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支柱性情感

2017-04-29 00:00:00陈海宁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17年3期

【老班档案】陈海宁,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教师,南京市首届德育工作带头人,第三届长三角地区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小学组)第一名获得者。担任班主任工作19年,曾获南京市优秀辅导员、南京市德育先进个人、南京市好市民、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近年来有40多篇教育论文、教育案例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个人教育专著《左手责任右手爱》2015年正式出版。

【摘要】一个班级就是一个情感场。班主任除了用自己的情感濡染学生、教育学生,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情感。班主任要发现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支柱性情感,让这些情感在学生心中持续、内发、内控地生长,使学生成为善人、好人、有德之人,从而促进优秀班集体的建设。

【关键词】情感教育;班集体建设;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3-0029-03

【作者简介】陈海宁,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南京,211100)教师,一级教师。

“集体是一个有力的教育工具。那么为学生们创建一个快乐向上的班集体,铸造一种班级精神,让他们拥有归属感,就可以促进他们生成‘为了集体而努力’的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情感场。在这个情感场中,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情感,有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班主任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各种情感,让这些情感在学生心中持续、内发、内控地生长。

2012年,我嘗试通过带大循环班开展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情感教育,希望能有目的、有方法地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情感,从而促进优秀班集体的建设。我在班集体建设的过程中,在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寻找学生最缺乏或最需要的情感,并将之作为情感教育的主要目标,我把这样的主要情感称为“支柱性的情感”,我希望围绕学生的支柱性情感开展情感教育,循序践行,以达到情感培养的目标。

一、低年级,让学生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

一年级的学生,因为对新学校、新同学、新老师、新知识的陌生感,对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的不适应,他们会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所以,我把“帮助学生建立安全感与归属感”作为低年级学生的支柱性情感。

1.记住姓名,让学生接受教师。

记住学生的名字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尊重。我每接手一个新班,在与学生初次见面前,都会事先对学生的名字做足功课:查准读音,准确喊出学生的名字;理解名字含义,做好初次交流的准备;记住名字,让学生感受被尊重的幸福。曾经班上有个学生的名字叫“侯万山”,我查阅资料后知道,这个名字与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英雄相同。初次见面,我就此与学生聊开来,当学生知道自己跟一个英雄同名时,非常开心和自豪,感觉老师对自己名字的认同就是对自己的认同。学生的家长后来发信息给我说:“陈老师,您对孩子真用心。一开学,就能用名字跟孩子聊天,我们从来都不知道自己儿子与英雄同名,孩子知道后也一直说自己要做一个英雄。”

我还把班上学生的名字进行归类,以此激发学生的自信。我告诉学生,班上有四大豪杰(名字里含“杰”),五轮太阳(名字与日有关),六块美玉(名字与玉有关),并把他们分别编成几个小组,为小组取名为“英雄组”“美玉组”“旭日组”,通过名字分组,拉近了学生间的距离,同时也让学生有了归属感。

我会在与学生认识的半天时间内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放学前,我会对学生们说:“老师把你们都放在心里了。”并当即逐个喊出他们的名字:“你是帅气的符仁杰”“你是比我高的严帅”“你是今天干活最多的陶新宇”……至今我还记得当时学生们惊讶的神情。以名字为切入点,用教师的爱激发学生的爱,消除了学生对新接触的人和事的畏惧,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从而获得安全感。

2.开设别样的课程,让学生走近教师。

一般开学之初,我都会申请几节课用来开设别样的入学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同伴、认识教师、熟悉校园。我会带着学生参观教师办公室,和自己喜欢的教师合影;开展“看谁认识朋友多”的比赛活动,帮助他们记住同学的姓名;带着学生认识校园的各个角落,并拍摄成图片贴在教室里;和学生一起做各种游戏,进行课间活动的安全教育等等。这些别样的课程,进一步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对学校和班级产生感情,获得归属感。

3.设置“表扬本”,让学生学会学习。

让学生适应新的人和事,培养他们对新环境的安全感,是班主任首先要做的。在学生接受了新的人和事后,班主任要重点关注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关注他们的学习状况,培养学生的心理安全感。为此我特地在班上设置了“表扬本”。

开学两个星期后,我会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本漂亮的本子,作为自己的“表扬本”。

第一个月,我会根据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每天在他们的“表扬本”上进行记录,也鼓励家长在本子上记录孩子在家里的好表现:

“9月1日,升旗仪式时,你站得特别端正,眼睛注视着国旗。”

“9月2日,数学老师说,今天上课你回答问题最积极。”

……

一天一句表扬的话,让学生知道努力的方向,并帮他们确立学习目标,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的生活。

第二个月,学生的拼音学完了,认识的字也多了,我会鼓励学生多阅读,并请家长在“表扬本”上进行记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期的最后一个月,学生们会写的字多了,我鼓励他们自己记录每一天在学校、在家中表现得好的方面。一方面促进学生对所学汉字进行适当运用,一方面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

