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听评课活动是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也是实现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数年的教学实践,通过对学校听评课活动的观察和思考,以观课前的准备工作、观课中的观察重点和评课时的方向把握为抓手,探求有效的中学英语听评课教研活动模式,便于促进英语教师加快向专业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的步伐。
关键词:英语听评课;教研模式;教研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7)17-0015-02
一、引言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单纯的“教书匠”转变为自觉的“研究者”、主动的“实践者”和严肃的“反思者”,即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和学会创新。听评课活动是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也是实现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拟结合听评课活动中的一些问题,探讨有效的英语听评课教研模式。
二、對现行学校英语听评课活动的反思
听评课是一项常规性教研活动,也是每位教师再熟悉不过的日常教学研究活动形式。听课时,不少教师认为有兴趣就多记些,没兴趣就涂鸦几笔;有些教师重视授课教师的“表演”,却忽视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参与学习的过程;一些教师只顾记录学科知识点,字里行间少了自身的思考和深层次的认识,导致有针对性的评课根本无从谈起。
在评课时,“三重三轻”现象在英语学科中尤为突出。首先是重教师、轻学生。评价重在评教师的行为,而忽视学生学习的情况;其次是重评定、轻讨论。评课的着眼点在于“评”,而不在于“议”;再次是重结果、轻过程。评课关注课堂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而忽视授课教师自身的成长,包括思想认识的发展、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教育教学过程的感悟等。评课变成了束缚教师的手段,致使教师教学行为的刻板化和单一化。“三重三轻”现象的存在使得《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根本无法得到有效落实,教学的实际效果也大打折扣。
三、提高英语听评课有效性的尝试
在一次网络学习中,笔者有幸聆听了一位名师的听评课培训讲座,受益匪浅,于是结合英语学科教研活动,尝试做了出一套听评课的方法,在此与同行砌磋交流。
(一)课前认真准备
听课教师需事先做足“功课”,如:准备好一本听课记录本、带上有秒表功能的手机、两只笔(黑色和红色)、一支录音笔或一套录像设备等;要提前完整填写好听课记录本的基本信息。听课者要提前5分钟进入被听教室候课,尽快熟悉授课内容和快速浏览教学目标,以做到听课时有的放矢。
(二)课中重点观察
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笔者认为在听课过程中做记录时,应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的书面表达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符合学生实际”,是否具有可测性和可操作性。如,教学目标的表述不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采用显性动词(一般为动补式合成词或能愿动词+动词形式)。例如:要求学生听说读写本课生词past、quarter、half、hour、today等。应为:要求学生能正确听懂、说出、朗读和拼写本课生词past、quarter、half、hour、today等。
2.教师的讲述性、指令性、过渡性、评价性语言
听课者要重点记录授课教师的叙述性语言(narration简写N)、指令性语言(instruction简写I)、对学生的提问(question简写Q)、对学生回答的反馈(feedback简写F)以及在教学各环节的衔接、知识点转移时所说的话语(transition简写T)。用这样的记录方法,不仅使整个听课记录过程简单有效,还方便了听课者及时记录授课教师的成功之处和准确捕捉“意外生成”中的“亮点”。
3.教学环节的设置
教学环节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而设计的组织教学活动的步骤。要关注授课教师教学环节的设置是否合理,各个环节时间的分配情况,教学活动是否切合教学目标,是否做到把握重点、解决难点,是否依据学生认知规律来教学。听课者要根据教学活动的流程,在听课记录本上清晰标注时刻,并给予相应的等级评价,便于评课时有据可依。
4.学生的展示
听课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并且要有重点地记录,无论正确与否。因为如果学生的答案合理,说明教师的设计是科学的、有效的;反之,就要质疑授课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另外,还要记录展示学生的座位号,以便用数字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参与课堂的情况,以揭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否坚持时时处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5.听课感言的实录
听课者在记录的同时,要用心观察、认真倾听、学会欣赏。为了避免随感遗忘,最好用红笔做标注,因为这些都是听课教师智慧的火花、今后执教的灵感。教学感言类型主要包括感受、评价、建议、质疑等,这些深层次思考的结论既可以成为评课时同行讨论的话题,也可使参加教研活动的人员共同受益。
(三)课后条分缕析
评课时,强调“三种取向”:关注学生,从学生学的角度评价教师教的质量,坚决摒弃评课时说客套话现象,要实实在在搞教研;关注事件,坚决摒弃形式主义的、乱贴标签的评课方式,评课应围绕课堂中发生的有教育意义的事件展开争论;关注过程,关注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成长,从教师原有的基础出发,鼓励教师积极叙说自己在教学中的所思、所想、所感和所悟。
评课时,要首肯授课教师完成教学目标、过程和采用策略方法等优点,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情景中教师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行为以及情感意志的亮点和思维的闪光点;再次,要根据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中肯的改进建议和今后教学中有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听课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分析教师是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分析学生的完成情况,是否掌握教学内容,在生活或模拟情景中运用所学的英语语言的程度。通过这些分析有助于参加教研活动的英语教师形成合力,共同探索研究、提升教与学的理念和实践水平层次。如有可能,再进行递进式的跟踪观察。
四、结束语
听评课是门技术活。因此,英语教师只有勤学习、善思考、多研究、重实践,才能在教育科研活动中获真知、得发展,从而加快向专业型、专家型教师转变的步伐。
参考文献:
[1]迟春燕.切磋教师如何做教研[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陈大伟.怎样观课议课[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3]陈 敏.初中英语听课“三部曲”[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0,(5).
[4]龚亚夫,陈仕清.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教研方式初探[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6).
[5]王雅芬.新课程背景下对学校英语教研制度的再认识[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9).
[6]章兼中.中小学与高校合作行动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0,(1).