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班主任;个性学生;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3-0014-01
自进入学校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开始担任班主任,从此就未离开过学生教育管理的一线。班主任的育人工作实属不易,尤其当班级中有那么三两个“个性”学生时,班主任的工作经历一定会相当“精彩”。其实很多班主任不缺方法,只是运用的过程存在问题。
欲导其行,先收其心。都说学生厌学的形式有千万种,“个性”学生身上外显的种种相同问题,形成的原因往往是不同的。我们常说借鉴他人的成熟方法,却往往落得“画虎不成反类犬”,殊不知单纯的移植方法,到最后就会“水土不服”。面对学生,班主任必须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舍得投入时间和情感,能让学生对你敞开心扉,你才能选对解决问题的方法。
打铁要趁热,遇事先冷静。对于“个性”学生,表扬和批评同等重要,但时机的把握却有不同。一些班主任在学生犯错之后会让其立刻停下所有事情前来接受“教育”,而当他们和其他同学一样遵章守纪时,班主任往往认为这理所应当而不做评价,忽视了“个性”学生的差异。所以,打铁要趁热,表扬可以是随时随地的;遇事先冷静,要提醒自己端正心态,学生“个性”的形成本就是长期积弊的结果,不要奢求“一口吃成个胖子”。
耍耍情绪的“小手段”。我赞成一位专家曾说的“从事班主任工作比入寺进观更能修心”。的确,班主任工作忌情绪化,过于情绪化会让你在学生面前失了方寸,没了判断,丢了形象,甚至会让你从此戴上有色眼镜去处理学生。但班主任又要在学生面前表现出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学生把你看成是带了冰冷面具的教书先生。在与“个性”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要让情绪成为你方法的一部分,让他从你的喜怒哀乐中感受到你对发生在他身上事情的重视和关心,从而拉近彼此的距离。
调整目标,走出死胡同。吃菜不放盐,食之无味,而盐放多了同樣难以下口,这是心理学中的“食盐效应”。“我是为你好,可你为何不听”,这样的话说再多也没有用。学生个体是有差异的,“个性”学生表现得尤为突出,所以班主任应该仔细想想,你对所有学生预设的教育目标是一样的吗?如果答案为“是”,那你将多以收获“失败”告终。
“个性”学生教育工作没有固定套路可循,只要注重方法的运用,常规的方法也能收到好的效果。当然,“说”总比“做”要简单,但如果能“智慧”地去做,往往能够事半功倍。愿广大的教师们都能走出一条有着自己育人风格的班主任之路。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