到其他事物或活动上去。曾经,我的班上中途转进一位出了名让班主任头疼的学生。进班第一天,他就因为一点小事情对同桌进行“武力攻击”。我了解情况后,先把他安排在办公室反省,没有当即处理。我独自出去在校园里转了一圈,等愤怒的情绪“烟消云散”后,才回到办公室心态平和地与学生交流。事实证明,班主任保持心态的平和,有利于调节师生关系,有益于问题的解决。
班主任情绪如何,不仅关系到班级的整体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有时候班主任的“三心二意”,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远远比“勇往直前”要好得多。班主任心情不好时,不妨暂时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上,到室外走一走、看一看,或改变自身所处的环境,这都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诸如收拾办公室花草、整理下办公桌,或者听音乐、看电影、外出活动(跑步、散步、打球),也可以回忆过去幸福的时刻等,这些有助于分散注意力,缓解情绪。
三、淡泊乐观是“心理养生”的维生素
淡泊,是一种心态,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境界。班主任善于换位思考、恬淡寡欲,能减轻或消除心理失衡情绪。
我们学校每年都会举行“红歌会”比赛,而我们班在比赛中几乎次次惨败,一提到“红歌会”,我就会莫名地紧张。经过学校的心理健康培训,我明白,班主任的紧张情绪会影响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健康心态,需要及时化解。所以,现在对于学校的“红歌会”比赛,我总是在心里暗示自己:我们已经尽力了,而且现在着急也晚了,重要的是比赛后总结得失的原因。这种想法看似有些消极,有时却能释放心理上的负担,让我从过去的阴影中走了出来,更好地处理其他工作。
在班主任工作中,有许多的“大山”,我们有时无法移动,也无法改变,能改变的只有自己。我们历经过的蹉跎岁月,常常会在脑海中不经意间浮起,回首尘封“往事”,有时就是一连串不如意的事情构成,当找不到治疗的良药,也无法改变时,不如坦然面对现实与理想的差距,适度地给自己减压,“放松”一下自己,保持淡泊豁达的心态,为自己的心灵觅寻一片“世外桃源”。
要播撒阳光到学生的心里,班主任先得自己心中有阳光。作为班主任,要找到打开“心理养生”之门的金钥匙,多尝试一些“养心”疗法,换个视角看问题,降低自己的期望值,主动调节自己心理天平的砝码,找寻职业幸福感,时刻让自己拥有一份好心情。班主任工作就像一场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愿广大班主任能真正驱散心中的“雾霾”,让幸福从“心”开始!
【参考文献】
[1]齐學红,黄正平.班主任专业基本功(修订版)[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陈瑞昌.李庾南:连续任职时间最长的班主任[N].中国教育报,201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