小小“表扬本”养成了学生好的行为习惯,在班级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班风,更让学生从中获得学习的快乐和幸福。

二、中年级,让学生变得自信与友善

学生进入三年级后,他们对小学生活已经基本适应,此时他们的个性会表现得更为明显,情感也越来越丰富。班主任在中年级阶段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友善等情感。

1.发展个性,树立学生的自信。

李镇西说:“德育是‘根雕’艺术,在于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展示一方面的独特优势,使每一个学生都抬头走路。”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并为他们提供发展的空间。

岳月,爱好写作,但是始终不得其法。于是我主动借给她一些绘本书,并要求她一周看完后,把书中的故事讲给班上的同學听。岳月讲的故事在班上得到了同学们的好评,而她看书讲故事的劲头也越来越足。到一年级下学期,我开始鼓励她做简单的阅读摘抄;二年级,我鼓励她模仿书中故事,自己也写一写,并且将她写的故事展示在班级主题板块中。渐渐地,读书、写作就成了她的最大兴趣。2014年年底,我为她制作了一本作文专辑,将她近两年的优秀习作和一些阅读和讲故事的照片收入其中,并作为新年礼物送给她。现在,岳月成了我们班的“小作家”,在各级各类写作比赛中多次获奖。

我们班像岳月这样的班级“名人”还有许多:魔方奇人庞成方、军事小专家俞晓晞、绘画达人虞月琳、短跑健将潘瑞涵、演讲冠军吴凡杰、读者剧场导演吴昆祐、英语之星刘宸菲、主持人张少熠、舞蹈之星黄昕希、高尔夫小王子侯万山……

另外,我们还在班级创设“班级吉尼斯纪录榜”,鼓励学生展示各种技能。这些班级的“明星”人物,既培养了自己的自信,也发挥了榜样效应,更为集体争得了各种荣誉。2015年,我们的班集体被评为“南京市优秀少先中队”。

2.以情育情,培养学生的友善。

中年级阶段是儿童自我管理意识培养的关键时期,所以我将“友善”的情感作为这个阶段班级支柱性情感的培养目标,教育学生在友善中学习互助、学习自我约束、学会谦让与包容。

晨晨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孩子,他身体不太好,心智发育迟缓。特别的孩子需要特别的爱,我引导班级学生以平和的心态接受他,以积极的行动帮助他。我让晨晨负责班上卫生角的整理,并安排了一个学生协助他,在同学的提醒和帮助下,晨晨认真完成工作的意识越来越强。晨晨因为无法集中注意力,所以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他完成作业从不偷懒,虽然正确率不是很高。于是我鼓励班上的学生轮流辅导他写作业,陪他看书。一个温暖的集体,一群友好的同伴,他们在互帮互助中共同进步。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现在,我们的班级就是一个温暖友善的大家庭。一个学生生病了,会有同学主动打电话去问候,也会有同学帮助他记录学习作业;一个学生犯错被批评了,会有很多同学来安慰他。我们班还与安徽大别山一所希望小学的同年级班级结成联谊班级,让学生与同龄人手拉手,一起成长……这样的班级是学生依赖的集体,这样的同学是快乐的伙伴,这样的集体是班主任的幸福源泉。

三、高年级,让学生懂得合作与奉献

高年级学生的情感开始变得稳定,情感从外露、浅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他们开始有基本的判断力,出现反抗、逆反的情绪。学生进入班级就等于进入了一个小型的社会中,在班级的集体生活中,同样有竞争、有合作、有争吵、有恩怨。

经过对学生、科任教师的问卷调查,再通过班会商讨,我们将“合作与奉献”作为高年级的支柱性情感。我希望通过努力,让学生能在合作中学会尊重、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学会谦让、学会服从、学会负责。在奉献中传递情感,感受愉悦与幸福,做一个心中有爱、能给他人带来温暖的人。

我坚信学生是在活动中成长的,所以我经常带领学生做体验游戏,在游戏中让学生亲身体验、经历和感受。集体游戏活动是一种自内而外的自我教育和集体教育,他使得学生的情感得以彰显,让学生在活动中交流、体验,学会控制和调节情绪。如我们的“无敌风火轮”游戏:学生12~15人一组,大家利用报纸和胶带制作一个可以容纳全体团队成员的封闭式大圆环,全队成员站到圆环上边走边滚动大圆环。这个游戏培养了学生团结一致、密切合作、克服困难的团队精神;还提高了学生的计划、组织和协调能力;同时增进了队员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

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我们班设立了各种志愿者服务岗位,我鼓励学生自愿申报,为班级、为学校进行无偿服务,把奉献化为自觉,把德育化为实践。现在,班级志愿者活动已经延伸到了校园之外,我们主动对接社会上的志愿者组织,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和家长参与,让学生在服务和奉献中进一步提升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情感。

这样的支柱性情感,我觉得不是固定的,也不是绝对的,班级、家庭、学校、社会等都是影响学生情感的因素。所以,每一个教师都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选择需要重点培养的支柱性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